閆志磊
(首創(天津)置業管理有限公司,天津 300000)
房地產開發,特別是商業住宅的開發,已經成為我國目前經濟發展中及至今后的一大熱點。商業住宅開發對于社會和人民來說,具有積極的意義。中國的住宅開發經歷了幾個截然不同的發展階段,從早期的福利住房到目前的商品住房,這個經歷與西方國家的住宅發展相比,具有很大的差異,真正的商業住宅區的開發,是在改革開放之后,住宅進入商品化階段的產物,因此時間相當短暫,在發展水平上與西方國家,特別是房地產業已經發展到高度成熟階段的美國這類國家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根據對景觀設計的界定,居住區景觀設計可分成二種:一種在建筑設計之前直接參與居住區的景觀規劃設計,以景觀的方式對居住區規劃起到一定的限定,為之后的建筑設計,具體的景觀設計起到統一協調的作用;另一種,也是當前比較普遍的一種,景觀設計師進行居住區景觀設計時,規劃與建筑已經定稿,可改變的東西已經很少,景觀設計只是在限定的空間中發揮。
解讀居住區規劃設計一般需掌控以下幾項技術經濟指標:小區總規劃用地面積;居住戶數;居住人口;戶均人口;總建筑面積:住宅建筑面積(高層、小高層、多層、排屋、別墅)、商業用房建筑面積、幼兒園建筑面積、會所、居委會及物業管理用房;住宅層數;容積率:也稱建筑面積毛密度是每公頃居住區用地上擁有的各類建筑的建筑面積(m2/ha)或以總建筑面積(萬m2)與居住區用地(萬m2)的比值表示;建筑總占地面積:各類建筑的基底總面積;建筑密度:居住區用地內,各類建筑的基底總面積與居住區用地的比率;綠地面積:公共綠地、宅旁綠地、公共服務設施所屬綠地和道路綠地(即道路紅線內的綠地),不應包括屋頂、曬臺的人工綠地;綠地率:居住區用地范圍內各類綠地的總和占居住區用地的比率(%);汽車泊位數:室內、室外;戶均汽車泊位數;自行車停車位;日照間距系數:根據日照標準確定的房屋間距與遮擋房屋檐高的比值。
園林設計的創意在房地產項目的開發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好的創意能夠使園林景觀有持久的使用壽命和藝術壽命。因此,我們在房地產項目中做園林設計方案時,要注重園林景觀整體布局,注意功能分區明確,根據項目的市場定位、業主的需求取向進行布局規劃。把外部空間環境劃分成不同的區域,分別有所歸屬。按其功用可分為社區領域空間、鄰里領域空間、小組人群領域空間、家庭領域空間、個人領域空間等,由此呈現出公共的、半公共的;半私有的、私有的空間序列,形成一種由外向內、由表及里、由動到靜、由公共性質向私有性質漸進的過程:其次,要考慮小區整體地形地貌,包括建筑物的造型及高低起伏狀況,通過園林植物配置,因地制宜,以景觀控制正負零,弱化通路。步道宜窄,線形宛轉曲勝直,以及廣場易小等,建立起一系列的戶外空間,在住宅邊上形成半公共的、令人倍感親密的空間,使小區居民們能更好地享受環境帶來的舒適與悠閑,不受外界的干擾,同時可以制約外界的穿越性活動,保證小區住戶生活環境的安全。
3.1 居住區的規劃布局,應綜合考慮路網結構、公建與住宅布局、群體組合、綠地系統及空間環境的內在聯系,構成一個完善的相對獨立的有機整體。方便居民生活,有利組織管理,組織與居民人口規模相對應的公共活動中心,方便經營、使用和社會化服務,合理組織人流、車流,有利安全防衛,構思新穎,體現地方特色。
3.2 幼兒園及中小學校布置應保證學生就近上學,不應穿越鐵路于線、廠礦生產區、城市干道和市中心,避開噪聲干擾大的地方,同時減少學校本身對居民的影響。托幼一般宜獨立設置在靠近綠地,環境安靜,接送方便。
3.3 空間環境中建筑應體現地方風格,突出個性,群體建筑與空間層次應在協調中求變化。合理設置公共服務設施,避免煙、氣(味)、塵及噪聲對居民的污染和干擾,精心設置建筑小品,豐富與美化環境,注重景觀和空間的完整性,市政公用站點、停車庫等小建筑宜與住宅或公建結合安排,公共活動空間的環境設計,應處理好建筑道路、廣場院落、綠地和建筑小品之間及其與人的活動之間的相互關系。
目前可供選擇的綠化植物種類非常豐富,為創造風格各異的園林景觀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條件。園林作品必須有鮮明的主題和個性才能活起來。單純的種花種草、雕山塑石充其量只能給人視覺的愉悅,不能達到讓人遐想的境界。因此,多樣性、差異性景觀的展示并不等同于一盤大雜燴,而應該凸顯出其中蘊藏的具有統一主題的深刻的文化內涵。我國園林植物品種較為豐富,其中有很多種類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例如:在北方地區,以國槐、白蠟等為代表的行道樹類喬木;以油松、白皮松等為代表的常綠大喬木;以合歡、泡桐為代表的大花喬木;以柿樹為代表的果樹類喬木;以銀杏、元寶楓為代表的彩葉類喬木等。因此,在植物配置上,私以為,首先要盡量采用當地鄉土樹種,突出當地特有的植物景觀,夏有蔭、秋有果,做到意境深遠,野趣天成,才能給人留下極具地方特色的深刻印象。而且利用當地樹種,適應性強,便于后期管理,減少維護成本。
人類的需求是多方面和復雜的.根據社會發展的不同水平,人類需求的重點也有所差異。在保持人與自然間的平衡中,人們開始注意周圍環境的返樸歸真,先前刻意追求的人工環境加重了人們生理和心理上的負擔,以自然美為主要的塑造對象的園林藝術,也自然地順應了這一潮流。這種情況造成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住宅區的開發需求上的差異,根據瑪斯洛需求模型,人類的需求先后層次從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求到交往需求,然后向高級的自尊需求和自我需求發展,發達國家地區人口的需求已經完成了基本的需求,在住宅方面轉為注重交往,自尊和自我實現層面,而大部分的發展中國家需求層次還停留在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要求的滿足上,中國作為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的發展中國家,住宅規劃的需求開始從發展中國家的模型開始向發達國家的模型轉化。
園林的欣賞要力求給人造成輕松隨意的氣氛,而園林的設計則必須一絲不茍、有條有理地進行。對于住戶,住宅區景觀環境首先是一處可供使用的公共場所。這種公共場所既可向住戶提供開放的公共活動場地,也可滿足住戶個人的私密空間需求。住區公共場所不僅可以通過綠化的環境、美化小品設施吸引住戶走出居室,為住戶提供與自然界萬物的交往空問,還可以就近為住戶提供面積充足、設施齊備的軟質和硬質活動場地,使之加入公共活動的行列,提供住戶之間人與人的交往場所,進而從精神上創造和諧融洽的社區氛圍。
[1]李征.園林設計[M].氣象出版社,1999.
[2]段漢明.城市美學與環境景觀設計[M].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3]于曉亮.公共環境藝術設計[M].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