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倫
(貴陽市水資源管理站,貴州 貴陽 550000)
貴陽市目前有水利局、城管局、環保局等近十多個部門涉及水務管理工作,由于多部門管理治水,使得城市供水、排水、污水治理等工作存在一定的矛盾,往往出現缺位、錯位、越位的現象。由于各部門職責交叉、權屬不夠清晰,開發、管理、節約、保護水資源不夠協調,缺乏統一規劃及統一管理,達不到水資源綜合、統一優化調度,未能充分合理開發和有效利用水資源。
尚未形成較為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水資源費占水價的比重較小;水資源有償使用等制度不夠完善,地表水、供水企業水井和自備水井等經營性用水仍未完全開征水資源費;農田灌溉相對粗放,需進一步完善灌溉用水制度;缺乏節水激勵機制,再生水利用尚處于起步階段,缺乏制度保障;對節水的投入不夠,投融資體制不完善。水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的資金投入不夠,缺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節水的機制;節水公眾參與機制不夠健全,公眾節水意識仍有待提高。
鑒于目前貴陽市水資源緊缺及管理現狀,必須盡快建立利于統籌規劃、有序開發、優化配置、綜合利用、有效節約、注重保護、統一管理的水行政行業的水資源統一管理體制和基于市場運作的水工程管理體制,分階段、分步驟、分層次逐步完善水務管理,最終實現水務一體化。
2.2.1 建立健全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制度
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紅線,嚴格實行用水總量控制;建立用水效率紅線,堅決遏制用水浪費;初步完成對用水實行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相結合的管理制度。
2.2.2 計劃用水制度
計劃用水是節水管理的重要基礎工作,是推動城市節水工作行之有效的重要制度和手段。通過計劃管理,建立定額標準系統,超定額、超計劃用水實行累進加價收費,促使人們逐步改變常年在低水價形成的粗放型用水觀念和習慣,不斷增強節水意識。
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將取水許可制度與允許取水總量相掛鉤,實施總量控制下的取水許可并加強取水許可管理,狠抓節約用水。所有新增取水項目必須進行包括水源、節水和水資源保護等內容的水資源論證,未通過水資源論證的取水項目,不予受理。
修訂完善水資源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提高水資源費標準,擴大水資源征收范圍,提高水資源費在水價中的比重;針對不同用水對象實施差異化水價政策,對用水浪費、污染嚴重等社會成本較高的用水戶,實行階梯式水資源費,制定更加嚴格的收費標準;地下水超采區水資源費高于一般地區。研究收取農業用水尤其是經濟作物等高附加值農業用水水資源費。根據不同區域的水資源緊缺程度和用水對象,征收不同標準的水資源費。對城市綠化、市政設施、消防等公用設施用水盡快實行計量計價制定。強化水資源費征收管理,建立起水資源費統一征收、集中管理、依法使用、有效監督的運行管理制度,由粗放管理轉變為制度管理。
目前,貴陽市現行水價形成機制不合理,致使水資源利用相對粗放,用水效率不高,用水浪費嚴重,造成水資源配置難以優化、水污染加劇。建設節水型社會,必須制定和完善科學的水價制度。重點的工作內容包括:逐步提高水利工程水價;合理調整城市供水價格體系;完善農業水費計收辦法;制定非常規水源供水價格;加大水資源費征管力度,提高污水處理費、排污費征收標準,加強監督、管理和計量;制定科學的水價管理制度,提高水價管理能力;實行水價聽證制度等。
制定有關節水器具的法律法規,對節水器具的開發、生產及推廣應用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體系,明確各級管理部門的職責,嚴格依法管理,盡快制定并完善產品質量標準體系,使各種配件具有通配性,同時納入設計規范,對節水產品實行產品認證和市場準入制度。
大力推廣節水型生活器具,對新建、改、擴建的公共和民用建筑,不得繼續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用水器具。積極采取補貼等措施,鼓勵和引導單位和居民盡快更換現有建筑中不符合節水要求的用水器具。
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制度,是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向前推進的重要保障。完善執法監督和處罰機制,建立節水績效考核管理制度,將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確定的目標與任務納入同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并分解到各地區、各有關行業和重點企業,做到層層有責任,逐級抓落實;調整、健全本市節水管理組織機構,理順關系,統一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明確職能分工,形成內部合理有效的管理機制。市節水管理機構要根據節水工作的各個側重點劃定人員職能,做到分工明確、責任清晰;設定目標責任書,有針對性地制定適合于各部門的考核內容和評價指標。公眾參與就是把民主政治的思想貫穿到節水型社會建設的全過程,建立公開透明、公眾參與的民主管理機制。建立公民充分參與節水的制度安排,注重鼓勵用水者組織參與節水型社會制度建設,參與用水權、水量的分配、管理和監督,以及水價的制定和實施;用水者組織應實行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充分調動廣大用水戶參與水資源管理的積極性,促進節水的社會化。
大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必須堅持宏觀調控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原則,采取法律、行政、經濟、技術等切實可行的綜合措施,方能促進和保障節水型社會建設的順利實施。
[1]楊生春,李世珠.全力建設節水型社會,切實保障可持續發展[J].甘肅:水利水電技術.2008.
[2]黃守宏.關于建設節水型社會的若干思考[J].中國水利.2005.13.
[3]曹金玲.建設節水型橫水之我見[J].河北工程技術高等專科學校校報.2009.
[4]王宏斌.水資源管理與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J].價值工程.2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