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克堂
(陜西省商南縣農村公路管理局,陜西 商南 726300)
農村公路是公路網的基礎,在整個公路網中起著“毛細血管”的作用,它關系到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關系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關系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它是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重要紐帶。管好、養好農村公路,對提高路網整體服務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我市農村公路事業呈現跨越式發展勢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據統計,全市農村公路達10345.3公里,其中縣道1562.9公里,鄉道3320.5公里,村道5461.9公里,100%的縣鄉公路通了油路,85%的村道通了水泥路。農村公路的大發展,極大地改善了農村交通條件,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為全市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1.1 思想不統一,認識不到位。“重建設,輕管養”,是農村公路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共性問題。水泥路建成投入使用后,有的人片面地認為農村公路水泥硬化路面建設好了,就一勞永逸了;或是認為水泥路短期內不會壞,以后壞了是下屆政府的事,暫時不需要管理養護,缺乏對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的重要性、緊迫性、必要性和長遠性的認識。
1.2 主體不落實,盡責不到位。為加強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國務院和省、市人民政府分別出臺了《關于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明確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是轄區內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的責任主體”,對縣、鄉(鎮)、村各級職責都作了明確具體規定。但由于多種原因,我市一些縣區至今沒有制定實施推進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的具體政策措施,從而造成部分鄉鎮對責任主體認識不到位,主體責任難落實的局面。
1.3 機制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為了加強全市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各縣成立了農村公路管理局,具體負責全縣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監管工作,為了規范管理,建立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長效機制,各鄉鎮按要求也都成立了農村公路管理站。自掛牌以來,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由于報酬、辦公費偏低或難以落實,部分鄉鎮管理機構形同虛設,沒有落實人員和職責,沒有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形成了沒人管,管不了,也不管好的尷尬局面。
1.4 資金不配套,投入不到位。目前,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資金主要來源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省交通主管部門統籌安排的農村公路養護工程費:縣道每年每公里15000元,鄉道每年每公里60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二是按照國務院、省、市人民政府規定:“農村公路日常養護費由縣鄉財政統籌安排,市級財政給予補助,縣道每年每公里7000元,鄉道每年每公里3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不少于1000元”。但由于財政拮據,有的縣目前投入的養護資金極其有限,計劃投入嚴重不足,與實際需求形成較大反差,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鄉鎮、村兩級投入和采取群眾“一事一議”等籌資籌勞方式也難以實施。
1.5 設施不齊全,配套不到位。我縣的農村公路由于受山區地理條件和建設投資的限制,坡陡彎急,等級較低,安全警示標牌、防護欄桿、防護墻等安全防護設施配套不到位,加之每年的農村公路水毀工程因嚴重缺乏資金不能及時得到恢復,且越積越多。一些道路因水毀嚴重,通過采取臨時性措施,勉強維持通行。
2.1 加大管理經費投入力度
建立健全監管機構是實現行政效能管理的關鍵,雖然各縣結合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實際需求,按照“精簡高效”的原則,合理設置了農村公路管理專職機構“縣農村公路管理局”,但部分縣目前人員工資無保障,辦公經費無著落,正常工作舉步維艱,難以開展。因此,按照加強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要求,建議各縣政府應根據全縣農村公路發展和管理養護工作實際需要,應將縣農村公路管理局納入縣財政全額預算事業單位,加大監管機構管理經費的投入,確保管理機構日常工作能夠正常運轉,更好實施全方位監管,做到監管有力到位,從而避免人吃路的現象。
2.2 加大責任主體落實力度
陜西省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意見明確規定: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要堅持“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縣管為主、各方支持”的原則,要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制訂相關措施,加大責任主體責任落實力度。
2.3 加大養護資金投入力度
根據國務院、省、市人民政府下發的《關于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方案》及實施意見,建議加大“要建立以縣級財政投入為主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資金籌資機制”的落實力度,縣財政應足額落實和安排農村公路日常管理養護資金,并隨著財政收入增加逐步加大投入。
省交通主管部門每年安排的農村公路養護工程費,應建立一種穩定的資金來源、撥付和使用管理辦法,使工程計劃、招標、實施、管理、驗收、結算都有據可依。
2.4 加大檢查考核兌現力度
農村公路管養工作因資金限制,一時難以完全走向市場化,所以,要加強政府對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的推動力度。縣政府建立健全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考核機制,加大對各鄉鎮和相關部門的考核力度,建立嚴格的獎懲機制,要建立安全暢通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資金撥付渠道,嚴格資金計劃和撥付兌現管理,縣政府每年應組織交通、財政、審計等部門對農村公路的養護資金進行集中審計,確保專款專用。
縣農村公路管理局要建立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資金專戶,嚴格管理,統一安排,專項核算,專款專用。縣財政預算安排的農村公路日常養護資金應按季撥付到縣農村公路管理局專戶,由縣農村公路管理局根據各鄉鎮農村公路養護里程和管養質量,每季組織人員進行實地檢查考核,每季度兌現一次管養資金,年終進行評比,并建立嚴格的獎懲制度。
2.5 加大公路路政管理力度
農村公路點多、線長、面廣,沿線亂搭亂建、開山炸石取石、損壞公路及附屬設施,非法侵占路產路權現象十分嚴重,且屢禁不止,縣農村公路管理局要切實履行職責,充分發揮監管作用,執法人員應統一著交通路政制服,配備專用的農村公路路政管理執法裝備和標志車輛,加大巡查和執法力度,做到嚴格執法和文明執法,依法依規對損害路產、侵占路權的案件及時進行制止和查處。
2.6 加大水毀搶險恢復力度
農村公路建設等級低、基礎差、抗災能力弱、安保設施不配套,每年汛期公路水毀現象十分嚴重,雖然縣交通部門和鄉鎮、村委會竭盡全力進行搶修恢復,但由于缺乏資金,只能是對重點公路水毀進行搶通排險,勉強維持通行,無法從根本上全面恢復水毀工程,通而不暢的現象十分普遍。因此,建議各縣政府應建立“農村公路水毀搶險恢復應急基金”,用于農村公路水毀工程恢復。基金由財政預算,由縣農村公路管理局設專戶管理、專款專用、專項核算,公開使用情況,實行年度審核制度,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挪用和截留。當年未發生水毀自然災害或未使用完的水毀應急基金,繼續結轉下年度使用。
設立“農村公路水毀搶險恢復應急基金”,能有效解決農村公路水毀工程恢復難題,確保暢通,發揮公路正常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從經濟成本學角度來看,縣政府每年投入一些財力,不僅可以使每年水毀的農村公路能得到及時恢復,而且能使農村公路使用壽命在正常使用周期內得到延長,能大大節約重建投資,這樣的成本投入是值得的。否則,這些農村公路就會過早的報廢,再想修復,就不是少量資金能解決了的事。
總之,農村公路建設和發展已成為我市新農村建設的一大亮點,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是鞏固建設成果、發揮公路正常效益、延長公路使用周期的有效保障。實踐證明,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成效與否,管養效果如何,關鍵取決于地方各級領導的重視程度和相關部門的支持配合力度。只有把國家和省、市有關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法律法規和政策宣傳貫徹落實到位,地方政策完善配套保障到位,才能真正建立起全縣農村公路管養長效機制,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將農村公路管理好、養護好,把這件“惠民工程”辦好辦實,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1]王慶波.農村公路管理與養護[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0-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