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航華
(廣廈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3)
大多大型現代建筑均設有大面積地下室,但若施工中地下室放水工程處理不當則會在其投入運營后發生滲水漏水現象,滲漏現象一旦發生則會影響建筑使用功能甚至結構安全,在進行地下室放水施工時則必須優選材料、加強施工控制,并應對特殊部位重點處理方可最終保證放水施工質量,保證建筑地下室的功能。
大多建筑均采用各種形式樁基以提高地基承載力,而對樁頭進行防水處理則尤為重要,對樁頭處理可采用延長滲水線路的方法,可先沿承臺周邊擴大300mm承臺底標高向下返400mm的范圍內澆筑抗滲混凝土,在其頂面粘鋪卷材防水并向上返至樁頭50mm進行防水處理。
模板、鋼筋控制。模板除應保證一般要求外尚應保證拼縫嚴密、支撐牢固,并盡量避免采用穿過混凝土的螺栓或鐵絲固定模板以免形成引水后果;底板鋼筋不可直接接觸混凝土墊層,并保證結構內部各種鋼筋和綁絲不接觸模板,保證迎水面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低于50mm,并應用相同強度的細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漿墊塊墊起鋼筋。
混凝土澆筑。對于大面積底板混凝土澆筑一般可采用“分段定點、相同坡度、薄層澆筑、循序推進、一次到頂”的原則澆筑以免頻繁拆卸泵送管道,并可保證上下層混凝土的澆筑時間間隔;墻體混凝土則應嚴格控制分層澆筑時的分層厚度,一般每層澆筑厚度在0.5m左右,每次澆筑長度30m左右,并應確保澆筑連續施工以防施工縫的出現[1]。
混凝土振搗。澆筑后的混凝土振搗可結合澆筑時自然形成坡度的實際情況在每條澆筑帶前后各布置一道振動器,前面的一道布置在底排鋼筋部位和混凝土的坡腳部位以保證混凝土下部能振搗密實,后道則應布置在混凝土的卸料點以保證上部混凝土振搗密實;放水混凝土振搗時必須采用高頻機械施工,并應嚴格控制振搗時間間隔和振搗時間,每個振點的振搗時間一般控制在20-30s,振搗效果應以表面不出現浮漿、無氣泡冒出為準,并應控制無漏振、少振和過振現象。
抗滲混凝土施工應嚴格控制其和易性,并盡量采用坍落度較低的混凝土,一般控制進入施工現場的混凝土的坍落度在150-200mm范圍內,若運至現場后出現離析現象則必須返回攪拌站進行二次攪拌;若坍落度不能滿足施工要求則應加入原水灰比的水泥漿或減水劑進行攪拌,而嚴禁直接在其中加水。
泵送混凝土內游離水偏多,因此在澆筑后大量游離水會隨混凝土澆筑方向前進,并最終流向基坑內低洼地段,因此在澆筑后應及時將積水排放,一般采取在支模時在混凝土前進方向兩側模板底部預留沁水和浮漿排放口;當混凝土坡腳接近模板時則應改變混凝土的澆筑方向,并盡量向回澆筑,同時應加強兩側混凝土的澆筑以實現最后形成四面會和的趨勢,以利于沁水和浮漿集中排放,并應禁止將混凝土向水內澆筑導致因侵水而形成蜂窩或不密實。
混凝土澆筑完成尤其是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完成并將表面沁水和浮漿清除后表面仍存在較厚的水泥漿,因此在澆筑完畢4-5h后應用長刮尺刮平,并在其初凝前用滾筒來回碾壓數遍,在接近終凝時應用木蟹將表面打磨一遍以閉合收水裂縫。
基層清理。在施工前應先將基層清理干凈后方可涂刷基層處理劑,涂刷前應保證基層平整牢固、清潔干燥,所采用的基層處理劑應同卷材材性相同,并保證涂刷均勻一致。
附加層。基層清理完畢后應根據設計要求對特殊部位施加防水附加層,對陰陽角部位應施工成圓弧狀或折角狀,并附貼1-2層相同材質的卷材,卷材寬度應不低于500mm。
熱熔施工。采用過噴火器將熱熔卷材底面熱熔膠融化后同底層進行粘接,施工時應控制火焰噴嘴同卷材底面的距離,并保證幅寬內加熱均勻,加熱程度以底面瀝青表面光亮為度,而應避免過分加熱甚至將卷材燒穿,底面熱熔后應立即進行滾鋪并及時排氣、輥壓、粘接,最后用鏟刀將縫邊封閉嚴密,最后用火焰均勻細致的加熱密封一遍。
鋪貼順序。卷材鋪貼應先鋪平面后鋪貼立面,交接部位應交叉搭接,并從平面折向立面或臨時墻間的接觸面應臨時貼附在臨時墻體或模板上;待圍護結構施工完畢后并貼鋪立面墻體卷材前應先將臨時性保護墻體區域內各層卷材間的接茬揭開,并將其表面清理干凈,若卷材存在局部損壞現象則應對其進行修補后方可繼續施工,卷材鋪貼時應采用滿粘法施工;卷材鋪貼完畢并檢測合格后,若設計要求有保護層則應及時進行保護層施工,底板防水卷材所做的細石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50mm,側墻一般采用水泥砂漿作為防水防護層。
附加層。應采用專用基層處理劑在轉角等節點部位均勻涂刷,待該底涂干燥后根據節點構造圖做好附加增強處理,最終附加層總寬度不小于500mm。
底涂。在基層表面涂刷專用基層處理劑,要求涂刷均勻,無漏底、堆積現象,并晾放至指觸不粘接為止;后則可在底涂上試鋪基準線,并排鋪卷材。
卷材鋪貼。在正式鋪貼前應先對準基準線試鋪5m左右長度,先將隔離紙從卷材背面緩緩揭開后將卷材沿基準線慢慢向前推進鋪貼,過程中應隨時檢查卷材是否與基準線對齊,并應控制攤鋪速度以免出現偏差難以糾正,粘鋪過程中應禁止用力拉伸卷材,粘鋪后應隨時用膠輥用力向前方和兩側輥壓便于及時將內部積氣排放,保證卷材可牢固粘貼在基層上,進行大面積卷材粘貼時應避免將背面搭接部位隔離紙撕掉以免將粘接層污染或出現誤粘接現象。
搭接、收頭。先將下層卷材搭接部位的隔離紙揭起,并將上層卷材對準搭接控制線后水平粘貼在下層卷材上,進行排氣時應用膠輥用力向前、向外進行輥壓以利于空氣排出、粘接牢固,各幅間的搭接寬度控制為長邊65mm短邊80mm,對搭接、收頭、管道等薄弱部位或異性卷材裁剪較多的部位應用專用密封膠密封;四周卷材收頭應伸入墻面凹槽內,并用金屬條釘牢固定后用專用密封膠密封。
首先應將變形縫清理、修整后涂刷剛性防水涂料兩道以為柔性材料施工創造條件,后可在變形縫內填塞聚苯板,要求填塞緊密、平直,最終控制寬度同設計縫寬,表面低于混凝土面至少50mm,后沿縫隙填充30mm厚嵌縫膏密封,要求填塞致密并粘接牢固,在縫隙兩側外延100mm范圍內用聚氨酯防水涂膜加無紡布胎基后施工兩布三涂防水層,要求涂層厚度均勻,與變形縫兩側基面粘貼牢固。
若結構變形量或管道伸縮量較小則可采用直接埋入混凝土內固定的防水方法,并應在管道上滿焊止水環,若變形量較大則應采用套管防水,并在套管上滿焊止水環,若穿墻管線較多且相對集中,則應采用穿墻盒法,并保證盒的封口鋼板與墻上的預埋鋼滿焊,并從鋼板上的澆筑孔內注入密封材料;施工后的穿墻管道與內墻角凹凸部位的距離不應小于250mm,采用套管進行防水時應保證翼環滿焊密實,并在施工前將套管內壁清理干凈。
在現代建筑地下室放水施工時采用剛柔結合、多道設防的防水構造,及利用抗滲混凝土自身結構的防水能力和粘貼在墻面上的防水卷材相結合的防水施工技術進行防水,在施工中應嚴格按照設計要求施工及控制質量,方可保證了防水質量,確保施工安全和工期。
[1] 李靖頡.防水工程施工[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2] 袁媛.淺談地下室剛柔結合防水的施工技術[J].中華民居,2011年07月.
[3] 鐘漢華.建筑工程施工工藝[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