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浩昌
(泗洪縣天成建筑安裝工程有限公司,江蘇 宿遷 223900)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發(fā)展和加快,及國民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我國房屋住宅建筑的需求也日益增多,這也給房屋住宅建筑設計帶來了諸多挑戰(zhàn)。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設計出較為舒適、安全經(jīng)濟的房屋,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施工人員要面對的問題。
某小區(qū)工程占地面積20987平方米,總建筑面積是62340平方米。這些面積里含有南北兩排高級住宅綜合樓和東西兩側的公建。地上8層是南側的住宅綜合樓,地上8~10層是北側住宅綜合樓。這些住宅綜合樓均為剪力墻結構,南樓局部設有框支梁。東側公建是高配套商業(yè)用房,框架結構,地上為2層,西側公建是文化娛樂、健身中心,框架結構,地上4層。
(1)設計原則。在這個房屋工程案例中,我們要本著鋼筋混凝土建筑結構設計與建筑、設備和施工密切配合,施工人員做到安全適用、技術先進、經(jīng)濟合理的這個大原則,如果條件允許還要采用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材料來加以保證施工的質量。
該結構的設計還要重視結構選型和構造,施工人員一定要選擇抗震及抗風性能好而經(jīng)濟合理的結構設計方案。在這一抗震設計中,應保證結構整體抗震性能,使整個結構有足夠的承載力、剛度和延性。
(2)設計特點。這個設計還要考慮軸向變形問題。施工人員在考慮軸向變形時,要考慮施工過程中分層施加豎向荷載這一因素,不能簡單的按一次加載考慮,否則會出現(xiàn)一些不合理的計算結果,打比方說鄰近剪力墻和筒體的上層框架柱,在豎向荷載作用下出現(xiàn)拉力;上層框架梁出現(xiàn)過大彎矩和剪力等。另外,隨著樓層的不斷增加,水平荷載作用下結構的側向變形迅速增大。
除此之外,還有框架結構體系的應用。眾所周知,框架結構體系一般用于鋼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由梁和柱通過節(jié)點構成承載結構,框架形成可靈活布置的建筑空間,具有較大的室內(nèi)空間,使用較方便。由于框架梁柱截面較小,抗震性能較差,剛度較低,建筑高度受到限制;剪切型變形,即房間側移隨著層數(shù)的增加而減小;框架結構主要用于不考慮抗震設防、層數(shù)較少的高層建筑中。在考慮抗震設防要求的建筑中,應用不多;高度一般控制在70m以下。
該工程是房屋住宅整體結構,采用的是剪力墻體系,針對該工程結構的特點,我們采取的具體技術措施如下:
(1)高差懸殊問題。我們設置兩道沉降縫將南北住宅綜合樓與中間地下汽車庫完全脫開,沉降縫寬度為100mm,縫內(nèi)用粗砂填實。
(2)大跨度樓板解決辦法。該工程結構最大板塊跨度為 12.8m×14.7m,根據(jù)筆者的實際施工工程經(jīng)驗確定板厚為320mm。首先采用普通混凝土結構經(jīng)過詳細計算,在較大配筋率(0.65%)情況下承載力極限狀態(tài)可以滿足,混凝土相對受壓區(qū)高度(0.14)不超限。
(3)樓板錯層的解決。經(jīng)分析,該工程兩個地方都出現(xiàn)錯層集中現(xiàn)象,剪力墻兩側層高分別為2.8m、3.0m,這樣就使得樓板層層交錯,而且錯層部位樓板高差不一致。
我們可以采用加強錯層部位剪力墻厚度的辦法來解決,將該部位剪力墻厚度調整為400mm,以提高剪力墻平面外剛度;剪力墻抗震等級提高一級,剪力墻分布鋼筋配筋率提高到0.5%,并適當增加暗柱數(shù)量和配筋等。在結構計算上就采用彈性樓板假定。
在當前房屋建筑住宅結構設計中,構造柱經(jīng)常被作為承重柱使用,這種方法將引起以下幾個問題。
構造柱作為承重柱使用后,使得構造柱提前受力,而且結構一旦遭遇地震作用時,在構造柱位置必然形成應力集中,首先會被破壞。這樣構造柱不但起不到其應有的作用,反而會成為房屋結構中的一個薄弱部位。
構造柱一般生根于地圈梁中,沒有單獨的設基礎,構造柱兼作承重柱使用后,柱底基礎的抗沖切、抗彎部及局部承壓強度必然不能滿足這個要求。柱底基礎一旦發(fā)生沖切或局部承壓將出現(xiàn)裂縫。
在實際建筑施工設計中,在無地下室的鋼筋混凝土多層框架房屋,獨立基礎埋置較深。在一0.05m左右設有基礎拉粱時,應將基礎拉粱按層1輸入。其架結構應盡量避免設置鋼筋混凝土樓電梯小井筒,因為井筒的存在會吸收較大的地震剪力,相應地減少框架結構承擔的地震剪力,而且井筒下基礎設計也比較困難,故這些井筒多采用砌體材料做填充墻形成隔墻。當必須設計鋼筋混凝土井筒時,井筒墻壁厚度應當減薄,并通過開豎縫、開結構洞等辦法進行剛度弱化;配筋也只宜配置少量單排鋼筋,以減小井筒的作用。設計計算時,還應按帶井筒的框架復核,并加強與井墻體相連的柱子的配筋;此外還要特別指出,對框架結構出屋頂?shù)臉请娞蓍g和水箱間等,應采用框架承重,不得采用砌體墻承重,而且應當考慮鞭梢效應乘以增大系數(shù),雨篷等構件應從承重粱上挑出,不得從填充墻上挑出,樓梯粱和夾層梁等應承重柱上,不得支承在填充墻上。
在框架結構設計中,施工設計人員如果只注意了橫向框架的設計,而忽視了縱向框架現(xiàn)行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要求水平地震作用應按兩個主軸方向分別計算,各方向的地震作用應由該方向的抗側力構件來承擔。即在框架結構設計中,縱向框架與橫向框架有同等的重要性。非抗震設計時,一些結構設計者把縱向框梁按普通連續(xù)梁進行設計,梁柱的節(jié)點和框架中的縱筋、箍筋的配置均無法滿足框架梁、柱的構造要求。由于沒有考慮地震的縱向作用,在實際設計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梁的支座負筋,跨中縱筋及箍筋的配置均不滿足要求的現(xiàn)象。
[1]魏志剛.淺談高層住宅小區(qū)建筑設計的要點[J].中國房地產(chǎn)業(yè),2011(8).
[2]李艷麗.高層住宅小區(qū)地下室車庫結構設計[J].土木建筑學術文庫,2011,15(1).
[3]梅洪元,付本臣.中國高層建筑創(chuàng)作理論發(fā)展研究[A].高層建筑與智能建筑國際學術研討會[C].2010.
[4]覃力.高層建筑設計的一種傾向[A]--大規(guī)模高層建筑的集群化和城市化,高層建筑與智能建筑國際學術研討會[C].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