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怡
(海寧市園林管理處,浙江 海寧 314400)
隨著工業化的高度發展和城市化進程加劇,給人類帶來了生存環境的危機,這一嚴峻的現實,迫使人們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仿造自然環境,以謀求優良的生存環境,把園林綠化作為主要手段,因勢利導地利用對城市生態環境有重大影響的有利因素和改造不利的因素,從整治國土,促進生態平衡的高度全面綠化人類的生存環境,將園林綠化事業推向生態園林的新階段。
程緒珂同志對生態園林的定義是:生態園林繼承和發展了傳統園林的經驗,建設多層次、多結構、多功能、科學的植物群落;建立人類、動物、植物相聯系的新秩序,達到生態美、科學美、文化美和藝術美。應用系統工程學原理來發展園林,使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同步發展。實現良性循環,為人類創造清潔、優美、文明的生態環境。筒而言之,生態園林是按生態學原理,以人與自然和諧一致為目的而規劃設計的某一綠色空間。是對以造景觀賞為主的東西方傳統園林理論的重要發展和延伸。
生態園林的內涵至少包含以下三個方面:
具有觀賞性和藝術美,能夠美化環境,創造宜人自然景觀,為城市人們提供游覽、休憩的娛樂場所;
具有改善環境的生態作用,通過植物的光合、蒸騰、吸收和吸附,調節小氣候,防風降塵,減輕噪音,吸收并轉化環境中的有害物質,凈化空氣和水體,維護生態環境;
依靠科學的配置,建立具備合理的時間結構、空間結構和營養結構的人工植物群落,為人們提供一個賴以生存的生態良性循環的生活環境。
在當今時代,生態化建設正成為城市綠化的發展方向。以城市綠地為核心,建立一種對城市用地及空間布局上具有先導作用的生態系統是當前城市化條件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迫切要求。生態城市建設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文明的標志之一。
城市是生態系統的一個類型,包括城市中的各種類型的園林綠地及城市周圍的農業、田地、山丘等。城市森林被稱為“城市綠色之肺”,可想而知城市綠化在城市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地位。研究表明城市綠化在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方面,具有以下作用:凈化空氣、水分,土壤;改善城市環境,調節氣候,降低熱島效應,增加空氣中負離子含量;降低輻射、降溫,降塵、防火等;提高城市美感,緩解人類工作壓力,豐富城市居民的文化精神生活等等??傊鷳B園林的觀點是建設生態城市的有效途徑,它可以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從質和量上改善城市的鋼筋水泥外貌,促進城市生態環境有利于人與自然相融合的方向發展。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數量的不斷增長,城市化面積不斷加大,給城市生態環境帶來了越來越重的負擔。所以,必須運用生態園林的理念可以改善城市綠化的結構,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3.1 生態園林城市綠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科學的指導。生態園林城市建設受個別人為主觀因素干擾過多,發展不穩定。大規模的城市改造工程,侵占綠地、濫伐林木的現象時有發生。還時有盲目引進外地樹種的現象。
(2)缺乏完善的量化體系和定量評價方法。需結合本城市實際,進一步研究生態園林城市建設中的指標確定、規劃方法以及城市綠地質量效果評價等問題。
(3)城市綠地面積不足,結構布局不合理。城市綠地在建設中呈點、塊狀分布,綠地之間也缺少足夠的連接。而且在綠地面積中,草坪占的比重較大,大喬木等綠色植物下的硬質鋪地較多,綠化面積不足。
(4)植物總類單調,生物多樣性缺乏。部分綠地喬、灌、草比例失調,大樹少,草坪多,速生喬木少,慢生小樹多。人工植物群落結構單一,景觀效果差。
(5)地帶性植物運用較少,市花特色不明顯,古跡周圍無高質量的城市綠地。位、居住區綠化發展不平衡。大部分單位和居住 區、城中村綠地不足,違章占用城市綠地、亂砍亂伐樹木的現象時有發生 。
3.2 生態園林城市建設原則
城市綠化發展必須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保護生態環境,尊重自然形態;弘揚城市歷史文化,展示城市風貌;與風景名勝區規劃、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等協調統一;堅持全民共建共同管理監督等原則。
3.3 生態園林城市綠化可持續發展的對策規劃設計應當尊重當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水體和生態群落,盡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動植物和微生物,引人植物要與當地特定的生態條件和景觀環境相適應。園林規劃要有長遠的發展目標,要從城市長期發展考慮,要以建筑為主轉變為以防護功能和觀賞并重、植物造景為主的新的觀念上來。
3.3.1 改變發展觀念,精心設計
該觀點城市綠化建設來說相當重要?,F今越來越多的城市提出“將森林引入城市”,從設計上把關,根據當地的生態特點,大膽地、大手筆地把森林生態設計到城市綠化建設當中,讓有限的土地資源發揮最佳的效用。對于設計人員和規劃人員來說,不可以只重視“藝術性”而忽略了其他的基本功能。
3.3.2 合理選擇樹種,營造生物多樣性適時適地的選擇綠色植物,依據城市類型,對各城市植物群落進行詳細調查研究。探索樹木、花草、野生動物、微生物與環境的關系、適應性、生存、生長發育規律,提出科學決策,選用合適的綠化植物。加強植物苗木和林木檢疫力度,嚴格控制引種。
3.3.3 加強宣傳教育和城市生態管理
園林綠化法制建設,提高全民綠化意識和創建意識,建立健全園林綠化的執法隊伍,嚴整侵占綠地、亂砍亂伐等破壞綠地的行為,依法維護和鞏固城市綠化成果。提高城市環境管理隊伍素質,推動全民養護管理水平。對現有的人員,要抓緊培訓,注重復合型人才培養。
建設生態城市是人與自然和諧與發展的必然選擇。隨著人類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生存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特別是對于久居城市的人來說更是如此。然而城市的擁擠、嘈雜,環境急劇惡化,這與他們要求返璞歸真,要求接觸大自然,返回大自然,要求呼吸新鮮空氣,要求獲得重返自然的身心和享受大相徑庭。因此,我們要對城市的現有環境加以改造和提高,使城市環境能部分地滿足人們的需要,生態園林就能夠承擔這方面的任務,能為改善城市人民生活環境服務,能幫助城市這個還較脆弱的非獨立人工生態系統建立良好的生態平衡條件。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備受關注。在當今城市環境嚴重惡化的情況下,有效保護生物資源,堅持控制環境污染,合理利用自學、藝術為一體的園林建設,更符合人與環境的關系中人對環境綜合需求的準則。生態城市建設是實現人與自然高度和諧的途徑。
[1] 王秉洛.城市綠化--城市綠地系繞園林城市[A].風景園林學科的歷史與麓展論文集[C].北京:2006,162-166.
[2] 王亞軍.郁珊珊生態園林城市規劃理論研究[J].城市問題,2007,144(7):16-20.
[3] 劉頌等.生態園林城市建設途徑[J].中國城市林業,2010,8(1):17-20.
[4] 姜夕奎等.建設生態園林,創建宜居環境--用生態的理念指導城市綠化[J].科技創新導報,2009(6).
[5] 劉國云等.岳陽市生態園林城市建設[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