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佳丹
(佳木斯市傳染病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由于醫院管理資料存在多指標的特征,單一指標的評價往往存在片面性,所以綜合評價方法的研究和應用具有廣闊的空間,是醫院統計工作者的研究熱門。
綜合評價的方法包括秩和比法、TOPSIS法、疊代法、模糊數學法、因子分析法等,研究的領域包括醫院的效率、科室業務的增長率、綜合效益、個人工作量等。不管從哪個方面講,綜合評價方法的應用研究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對醫院管理的發展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
醫院統計預測是在合理應用統計預測方法的基礎上,對要解決的問題作出決策,并監督與檢驗決策的正確性。醫院統計預測可以杜絕盲目性,以最小的投入,創造出最大價值的產出。統計預測的方法包括線性回歸法、平均值法、最小二乘法、三點法、指數平滑法等,研究的領域主要是工作量相關的統計指標,如門診量、出院人數、經濟收入等。醫院統計預測理論非常成熟,但實際應用的開展尚顯不足。
隨著醫院信息系統不斷成熟和擴張,醫院統計工作越來越需要從醫院信息系統獲取和共享各種信息,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對醫院統計工作有巨大的促進作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大大簡化了統計原始資料的采集工作,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數據的可靠性和準確性也因為中間環節的減少而得到保證。統計工作的工作重點可以從資料收集整理這些基礎工作逐漸轉向精細化的統計分析上來。
規范化研究是目前醫院管理領域研究的熱點,如診療規范的研究,標準化操作規程(SOP)的研究等。醫院統計分析的規范化研究工作可以使不定期通過醫院資料進行的統計分析工作固定化為日常的工作,定期發揮輔助醫院管理決策的作用。同時,規范化的文本符合醫院管理層的閱讀習慣,規范的表現形式可以形成日常工作中的“模板”,一方面大幅減輕工作量,另一方面又能提高準確性,提高工作質量。
以資料收集、資料分析和信息反饋為主線的統計學思維開始有了融入日常的管理工作流程的嘗試,這是眾多先進質量管理理論的實施基礎之一。統計學在病案歸檔管理中的應用所取得的效果為統計學參與流程的改造優化樹立了典范。
2.1.1 原始資料的性質
原始資料性質不同,通過其產生統計指標的分析方法也會有很大差別。在病案質量監控工作過程中,原始資料的性質一般有以下幾種:
(1)計數資料:由清點各觀察單位個數所得的資料。如:出院人數、抽查病案數、甲級病案數、乙級病案數、丙級病案數,病程記錄及時完成數,手術記錄及時簽名數等。計數資料通常可以計算各類“率”指標,如甲級病案率、及時完成率等。
(2)計量資料:經過測量,結果用數值大小來表示的資料,一般帶有度量衡單位。如:檢查病案得分、病案檢查分項得分、病案檢查分項扣分等。計量資料通常可以計算各種“均數”指標,如平均病案得分、平均病案扣分等。
(3)等級資料:變量的取值存在著某種天然的次序的資料。如:病案書寫質量的等級(甲級、乙級、丙級)、中醫四診診斷符合程度(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等。
2.1.2 原始資料性質的轉換
(1)計量資料向等級資料的轉換:如病案檢查得分是計量資料,它可以通過分值的分段可以轉化為等級資料,即病案書寫質量的等級。如90(含)分以上為甲級病案,75分(含)以上、90分以下為乙級病案,75分以下為丙級病案。
(2)計數資料向計量資料的轉換:如由計數所得的病級病案數、抽查病歷數等,在進行科室間比較和同期對比時,在計算全年的月平均數時,實際上已經成為計量資料了,其度量衡單位是份數。又如單份運行病歷檢查的未完成項目數是計數資料,當在計算所有檢查病歷的平均未完成項目數時,實際上已經成為計量資料了,其度量衡單位是個數。
2.2.1 統計指標的分析單位
原始資料的分析單位是針對于統計指標所對應的原始資料的分層對象而言的。根據病案質量監控工作的統計分析需要,一般可以分為全院、科室(病區)和醫療組三個層次的觀察分析單位。
(1)全院:是最大的統計指標分析單位,每個統計指標都有一個全院性的統計值。全院性指標分析醫院最高管理層最為關心,最容易取得,而且分析最方便。
(2)科室(病區):在科室(病區)這一層面上進行統計指標的觀察,是病案質量監控統計最基本的分析單位。所有的指標都基于這個層面發出分析需求。
病案是醫療活動的產物,而科室是完成一份完整病案的必需組織體,在病案的簽名體系中包括了科主任、三級醫師、主治醫師和住院醫師的簽名,比科室更低一級的單位(如醫療組)不能獨立完成整份病歷的書寫。
(3)醫療組:主要是針對一些需要了解科內各醫療組情況時所利用到的分析單位。這一層面的分析很有必要,往往個別醫療組的病案質量直接對科室的病案質量產生重大影響。因為病案書寫、運行病歷的管理主要有醫療組來共同完成,所以一般情況下不需要再細分到個人。
2.2.2 終末質控的統計分析指標
終末病案質量監控的統計分析指標的研究挖掘一方面是基于管理工作對統計指標的客觀需要 (如等級醫院檢查中有對于甲級病案率的要求),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來源于對病案質控評分表所收集資料特征的分析和研究。通過歸納和演繹、分析和綜合等邏輯思維方法,進行統計分析指標的研究挖掘。
2.2.3 中醫單病種質控的統計分析指標
中醫單病種質控檢查的內容相對較少,所要表達的現象比較單一,所以統計分析指標也不復雜。所涉及的統計分析指標主要包括中醫診斷(包括主病、主證)、診斷標準、四診要點、辨證分析、治則治法、方藥、治療原則、診療流程和療效評判的符合率、基本符合率、不符合率和無記錄率。
2.2.4 運行病歷質控的統計分析指標
運行病歷質控的統計分析指標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挖掘。從單個檢查項目看,指標包括各檢查項目的未完成比例和未簽名比例;從單份運行病歷看,指標包括平均缺陷項目數、平均缺陷比例。
(入院記錄)未完成率:是指入院記錄未完成病歷份數占所有被抽查病歷份數的百分比。
(入院記錄)未簽名率:是指入院記錄未簽名病歷份數占所有被抽查病歷份數的百分比。
其余如病程記錄、手術記錄等的相關指標與入院記錄的類似。
平均缺陷項目數:是指單份被檢查運行病歷中未及時完成和(或)未及時簽名的項目數和的平均值。
平均缺陷比例:是指發生未及時完成和(或)未及時簽名的單份被檢查運行病歷占所有被檢查病歷數的百分比。
[1] 李秀娥.加強病案統計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國病案,201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