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建軍 曾文靜
(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江西 南昌 330099)
室內設計專業在各學校在教學內容上各有側重,工科類的院校偏重技術,藝術類的院校偏重藝術效果,但是不管偏重哪個方面,專業的實踐性是不變的。專業的基本教學任務還是使學生進一步具備從事建筑室內設計的能力,創造出功能和美學等方面均有創新的生活空間,讓學生了解室內空間設計中的文化表意與構成形式的關系,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則與規律在居住、餐飲娛樂、酒店賓館等典型室內空間中的運用,熟悉施工工藝與材料構造。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和學生的就業情況來看,學生在工作過程中面對設計任務,往往感覺無從下手,大多不能把學校學到的相關知識很好地運用到實踐中去,掌握的專業技能難以與實際工作接軌。如何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充分運用到實踐工作中去,縮小學校與社會的差距呢?這個亟待解決的難題擺在了室內設計專業教師的面前。
室內設計是一個大類專業,各院校普遍根據知識結構體系和實際需要將其分解為“居住空間設計”、“辦公空間設計”、“展示空間設計”、“餐飲空間設計”等小專業。劃分方法雖不同,但都不影響其專業特點——實踐性強、內容更新快。根據這一特點,結合過去的教學實踐,發現傳統的“以課堂教學為主,實訓教學為輔”、“先理論后實踐”的教學模式存在如下問題:
“先理論后實踐”的傳統授課模式,導致理論與實踐脫節。
學生實踐無真實體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欠缺。
學生個體作業,不利于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
考核方式單一,學生作業多為應付,學生潛力未能完全發掘。
根據本專業學生目前的就業現狀——??粕c本科生、研究生在同一平臺競爭,即:??粕诋厴I后,所從事的工作類型、承擔的工作任務、面臨的工作環境,與本科生、研究生沒有本質的區別,幾乎是一樣的。由此,本專業的改革應該建立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高度上,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學生畢業后首先要解決的是生存問題,繼而再解決職業規劃與事業發展問題。為了能使專科學生在畢業后能盡快適應社會需求,尋找到自己的“飯碗”,根據社會實際需要,從行業低端切入,加強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是一條重要的途徑;而要使學生在本專業領域實現更好的發展,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是重點。
建立設計工作室制教學法,就是以學科專業的研究方向為基礎,以骨干教師為核心,由具備一定研究、設計、開發實力的師資組成專業工作室教學團隊,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發展條件及社會需求,選擇進入各專業工作室學習,在教學形式上采用以設計任務為主導的開放式教學,學生全程直接參與,充分利用教學資源開展教學活動。
工作室負責人——負責工作室的全面工作,包括編訂教學大綱,制定教學計劃,培養年輕教師、組織教學實施,組織參加設計實踐(如投標、承接設計工程)、科研等。
節點教師——根據教師的特點和專長,承擔相應專業教學與研究,組織、帶領學生參與工作室承接的設計業務。
學生助教--作為教師助手,協助日常管理、輔導低年級學生學習。
能供20-40人同時使用的專用專業教室,教室分為三部分:一部分為學生工作區,即進行構思、繪圖、書寫的工作臺面,包括繪圖板、電腦等設備;另一部分為教學討論區,兼具會議室、圖書資料室、教室的功能,主要用于設計交流、討論、比稿;其余部分為教師辦公區。
在專業實踐課程教學中,進行“項目化”教學,選擇一個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主題設計作為切入點,通過專業教師的引導,充分利用學生對于某項主題的興趣,把實際項目通過簡化、補充、完善等方法來適應、滿足教學要求,逐步導入各個知識點,從而全面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潛移默化地訓練,鼓勵和足夠的引導訓練學生創造性思維。
在適當條件下,讓學生走出課堂去到工地和設計公司,身臨其境的體會,現場積累經驗,彌補課堂上的不足。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到實地參觀學習、實地測量、繪圖,把課堂從學校搬進企業,在實地訓練中應用理論知識,圍繞實際課題開展有針對性的理論教學;利用實際工地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動力,培養學生的空間尺度感,啟發學生對專業理論認知的興趣,使學生明白設計作品的轉化完成過程。
一種方式是聘請校外專家、資深設計師與學生進行知識交流與講授,形式有主講、答疑、現場會、講座等教學形式靈活多樣,既有講授課,又有研討課,還有現場課。靈活的教學更有助于學生興趣的培養、學習互動性的建立,引導學生培養創造能力。另一種是在專題課程設計的課堂開展以答辯、討論的教學形式指導,使師生間、學生間互動。具體是首先讓學生自己講解設計思路與設計創新,再由老師和同學共同探討或是提問。在答辯的過程中,既鍛煉了同學的語言組織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考核了學生的專業知識,又使學生認識自己專業知識的不足之處,明確了努力方向。
通過專業改革,建立“設計工作室”,以工作室為基地,以設計任務為導向,以設計過程為路徑,以設計內容為理論知識節點,以實踐運用為驅動,在設計任務完成過程中用實踐反證理論;并以小組為單位運行“任務-設計實訓-理論-任務”的專業教學模式。變傳統的“知識灌輸”為“任務驅動型”的教學。
在這種模式下,通過具體項目的設計訓練,可以使學生的設計思維建立在對現場的理解和對客戶需求的把握之上,對知識的掌握更具體,更深入,更貼近現實,設計出的方案具有可實施性。學生團隊協作,可相互幫助、相互督促、相互提高,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與委托方交流、談判,匯報設計成果,能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膽識、溝通與表達能力,增進對社會現實的了解與認識。
總之,以項目為核心的室內設計教學法,能夠使學生增加學習興趣與創業、就業意識,能夠有效激勵與刺激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欲望,營造出師生間的良性互動,增強教師責任感,教學質量必然相應提高。
[1]仲靜.電腦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改革實踐研究初探[J].職場先鋒,2007,(11).
[2]來增祥,陸震緯.室內設計原理[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6.
[3]羅曉良.高校室內設計專業教育改革探討[J].當代文化教育與研究,2008,(6).
[4]鄭曙陽,宋立民,李風崧,劉鐵軍.環境藝術設計與表現技法[M].湖北美術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