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
(山東省棲霞市交通局道路運輸管理處,山東 棲霞 265300)
人類社會已經逐步進入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將成為引領時代發展的重要力量。國際社會上各個國家間的競爭將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來加以實現,誰掌握了最為先進的信息技術,誰就就能在競爭中獲得優勝。為此各個國家都在積極的研發現代信息技術,加快本國信息化的發展步伐,力求通過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促進本國產業機構的優化升級,為國家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提高國家在國際社會的地位。
美國可以說是信息化社會的最大受益者,美國政府早在1993年提出了以因特網為基礎的信息高速公路設想,這一設想的提出并在實踐中得以實施,美國也因此在互聯網通信領域取得了絕對的主導權。目前全球90%的互聯網通信起源于美國,美國在互聯網方面有著近乎于壟斷性的地位。在全球范圍內訪問量前百位的互聯網中,就有94個互聯網是設置在美國境內的。美國在互聯網通信領域中的優勢也使美國在電子商務領域取得了優勢地位。在互聯網通信技術的帶動下,美國電子商務交易躍居全球第一,極大地促進了美國產業機構的調整,為促進美國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為美國經濟新的增長點。
隨著信息化的不斷發展,以及信息化對當代社會發展所具有的重要意義越來越被人們所認可,各個國家都在繼美國之后,加大對信息技術的研究與創新,力求運用信息技術帶動本國經濟的發展。日本最為東方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以其自身所具有的科學技術方面的優越條件,在信息技術發展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績。日本的信息化發展水平目前僅次于美國,躍居世界第二位,在全球電子商品市場上,日本占有非常大的市場份額。信息技術領域所取得的成就也極大的促進了日本經濟的發展,信息技術產業也成為了新世紀日本經濟發展的中要支柱性產業之一。
在美國電子信息技術產業的挑戰面前,歐盟也在積極的發展電子信息業務,力求通過信息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在移動通信領域與美國相抗衡,通過信息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帶動歐洲經濟的發展。近年來在歐盟各個國家集體智慧的作用下,歐盟在洲際網絡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歐盟國家建立起極具規模的移動通信網絡,極大的促進了歐洲產業機構的調整,成為促進歐盟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
信息化已經發展成為世界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信息技術對人們生產生活領域所產生的巨大變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化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各個國家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我國也在積極的構建信息化社會,努力走上信息化道路。通過信息化創造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促進我國產業機構的調整,努力實現產業機構的優化升級,并通過我國信息化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努力進行科學技術創新,不斷的提高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就目前我國信息化發展的基本情況來看,我國目前將信息化發展的重點集中到經濟信息化與企業信息化兩個方面,同時積極推進產品、產業的信息化以及社會信息化的發展。近年來信息化在金融、財稅、貿易等多個領域取得了巨大的進展,尤其是網絡銀行的發展更為迅速,我國各家商業銀行為滿足人們對網絡銀行業務的更多需求,借助于信息技術陸續推出了多種不同類型的網絡銀行服務,網絡銀行業務的發展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活,讓人們真切的體會到了信息技術給人們帶來的極大便利,向人們展現了信息技術強大的生命力。
我國地域面積遼闊,交通運輸線路具有點多、面長、線廣等特點,由此也決定了我國道路運輸系統管理方面的復雜性。近年來我國交通運輸事業迅猛發展,截止2010年我國高速公路總里程達6.5萬公里,成為高速通行里程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國。然而我國道路運輸管理與經營模式發展遠遠滯后于道路交通建設事業的發展。傳統管理經營模式已經發展成為制約我國交通運輸事業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為此,我國必須積極推進道路運輸信息化建設,推動道路運輸健康發展。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計算機技術以及信息技術被引入到我國道路運輸事業發展當中,道路運輸管理機構以及服務部門廣泛的采用了計算機技術以及信息技術,其具體應用情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辦公自動化系統及道路運政管理信息系統得到推廣和應用;條件較好的道路運政管理機構為滿足工作需要,利用本單位技術資源與科研單位合作,開發了管理工作急需的道路運政管理信息系統,建立起道路運輸經營者數據庫、營運車輛數據庫、從業人員數據庫,并形成小型局域網;以道路運輸經營許可、年度審驗、道路運輸證件簽發、車輛技術管理和道路運輸稽查為信息采集源而開發的道路旅客運輸管理信息系統、道路貨物運輸管理信息系統、機動車維修管理和機動車綜合性能檢測管理信息系統、道路運輸輔助服務管理信息系統、道路運輸統計信息系統、道路運輸證件管理信息系統、道路運輸稽查信息系統等不同類型的道路運政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了道路運輸管理的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和現代化。
第一,貨運配載和物流領域信息技術的應用模式。貨運配載和物流領域信息技術應用的特點是以因特網為舞臺以運輸企業和軟件開發公司為主,在貨運市場中自主發展,各自形成系統。其運作模式有五類,一是以公路主樞紐為依托的貨運配載信息網,二是以運輸企業為依托的貨運配載信息網,三是為第三方物流服務的物流信息網,四是采用傳呼機傳遞貨運信息的信息網。
第二,貨物配載領域信息技術的應用。貨物配載領域信息技術的應用主要體現在貨物配載信息系統的推廣與應用方面。該系統功能主要具備以下幾方面:信息查詢、信息發布、統計分析、車主身份查驗、小批量貨物的組貨和業務信息管理等功能。用戶通過以下幾種方式接受系統服務:一是直接到交易場所進行現場交易;二是通過撥號網絡進入系統;三是通過電話或尋呼機進入系統;四是通過因特網進入系統。
第三,汽車客運站、維修企業及檢測站的經營管理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汽車客運站微機售票管理系統,將傳統的手工操作改為微機售票,該系統主要功能有:售票、退票、檢票、統計結算、信息查詢、運行調度、行包管理等功能。微機售票速度快、準確率高,管理層次簡化,方便旅客,票款不易流失,杜絕挪用、截留票款,及時對客流和營收信息進行分析,便于調整客運運行計劃,改善客運管理,提高客運站的管理、服務水平,同時統一了票據,簡化了票據的管理。
[1]朱潤芝.道路運輸信息化的應用現狀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09,(12).
[2]高樹亭.建設高效的道路運輸管理信息化的探討[J].公路運輸文摘,2004,(11).
[3]郭遠輝,韓颯.我國道路運輸信息化建設現狀與發展對策[J].交通標準化,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