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劍鋒 王曉華 申榮衛
高等職業教育是培養與現代化建設相適應的,具有一定專業技能的實用型人才的教育。工學結合是高等職業教育的模式之一,而頂崗實習又是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的具體體現。在頂崗實習中,必然出現高職學生的管理問題,尤其是異地頂崗實習的管理。因此,本文就高職學生異地頂崗實習的管理模式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希望對以后的頂崗實習提供有用的參考[1][2]。
本文就高職學生異地頂崗實習產生的問題,提出了如下圖所示的管理模式,并給出了相應的解釋。

圖1 高職學生異地頂崗實習管理模式示意圖
由圖1可知在此管理模式中共存在5種關系,分別是學校與單位的關系,學校與監管教師的關系,監管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學生與單位的關系,教師與單位關系。高職學生異地頂崗實習管理的關鍵就在于把存在5種關系有機結合起來,形成良性運作。
下面就5種關系的處理及結合進行解釋。
學校與單位的關系即:學校派出學生到單位頂崗實習,另外派出相應的監管教師對學生進行管理;單位接收學校派過來的學生,為其安排實習崗位。與此同時,學校與單位對實習中可能發生的問題要達成共識,并簽署相應的實習協議。在頂崗實習過程中,學校與單位應保持聯系,對在實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應根據實際情況,拿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以保證學生和監管教師可以在單位順利地工作。
學校與教師的關系即:學校派出監管教師到實習單位對學生進行相應的管理;監管教師受學校委派對學生進行管理。在實習過程中,學校與教師要及時溝通聯系,主要是監管教師要把學生和單位的情況及時向學校相關主管匯報,同時聽取學校主管給出的意見和建議。在示意圖中,可以明顯地看出,監管教師是學校與單位的橋梁,也是學生與學校的橋梁,所以監管教師在頂崗實習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在學校與教師的關系中,有一個關鍵的問題是學校選派什么樣的教師去實習單位對學生進行管理。筆者認為選派的教師應滿足五個基本條件即:責任心強,經驗豐富,溝通能力強,變通能力強,同時具備一定的心理學常識。
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即:監管教師受學校委派對學生進行相應的管理,主要是思想工作,組織紀律等;學生接受教師管理,并把自己的實習情況和遇到的問題向監管教師反饋,以便教師及時與學校和單位溝通,及時解決已有的問題,并避免其他一些不必要事情的發生[3]。在實習中,學生會遇到相當多的問題,包括思想問題,如自卑心理,厭煩情緒等;工作問題,如同工不同酬,同酬不同工,工作時間長短不同,勞動強度不同等;生活問題,如飲食習慣,語言交流,管理制度等。
單位與學生的關系即:單位接收學校派來的學生,并根據學生的專業情況為其安排相應的實習崗位,同時要根據學生的工作表現及業績支付一定的報酬;學生按照單位安排的崗位,認真實習,遵守實習單位相關和規章制度和組織紀律,并完成實習單位交給的工作任務。在實習中,如果產生問題,學生可以直接向單位提出,也可以通過監管教師與實習單位進行溝通,使實習可以安全順利地進行[4]。由于實習單位和學校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地方,所以學生在實習單位的感受到與在學校的感受必然是大相徑庭。因此實習單位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要處理好,否則可能使用單位不愿意讓學生繼續實習下去,或者是學生想提前離開實習崗,無論哪一方不能繼續下去,都會使用頂崗實習流于形式,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圖2 監管教師應有能力示意圖
單位與教師的關系即:單位接收學校委派過來的監管教師,并為其提供相應的生活和管理條件,以便其在學生工作之余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管理;監管教師受學校委派到實習單位協同其對學生進行管理,同時監管教師是學校與單位,單位與學生之間的紐帶與橋梁。在頂崗實習中,監管教師要經常與學生溝通,與實習單位相關負責人溝通,把兩者的想法有所全面的了解,這樣才能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有效開展工作,把對學生的管理落到實處。
由上所述,作者分析了高職學生異地頂崗實習管理模式中的五種關系,并對示意圖中的每對關系進行了相應的解釋。根據以上論述,作者認為在此管理模式中,學校是后盾,單位是平臺,學生是主體,教師是紐帶。
對頂崗實習教師的選擇也是該模式中的中心問題,作者認為監管教師應滿足如下條件:
在圖2中列出了高職學生異地頂崗實習監管教師的選擇所具備的5個條件,即:責任心很強,經驗值較多,溝通能力強,變通能力強,另外加上心理學常識。下面對5個條件做基本的解釋。
這里的責任心主要是指監管教師在異地對頂崗實習的學生進行管理時,要秉著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實習單位負責的態度和思想。只有監管教師有很強的責任心,才能讓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為學生管理工作和學校及單位賦予的任務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只有監管教師有很強的責任心,才能兢兢業業,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完成本職工作,才能在管理學生時有決心、恒心、信心和愛心,才能真正把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責任心只能為監管工作打下思想基礎。但是,管理學生是實實在在的工作,需要落到實處,因此,監管教師要有較多的經驗值。比方說,在校時的學生管理經驗,下廠鍛煉經驗,招生就業經驗,做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經驗及掌握學生飲食起居的經驗等。由于在異地實習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天氣,飲食,語言,生活習慣,管理制度,以及由這些問題所引起的學生的心理變化等一系列的問題。這樣的話,監管教師經驗越豐富,管理工作會越順手。學生在遇到問題時,感覺有依靠。從而使監管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心理和實際上幫助,以使頂崗實習工作順利進行。
監管教師在管理頂崗實習的學生過程中,其實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他們既是學校與學生的紐帶,還是單位與學生的紐帶,同是又是學校與單位的紐帶。監管教師在學校、實習單位和學生三者中間擔當如此重要的角色,所以必須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否則,一旦學校、實習單位或學生三者中有一個出現問題,而監管教師不能及時與另外二者溝通,這樣不但影響了頂崗實習的工作,還可能出現一些更嚴重的后果。
監管教師在異地對頂崗實習的學生進行管理,他處在管理工作的第一線,而學校實際上只能是在第二線進行指導。但是,在實際管理過程中,有些問題(如學生出游安全,學生身體疾病,學生心理疾病等)需要監管教師及時處理才行,如果匯報請示然后再處理,可能耽誤時間,造成不良的后果。另外,監管教師又需要處理學生與單位發生的問題,如學生想離開崗位回校,但是單位又不允許,結果造成學生與單位發生糾紛,這時作為監管教師應及時處理,把問題在萌芽狀態解決掉,以防造成不良影響。如果一時不能解決,則需要穩住局勢,然后上報學校,讓學校與單位協商,以尋求妥善地解決辦法。
在頂崗實習過程中,學生會產生許多心理問題。首先,由于許多學生在學校中的佼佼者,是眾人的中心,充滿了優越感。但是到實習單位后,卻做著與其他人一樣的工作,甚至做著比自己能力差的人都不做的工作,另外還要承受上級的管理,而這種管理與在校時的管理又不一樣,久而久之,就產生了不平衡心理,這種心理落差很可能會造成學生自卑的心理。其次,學生在頂崗實習中,每個人每天往往做重復的工作,一開始,學生還有新鮮感,過幾天后會產生厭煩情緒,認為實習不過是浪費時間,學不了什么東西,他們認為實習就是為了學更多的技能,從而在實習后期消極應付,敷衍了事。再次,學生在實習中,不同的工作卻獲得同樣的報酬,這也使學生產生心理不平衡。因為在實習中,每個學生從事不同的崗位,有的相對輕松,有的繁重,有的時間長,有的時間短,隨著實習時間的增長,學生會在工作中體會到這些差距,繼而產生相應的心理問題。因此,要求在異地做學生頂崗實習管理的監管教師要有相當的心理學常識,在發現學生有心理問題時,及時溝通引導,防止由于心理問題而產生的其他一些后遺癥。
處理好學校,單位,學生,教師它們各各之間的關系,也就真正實現了異地頂崗實習的管理,使其為工學結合服務,為高職教育服務,為培養與現代化建設相適應的,具有一定專業技能的實用型人才服務[5]。
[1]普林林.論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構造[J].教育與職業,2007(01):10-31.
[2]陳業宏.對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規格、要素定位的思考[J].成人教育,2007(03).
[3]羅樹華.教師能力學[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20.
[4]張旭翔.提升高職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思考[N].光明日報,2007-09-02.
[5]方曉紅.高等教育應注重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J].現代企業教育,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