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群眾文化是以群眾為主體,并在群眾中進行的,以滿足自身精神生活和知識需求為目的,以文化娛樂為主要內容的社會性文化。它具有主體的群眾性、風格的通俗性、來源的基層性、效果的實用性、作用方式的滲透性等顯著特征。群眾文化因其具有的宣傳與教化、規范與調控、交往與凝聚、娛樂與審美、普及與傳承等功能,理應引起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重視,使之為思想政治教育服務。
關鍵詞:群眾文化;發展;建設
群眾文化,是人民群眾自我娛樂、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掌握文化和創造文化藝術的活動,是一種社會歷史現象,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和廣泛性。市場經濟條件下,傳統的群眾文化遇到了沖擊和挑戰,要促進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就必須采取一定的策略,本文主要從更新觀念,優化機制,激發工作積極性;創新活動載體,發展群眾文化;多形式、多層次地開展藝術培訓,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藝術水平;建設一支精干優良的文化專業隊伍,實現群眾文化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堅守群眾文化公益性質,積極適應市場經濟環境五方面探討,那么要如何做好群眾文化工作,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抓好群眾文化隊伍建設
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已由單純的興趣愛好轉變為"求知、求樂、求美"的多元化需求,既強調個體文化享受,又要求提高文化素養;既追求大眾文化,又崇尚高雅文化;既積極參與,又廣泛展示,亟需一支業務強、素質高的文化人才隊伍,指導群眾文化活動的健康發展。由于受思想觀念和市場規律的雙重制約,專業文化人才缺乏有效的整合,文化、教育系統的專業人員、藝術院校的學生、藝術團體的專業工作者等文化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也就難以實現與基層群眾文化需求的對接。
實施“人才興文戰略”,完善基層文化事業組織機構網絡,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基層文化隊伍。各級政府應采取有效措施,推進基層文化體制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學合理的用人機制。切實改善基層文化工作人員的工資、福利待遇,鼓勵和吸引優秀文藝人才到基層文化單位工作。通過多種途徑和形式,提高基層文化工作者的政治和業務素質,著力培養一大批立足基層、有開拓精神的基層文化領頭人。
二、創新體制
我國的文化站原是適應計劃經濟建立起來的,其管理模式是計劃經濟管理模式,這種管理模式有許多優勢和特點,但是,這種管理模式有一種很大的主觀隨意性,它既可按群眾文化運動發展規律辦事,又可不按群眾文化規律辦事。因此,這些興辦的文化站是運動的產物,是扶持的產物,沒有投入,沒有扶持,它一天也生存不下去,更談不上發展。因此,要創新體制,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從而發展群眾文化。
三、有效的管理
在群眾文化的軟硬件建設方面形成了一套機制,突出抓好了辦公樓、群眾文化廣場、文化一條街各種藝術培訓中心等硬件設施建設。加強基層文化站、社區、村級管理的群眾文化藝術團體及個人的業務輔導,并對其開展文化活動進行指導,以便形成整體,產生戰斗力。全力去提高站內業務人員的專業技能。俗話說:“沒有金剛鉆,怎攬磁器活。”
要求業務人員要有較過硬的專業技能,為此,站內多次實施“走出去”學習,參加書法、美術、歌詠、戲劇、曲藝、詩歌等專業的培訓,提高服務群眾文化的技藝水平,基本上要求做到“本專業精、鄰專業會、跨專業懂”。公共文化設施的數量、種類、規模以及布局,應當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人口結構、環境條件和文化事業發展的需要,統籌兼顧優化配置,并符合國家關于城鄉公共文化設施用地定額指標的規定。
四、發揮文化站自身職能
群眾文化有機地結合和直觀地展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現實生活當中的喜、怒、哀、樂,因此深受人們的歡迎,得到了贊同和認可。它凈化了人們的靈魂,陶冶了人們的情操,激勵人們積極進取,奮進向上,使之用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實際工作當中,是人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因此我們要重視群眾文化對人的影響,加強領導,完善管理體制,提高群眾文化工作者的綜合素質,拓展社會參與方式,實施綜合治理,與時俱進,做好新時期群眾文化工作。
五、發展廣場文化
廣場文化在群眾文化工作中有著重要作用。廣場文化的迅速興起與發展是社會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城市建設為廣場文化的興起提供了物質條件;城市形象的評判標準由單純看經濟發展程度,轉向注重城市文化內涵和市民素質;人們對娛樂和休閑等更高層次的需求日益旺盛;人們文化素養的日益提高,為廣場文化的興盛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和動力。廣場文化作為公益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有效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在內容上,注重雅俗共賞,提升內涵建設;在形式上,注重融會貫通,吸收利用各門類的藝術特長;在舉辦時間上,堅持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政府組織和群眾自發參與相結合。建立健全群眾藝術、文化站等的工作崗位規范,逐步推進文化工作人員專業化。鼓勵和倡導社會自辦文化,培養和發展社區民間文藝社團和農村業余文藝隊伍,逐步完善城市社區文化指導員和農村文化輔導員制度。
群文工作者在開展活動后要不斷總結和吸取經驗,開拓工作思路,多想點子和辦法,組織活動才會井然有序、有條不紊。
參考文獻:
[1]李忠華.淺談廣場文化在繁榮群眾文化中的作用[J].黃河之聲,2010(04).
[2]顧燕燕.廣場文化的審美透視[J].新余高專學報,2010(01).
(作者單位:江蘇省邳州市土山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