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文化建設存在重陣地設施建設,輕人才培養的現象,嚴重制約農村文化的進一步發展。本文認為,可以多種舉措夯實農村文化人才隊伍基礎。一是院校辦學育人才,二是多種形式育人才,三是理順體制穩人才。四是不拘一格選人才。
關鍵詞:農村文化;人才隊伍;育人才;穩人才;選人才
一直以來,農村文化建設都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七大過后至今,江蘇省農村文化站的硬件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偉大的成就。據調查,全省共有文化站1313個,其中鄉鎮文化站1067個,平均建筑面積990平方米;街道文化站246個,平均建筑面積1346平方米。但另一方面,有些地區或是有些農村文化站,光有好的陣地、好的設施,但缺乏高素質且安心于文化站工作的人員去管理運作。據了解,由于農村文化站干部隊伍沒有可靠的來源,特別是文化站干部下放為鄉鎮選聘以后,隊伍進口較松,致使這支隊伍的水平參差不齊,有些人已經不能適應農村文化站工作,嚴重影響了新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目前,農村文化站干部來源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教師隊伍中的文藝愛好者;二是農村知識青年和當年上山下鄉知識青年中的文藝人才;三是從部隊轉業、退伍的軍人;四是地方劇團調動過來的。這批人員的知識結構又不盡相同:1.單一型。這類干部對某一門藝術有一定的水平,但業務狹窄,是文化館需要的人才,不一定適應農村文化站工作。2.組織型。這類干部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社會交際能力,他們業務水平都不太高,但組織、培養人才,開展“以文補文”有一套本領,在經費少、設施差的情況下很需要這樣的干部。3.通用型。這類干部是農村文化的“三腳貓”,對美術、音樂、戲曲、舞蹈等業務不太精通,但都能摸索,農村文化站很需要這類“萬金油”干部。4.保守型。由于縣(市區)文化主管部門難以把關,一些并不熟悉群眾文化工作的同志也進了群眾文化隊伍,他們因循守舊,思想保守,他們“肩不能擔擔,手不能提籃”,既無組織能力,又無業務特長。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公報中提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隊伍是基礎,人才是關鍵。”要“建設宏大文化人才隊伍,為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有力人才支撐”。關于文化站站長聘用、文化站工作人員待遇及村文化室負責人員,2012年3月施行的《江蘇省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管理辦法》也提出了專門的管理意見。由此可見,農村文化站人員素質的高低,是新農村群眾文化活動開展好差的關鍵。那么,怎樣激活文化站用人機制,怎樣夯實農村文化人才隊伍基礎,怎樣培育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文化站人才隊伍呢?
一是院校辦學育人才。農村文化站工作是新農村群眾文化的“特殊”工作,對農村文化站干部的要求也需要有“特殊”要求。一個稱職的文化站長應該是一專多能、熟悉本行、善于管理的多面手。從中央到省、市、自治區有關院校、職業學院都需要有計劃地開辟群眾文化專業,推行“兩條腿走路”的辦學方針。每年應面向社會招收新學生,院校吸收新生,入學條件也應“特殊”,升學考分為參考分,主要考核群眾文化專長。這樣吸收的新生質量才高,才“對口對路”,才適用于群眾文化工作。
二是多種形式育人才。對文化站工作人員要經常進行思想教育,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以理論創新為先導,以繁榮發展新農村文化為主題,加強對新農村文化工作新問題、新情況的探索和研究,為加快發展新農村文化事業,在實施新一輪新農村文化工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對現有文化站干部文化程度還沒有達到大專以上文憑的,組織他們自學,或進修培訓,近幾年確保達到大專以上文憑,提高自身文化水平,適應新時期農村文化工作需要,省文化干部學校每年可分批舉辦1-2期文化站干部業務培訓班,提高他們的文藝素質。地市級文化部門每年可分別舉辦多期文化站干部文藝培訓班。培訓他們表演、導演、歌舞、戲曲、演唱、文藝創作等知識。縣(市區)文化部門兩年舉辦一次“一專多能”文藝競能競賽,掌握吹、拉、彈、唱、編、寫、繪、話(指說故事,講揚州評話)的過硬本領,學有榜樣,趕有目標,爭做“鄉土藝術家”,提高自身思想和文藝素質,提升群眾文藝輔導質量,提高新農村文化活動水平。
三是理順體制穩人才。文化站干部原為國家干部,人事一直屬縣(市區)文化部門管理,現為全額撥款事業編制人員。1990年后我省將文化站下放為鄉鎮管理以后,蘇北蘇中部分人員連起碼的吃飯問題和辦公經費都有困難。還談什么繁榮發展文化站工作。文化站管理體制必須回歸縣(市區)管理,像蘇北射陽縣、大豐市那樣,回歸縣(市區)管理,像無錫市那樣,鄉鎮文化站全部參照公務員待遇管理,讓文化站干部享受改革開放發展成果,讓他們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得到保證,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文化站活動陣地的存在和業務工作的正常開展,才能真正推進新農村文化建設。
四是不拘一格選人才。隨著新農村文化人才的需求,更要嚴格進文化站工作的人員標準,要不拘一格選聘人才。大學生報名應考文化站工作,必須加試文藝分,經過筆試、面試、文藝專長特試,公開公平公正競爭選用。再由縣(市區)文化部門分配至文化站工作。對教師和其他全額撥款事業崗位有文藝專長的中青年同志愿意到文化站工作的,經過考察,考察后可及時調進,文化站根據鄉鎮人口多少可配備3-5名同志,建立和完善文化站人才流動機制,讓優秀文化站長脫穎而出,可調至縣(市區)文化部門工作,引導文化站人才合理、有序流動,把優秀人才聚集到文化站來。
(作者單位:江蘇省興化市陳堡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