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筆者對設計基礎教學中對學生思維訓練的培養進行闡述,通過對思維訓練的解釋,對當前學生設計藝術思維的整體狀況分析,怎樣對學生進行設計思維訓練的問題進行了闡述和論證,整體論文對基礎課程教師和學生的學習有一定的理論借鑒。
關鍵詞:藝術基礎課程;學生思維;逆向思維;移換思維;發散思維
高等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有創新思維和專業素質強的社會急需人才,教育的本質更重要在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一種教育如果缺乏對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那么這種教育是失敗的。隨著經濟高速發展,社會對人才需求量的增多,從而促使高等教育飛速發展,高等教育已經由精英教育模式轉化成為大眾教育,使人們得到更多受教育的機會,但是教育的高速發展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如師資缺乏,硬件設施跟不上需求,教育發展理念缺乏更新,教育資源缺乏整合等。藝術教育也是隨著這浪高等教育發展而蓬勃發展起來的一支新秀,由于此專業經費和設施投入相對理工科較少,并且社會對藝術類畢業生需求量增大,生源充足,鼓勵很多院校都開設藝術設計專業。但由于對藝術類人才培養缺乏辦學經驗,有些院校只是簡單的通過一些調研和向兄弟院校學習,招聘一些缺乏教學和現場工作經驗的教師,參照其他院校的課程設置,就進行招生辦學,這樣的辦學情況和培養思路對學生思維的培養是非常之不利的。藝術設計基礎教學作為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專業基礎的培養和學生思維的訓練起到很大的作用,作為一直從事基礎課程教學的教師,通過這篇論文談談藝術設計基礎教學中學生思維訓練的培養,給從事藝術基礎教學的老師和同學有一定的理論借鑒。
一、何為思維訓練
思維一詞按照新華詞典里的解釋為:在表象,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認識活動的過程。思維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精神活動,是人類社會實踐中產生的。訓練的解釋為:有計劃有步驟地使具有某種特長或技能。而設計思維是將思維的理性概念、意義、思想、精神通過設計的表現形式加以實現的過程,具體體現在設計中,是通過運用各種思維方法和創新手段實現的最終目的的思考過程。設計思維有多種的思維模式:逆向思維、發散與聚集思維、換位思維、跳躍性與線性思維等等。如果沒有訓練意識和合理的訓練方法,很難充分挖掘人類現有創造潛力。實踐證明,通過訓練可以提高設計思維能力,其自身特點也是我們確定教學思路的依據之一。設計思維訓練是種訓練課程,但是我們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學生思維訓練要融入到具體的設計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中去。教學中訓練課題的類型選擇要多維度并有針對性,力求有效地促使學生突破障礙、發散思維、提高聯想與想象能力,加強思維的縝密性。此外,設計思維的訓練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訓練不僅要有序、合理地按照先易后難、先平面后多維的順序進行,而且方法要多樣,操作過程要靈活,因人而宜地適時調整策略。
二、當前藝術設計類學生思維訓練現狀分析
藝術設計類學生的思維應該是活躍的,但是由于招生量的增多,有許多對藝術設計并不是感興趣的同學也進入到了這個專業中來,很大一部分同學學習藝術的時間非常的短,更多的是為了很好的升學所用,考試考什么,他們就學什么,對藝術本質更多的缺乏思考,又由于多年的傳統藝術教育模式,藝術教育體系本身存在很多的問題,許多院校還是受到先前蘇聯的教學體系的影響非常注重藝術教育的學科體系的教學,把藝術的模式分隔成很多模塊進行教學,藝術教育過于的理性化,像數學那樣可以相加、可以乘除。從主題、內容、構圖、輪廓、結構、色彩、影調到質感、量感、線條、筆觸, 都分割構成單元遞進式。 但是藝術的創造利用人為分割的基礎單元這種加法是加不起來的,只強調各學科教育,缺乏聯系各專業的教育,知識是單列的,學習是枯燥的,學生對事物的聯想和想象力非常的缺乏,更不要談學生對設計思維能力的培養了。
由于整個教學體系在對學生思維能力培養上很缺乏,教書育人的教師在這一方面也非常之欠缺,如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在用課題形式讓學生做相應的創意性設計或者是造型訓練中的意向與想象的訓練,學生懶于思考,更多的是參考別人的或者是直接的抄襲,這對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是非常的不利的。再舉例,中國的動漫產業的發展,近幾年中國大力發展動漫產業,很多藝術院校都開設了動漫設計專業,但是這個專業并非得到很好的起色。現在電視熒屏上還是大量的播放著日本和歐美國家的動畫作品,中國優秀的作品很少見,特別體現中國文化的作品更是少見,為什么呢?很大一個問題是中國的原畫創作很少,中國動漫企業更多的是為別人做外包,更多的是為別人做嫁衣,這跟我們的教育有很大的關系,因為中國的動漫教育缺乏對學生的思維訓練的培養,培養出來的人才腦子里只有空白或是只會一些簡單的設計軟件,而缺乏很好的創意和創作能力。例子很多,如中國的工業設計、服裝設計等等,泱泱大國,要的是創造而不是制造。所以現在藝術設計人才培養對思維訓練的培養是非常的缺乏,整個藝術教育要把這個課題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那我們的藝術教育就有救了,我們的中國創造就快實現了。
三、怎樣在藝術設計基礎課程中培養學生的設計思維能力
藝術設計基礎課程作為專業基礎課程,更多是要訓練學生的造型、色彩、創造、聯想、意向、空間等專業能力,在基礎課程的教學中更多是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專業學習好壞很大一部分取決于基礎課程學習的好壞。下面對怎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作以介紹:
1、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是一種思維能力,它通常是針對順向思維而論的,運用逆向思維能夠讓人有新的收獲,特別是在設計過程中,能夠讓人恍然大悟的感覺,特別在造型訓練中,我們通過逆向思維去思考,運用特殊的角度去進行造型,創造出反常規的圖形,不僅在視覺生理、心理上給觀者帶來強烈的震撼,而且為圖形設計拓寬了想象空間,最終達到準確而深刻地傳達信息的目的。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打破常規思考方式,要求學生對具體的課題作以逆向的思維進行思考,如在色彩設計、造型設計、空間設計、裝飾設計、材料設計等基礎課程設計上要求學生要用懷疑和不常規的思維方式去進行思維和實踐,在實踐過程中能夠體會到不同的效果和讓人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2、培養學生的發散與聚集性思維
發散是指思維朝不同的角度和方向擴散,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在1950年的一次關于創造的演講中提出來的。發散的目的是使人提出更多的設想和解決問題的方案,使人獲得更多的構思和創意。而聚集則是通過比較分析,從中找出最好的解決方案,二者缺一不可。發散思維與聚集思維是互相互補、轉化和融合,能構建創新思維的運行模式,產生并帶給觀者全新的視覺享受和有視覺沖擊力的圖像。發散思維對創新性思維有直接的影響,它能夠使人的思維更開闊,讓人的思維更加的活躍。而聚集性思維使人思維更加的理性和有條理。特 別在我們的基礎教學中,如在造型教學中要求學生進行造型的想象和聯想就要求有很好的發散思維,要求學生去思考事物是相互聯系的,要用發散性思維進行聯系和創作,在動畫人物造型上更需要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在對人物造型要發揮個人的想象力,使造型更加的符合人的審美和主題的需求。而在對構成的設計過程中要很好的運用聚集性思維,通過理性的,條理的訓練使構成更加的有次序美和層次美。
3、培養學生轉換與移位的思維
常規的思維可以通過對事物性質的轉換加以打破,也就是不相信事物的特點只能單一的解釋和常規的定義。思維的認識呈現對事物性質進行自覺轉換的特性,比如,把背景與圖形部分進行轉換。在進行藝術設計基礎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思維的轉換,如在做空間設計的時候,我們要把自己當做一個普通的觀眾去思考問題,讓自己能夠去深刻體會到做的空間訓練去打動觀者,再如我們在做色彩設計的時候,我們也要通過不同的角度進行思維轉換,對色彩的研究要多方位多角度的去思考,做出來的色彩訓練才有新意和動人。如美國DBB恒美廣告傳媒集團剛卸任的首席執行官基思在1971年為麥當勞撰寫了一句廣告語:“今天你理應休息下。”這句話成為當年最佳廣告語,他解釋說:“消費者尋求的不是最好的漢堡,而是小憩一下。”這就是對產品的準確轉換。
4、培養學生的跳躍性思維
一個人的思維要有跳躍性,就像人的腦電圖,如果腦電圖呈現一條直線的話,那們這就代表人的死亡。經過多年的教學經驗可以看出,思維跳躍的學生在后續的個人職業發展中,都有很好的發展,作為基礎課程教師在大一年級時期的基礎課程教學中要大力培養學生的跳躍思維,舉例:如在進行新形創作時候,以圓為基本形進行創作,很多學生只能想到球類等最常見的類似形體,對跨越性形體思考的較少,所以做創作的時候都69c5ef3914529b916dbced7817b186fb78ceb8e6aae74a1c9c599dd27e826453比較單一,沒有很能打動人的作品。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鼓勵跳躍思維,打破常規邏輯關系,促進靈感的產生。設計思維不僅僅只是沿一根線深入下去,不是互不相干的此在或彼在,而是要有縱橫交錯的經線和緯線,是彼此同在,因此存在如何理解設計對象也就是設計思維深入程度的問題。
小結
一個成功的設計師,必須具備很好的設計思維,這樣才能在后續發展中有很大的潛能,所以作為設計藝術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改變教學手段,改進教學思路,積極的為學生設計思維的培養做出更大的努力。
本論文是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2011—2012年院級文科類重點課題《高職院校藝術類專業基礎課程平臺建設研究》成果,課題編號Y11009
參考文獻:
[1]周至禹.設計基礎教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2]周至禹.思維與設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3]趙君超.設計素描.遼寧美術出版社,2002.
[4]李硯祖.裝飾之道.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
(作者簡介:張永志(1980-),男,江蘇丹陽人,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美術學、中國畫理論與創作、藝術設計基礎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