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體育精神是中國體育的靈魂和精髓,是中華民族精神和體育精神共同作用的結晶。本文從體育精神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具體表現和體育精神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運用兩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體育精神;體育教學;運用
一、體育精神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具體表現
(一)規范有序的競爭精神
體育運動本身是有著嚴格的要求和規則,是在這些規則的約束下進行的健康文明活動。體育教育工作者通過體育教學要教育學生尊重事實、辨別是非、遵守紀律遵守規則。對待事物的看法時,要做到錯的壞的批評摒棄,好的支持,從而培養學生客觀理智的公平競爭的規則意識。
(二)辯證的實用理性精神
體育教育的作用明顯,它能夠培養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遵從事物的客觀規律,辨證公正的觀察、分析問題,有清晰的思路和條理,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人格、實力、技巧智慧戰勝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達到獲取真理,取得進步。
(三)超越自我的自信、樂觀精神
體育運動能夠培養學生很多優秀的品質,如:培養學生超越自我、自強不息、自尊自愛等品質。因為在實際的體育活動中,無論是集體項目還是個人項目都要求學會自己和尊重別人,而且要有自信,超越自己去完成平凡中的不平凡。
(四)集體利益高于一切的團隊精神
體育運動中有很多項目都需要集體完成,如籃球、足球這些被眾人熱捧的體育運動都需要團隊精神都需要良好的配合。學生在進行集體體育運動項目中,教師可以抓住這個好的機會,充分發揮教育效果,要求互相幫助、密切合作、有紀律、有組織共同完成。所以,集體項目能夠表現出個人與個人、個人與集體之間的許多情感、態度和思想。并且合作是建立在隊員和隊員之間彼此信任的基礎上的,這還要求個人利益要服從團體利益。一個個體人是不可能完成社會的所有角色,一個人想得到成功不和別人合作是不可能實現的。
(五)強健體魄的愛國主義精神
亞運會、奧運會等各項賽事都是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每場賽事都能夠激發人們的激情,運動員的成敗人們也是備受關注。國與國之間的體育賽事,對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具有重要作用。一個國家的體育事業的發展不僅能體現一個國家的國民身體素質,更能體現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所以愛國主義精神在體育運動中的表現主要有為國家爭取光榮和保衛祖國而鍛煉身體兩個方面。
二、體育精神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運用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向世人展示了中國的整體實力,每一個中國人都為之自豪。體育活動是一個很好的載體,它通過體育實踐把很多好的體育精神向學生展示,從而讓學生了解體育的魅力,弘揚它的精髓,接受它的思想。體育運動不但可以強身健體,更可以“強國”。
(一)嚴格課堂教學,強化體育精神教育
熊斗寅在其論文中談到:“顧拜旦認為現代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教育,他倡導把體育納入一般教育,進而把一般教育納入人類文化的生活過程中。”教學一定要有規則,一定要嚴格考勤和考試制度,嚴格執行教學常規等,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端正體育學習的態度。比如:在組織球賽時對出現故意或危險的動作停下比賽,對事件參與者批評教育;對違例犯規進行嚴格的判罰,及時對學生進行道德修養教育和安全意識培養。
(二)寓體育精神于體育活動中
寓體育精神于體育活動中,必須要多組織課外體育活動。學校群眾性體育活動包括很多方面,如:課外活動、課間操、早操等。課外活動是向學生進行體育精神傳播的途徑之一,也是學校體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外活動在養成鍛煉習慣、增強學生體質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課外各項活動中,要開展文明裁判活動、精神文明隊員、精神文明隊等,這些有利于向學生進行體育精神教育。群眾性體育運動能夠順利開展離不開課外體育的推動,課外體育促進全面人才的培養,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積極向上、樂觀開朗、自尊自愛的體育精神,而且可以提高運動成績。
(三)組織運動競賽活動,張揚體育精神風采
體育運動能夠使很多人參與進來,教師讓學生在運動比賽中分擔各個角色,有計劃、有目的培養智慧與應對、勇敢與奮斗、競爭與合作的體育精神,同時也要培養學生在獲得勝利時不驕,失敗時不餒的體育精神。當前的大學生參與各類競爭,喜歡迎接各類挑戰,表現出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善于與他人合作。所以,體育教師要強化學生這些優點,鍛煉學生冷靜、沉著的判斷、應對精神。這些素質都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籌碼,也往往是取得成功必殺技。教師在組織各類體育運動時,學生會得到各種心理體驗與心理調整,尤其學生在緊張、落后的情況下,教師要激發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激勵他們要奮力拼搏,動員學生樹立敢打敢拼的決心和信心。還要不責備、不埋怨、多支持、多鼓勵學生,使學生充分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的合作意識,讓學生懂得只有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識,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通過各項體育活動,使學生團結協作,增進友誼為集體榮譽、集體利益而凝聚在一起。
參考文獻:
[1]張末梅.現代體育精神的啟蒙和實踐[J].江蘇地方志,2008(3).
[2]黃莉.中華體育精神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8.
[3]熊斗寅.顧拜旦體育思想研究系列之一顧拜旦與奧林匹克理想[J].體育與科學,2003(5).
(作者單位:葛艷明,河北金融學院體育教學部;焦 楊,保定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