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是社會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當代大學生的誠信問題已經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了。各種社會現象表明,大學生的誠信度在減小,而面對這些問題,原因是多種多樣的。誠信教育,需要針對原因解決問題。
關鍵詞:誠信;大學生;制度;教育;社會
誠信是為人之道,是立身處事之本,是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幾千年來,我們為名族的各種進步而驕傲自豪。可是在不經意的時候,我們也遺失了最珍貴的財富。大學生誠信教育已經是一個當代重要任務,誠信問題已不容忽視。當然,不誠信現象只是出現在一部分人身上,并不是絕對的。大學生誠信缺失有以下幾個表現:
一、在大學,沒有嚴格的規章管理制度,使得大學生在學習上面的不良之風日益增長。上課不認真,甚至經常曠課,課下不學習,以致交作業的時候也只有考抄襲,甚至請人代考;或者事后請老師吃飯、送禮,讓老師幫忙加分。大學是一個獲取專業知識、提高思想境界的平臺。一些人卻只是為了獲取一個學歷證書,來虛度年日。沒有提高自身才能的追求,沒有腳踏實地的務實精神,致使誠信觀念漸漸消退。
二、當今社會競爭激烈,一些大學生在畢業找工作前,都會好好的為自己籌劃一番,制造學習成績,學校評語,學位證書,知識技能證書。更是亂填沒有實際證書的社會實踐經歷,來獲取面試公司的好感。以致某些招聘會上,來的個個都是三好學生,優秀干部,甚至是一個學校出來的每個都是學生會主席,班長之類的。現在學校一般要求應屆畢業生在三四月份就要找好簽約單位,以便把畢業生的各種關系轉到新單位。在這種情況下,一些畢業生會先找一個可以簽約的單位簽約以求得緩沖,一旦有更好的單位接收,他們就馬上毀約。畢業生這種邊簽約邊毀約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給用人單位造成了損失,明顯表現 誠信缺失這一問題。
三、大學生戀愛早已普遍,很多大學老師也是鼓勵大家在大學一場單純的戀愛,可大學生戀愛也漸漸不再單純。有的人只是單純追求外表的匹配,讓自己有足夠的面子;有的人單方面追求另一半的經濟條件;有的為了填補自己內心的空虛。種種原因,讓他們不再關注對方的內心品質,精神追求。對待愛情不真誠,以游戲的態度面對,因為情感而發生事故基本上每個高校都有發生。愛情也需要誠信。
就社會、學校、家庭和個人四個方面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社會:社會中各種不誠信因素對大學生的影響是不容置疑的。近年來,假冒偽劣的產品非常多,即使各處喊打假口號,但也總是不能讓其消停。而假冒偽劣的商品帶來的經濟效益“低成本,高回收”卻是非常誘人的,人們的潛意識中漸漸有了做假而高效的達到目的的思想結構。對于各種新聞的報道,真實性也是漸漸下降,也許是專門為了報道而做足表面工作,讓別人看到的一定要是好的,而不一定要是真的。而這種不誠信現象廣泛存在于社會各個領域。成長在充滿不誠信的社會,在處于分不清不良現象的階段,受影響向不誠信發展。
學校:開展誠信教育,提高大學生誠信素質最直接的方案。對大學生進行誠信教育要求高目標,但要從低起點,從基本抓起。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開始建立公民“個人資信制度”,并且開始推出個人“信用身份證”,建立起了個人電子信用檔案。大學生“誠信檔案”的主要內容應該客觀記載大學生在校期間參加社會實踐的主要活動,包括大學生助學貸款等的信用記錄,從而引導大學生完善自身素質,建立對大學生素質拓展的評價和社會認同機制,也為高校的誠信教育配備現實的教材。同時,大學生是未來經濟社會中最活躍的消費群體,誠信檔案的建立,將為大學生信用形象提供一個社會化的展示平臺,與整個社會的“個人資信制度”相銜接。
家庭:現在社會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個個都是家中的“小皇帝”,享受家里長輩的寵愛,漸漸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以自身利益為重,自私行為也是導致不誠信行為的一個因素。父母與子女的溝通也是越來越少,大多數還是關系學習成績的交流。除去這一部分,其他的交流更是少之又少,關于誠信教育問題也就是不言而喻了。
誠信教育應該從小抓起,樹立誠信觀念。父母應該是誠信的模范。言傳不如身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母誠實的言行舉止會潛移默化地讓孩子養成誠實的品行。其次,對孩子應該要嚴格要求,不能溺愛。再次,要與孩子真誠地交朋友。少給孩子一些物質享受,多給孩子些陪伴;少給孩子些訓斥,多給孩子些示范。只有當好模范家長,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才能為孩子的人格奠定良好的基礎。
個人:我們現在雖然處在校園之中,并沒有真正的接觸社會,也無法真正體會到誠信帶給我們的便利與利益。大學就算是一個微型社會,我們都扮演著自己的角色,因此我們也要嚴守誠信這個規則,把它運用到我們生活的一點一滴當中,也許在潛移默化中誠信就融入到我們的血液中成為我們的一部分。現在我們的國家正處于市場經濟環境下,信用是重要一環。而作為肩負建設祖國重任的我們,除了要具備豐富的知識,還要擁有誠信的品質。如果說社會是一座大廈那誠信就是這座大廈的基礎,沒有誠信,大廈就會倒塌。
參考文獻:
[1]李洪峰.大學生誠信缺失成因及根治析探[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7(1).
[2]佚名.淺談大學生誠信問題[J].共青團河南財專委員會,2007(8).
(作者簡介:劉玉連(1994.04-),女,四川宜賓人,西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方向:生物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