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園流行文化已經深深地滲透到了當代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給大學生價值觀教育帶來了雙重影響,既豐富了大學生的校園生活,促進了校園文化的繁榮,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更多的教學資源,但是流行文化的盛行也使當代大學生產生道德問題,一味追求物質享受,形成認同危機,所以在流行文化的影響下提出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的對策,從而為我國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尤為重要。
關鍵詞:流行文化;大學生價值觀;引導
流行文化不僅在社會生活中成為最普遍的事物, 而且也成為社會中最重要的因素和力量。而在流行文化的盛行中,當代大學生是最易受感染的群體。他們不僅是現代流行文化最熱烈的追隨者, 也是最大的復制者和傳播者。所以,流行文化對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教育有很大的影響,我們要運用多種途徑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從而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出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引導大學生在流行文化的影響下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的對策主要有:
(一)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當代大學生的流行文化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及現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背景下,要引導大學生以正確的觀念對待流行文化,為我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培養出具有現代價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我國在對流行文化的引導方面應該堅持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統攝和導向功能,運用高雅的文化以及傳統文化課程來疏導流行文化,增強大學生對時尚流行的認識以及做出正確的選擇。同時也要引導大學生對我國本民族文化的深刻認識,對外來文化的正確理解和寬容的基礎上來對待、選擇、甄別流行文化中的時代精神和創新意識,去除其中存在的享樂主義、拜金主義以及形式主義。從而使當代大學生把握住時代的潮流,運用正確的價值觀念追求流行文化。
(二)學校應該將流行文化引入教學課程
我們知道,學校是對大學生進行德育的主陣地,所以我們要將流行文化成為學校大學生學習德育的一門學科,一門課程,這樣使大學生能夠與流行文化進行一個正確的交流、討論與反思,從而也使教育者能夠及時的了解被教育者的思想動態,以給予及時的引導與溝通,傳播正確的流行文化知識,符合我國的國情,符合我國的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使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文化,以生動開放的形式將流行文化中合理積極的因素5fd10f3b8dade57ea5f24d910fe464e7ec4f7d09cda7b03873a129369fd84381不斷擴大,而將其中不健康的消極影響進行批判,使當代大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三)發揮教師學生的互動交流,形成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現在互動交流是一種很好的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方式。呆板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學習興趣下降,而教師又認為學生心理浮躁,無責任意識等等,造成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文化觀點大相徑庭,其實學生和老師之間只要通過各種形式的交流,完全可以相互理解從而接納彼此的觀點。如《百家講壇》中的于丹、易中天等在講文化的時候沒有廣泛的說教,沒有強行的灌輸,從而得到了很多人的青睞。所以我們應該培養一支既懂業務又能夠具有流行時尚感的教育隊伍,這樣才能真正理解他們的種種觀念和行為,從而理解他們對待流行文化的態度和行為,使大學生與教師能夠成為朋友,改變以往的教育模式,更好的引導學生廓清迷霧,找準自己的位置,規劃好大學生活的每一步。
(四)要發揮當代大學生的主體作用
如今大學文化的主體是青年學生,而主導是教師。要確立校園流行文化的主體地位,就必須充分尊重大學生,充分重視流行文化,而且對待他們的各種思想、觀念以及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語言風格、穿著打扮以及消費模式等等都應該理性的對待,給予正確的引導,一方面我們要運用正確的流行文化知識給予大學生以耳濡目染和潛移默化的教育;另一方面也要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接受學生對某些時尚元素的追求,對他們的個性化思想或者是行為習慣進行循循善誘的引導。使學生能夠在正確的價值觀的引導下學會自我選擇、自我教育,使他們對待流行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五)有效引導大眾傳播媒介,優化社會輿論環境
大眾傳播對大學生流行文化的發展具有推波助瀾的作用,不但使流行文化突破了時空的限制,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在更廣闊的空間范圍內以及在更多的大學生中進行傳播和流行,并且會指引著流行文化的去向,象征著新的青少年流行文化的誕生和發展。然而當代媒體具有很強的商業性和炒作性,大肆宣揚高消費、享樂主義以及成功哲學等等,這對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是一個很大的誤導,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所以國家的相關部門要積極的加強對大眾傳媒的引導,并且制定出相關的措施對大學生的行為給予正確的規范、監督和約束,從而為大學生流行文化創造積極、健康的社會輿論環境。
總之,流行文化作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滲入進了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而大學生又具有很大的好奇心理以及趨前、納新的天性,他們成為了流行文化的主體。所以我們要運用多種途徑重構大學生的主流價值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抵御不良文化的侵蝕,使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確保社會主義發展的方向。
(作者簡介:蘇瑞霞(1987.09-),女,漢族,山西省介休市人,研究生,華中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