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新課標要求,本文分別在整合教材、指導學生學習方法、師生角色變化等方面進行闡述,總結出提高高中英語教學質量的一些因素。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英語;教學質量提高;重要因素
一、整合教材,選擇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內容
在實際教學中,因為生源以及教師本身的不同,所進行的教材取舍也不盡相同,但要堅持的原則就是依據教學現狀、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調整和整合。對過于復雜的練習和活動、不要求掌握的詞匯、語篇、背景材料等知識進行刪減。例如教師對課文中聽力問題設置難的要進行改編,調整成較容易的選擇題和填詞來完成。教師還可以根據社會生活、教學進度來重新整合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對某些內容提前或推遲上,順序可以靈活掌握,也可以增加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以優化教學效果。
人教版模塊3的Unit2 Healthy eating 的Learning about language(P12)中,要求學生用所給的食物名稱造句,表達對各種食物的喜好。因為這一內容不僅和本單元的話題緊密聯系,也和同學們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所以除了讓學生完成任務外,我還對內容進行深化,補充了一些菜肴翻譯的基本原則,并讓他們根據這些原則翻譯一些常見的食物和菜肴。通過這一活動,學生能自己翻譯蛋炒飯、清蒸魚、板鴨、烤雞等,這讓他們頗有成就感,學習興趣自然大大提高。
另外,在該模塊Unit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中,教學材料都是以對話的形式出現,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我在程度較好的班上增加了分角色朗讀這一活動。在課堂上,我請兩組同學來朗讀,接著觀看相關電影片段,再讓同學分角色朗讀,他們就能模仿著表演,這就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而在程度較差的班級就刪減這一活動,以免打擊他們的信心。同樣道理,可以適當補充一些較容易和有趣的相關內容。為了提高教學質量,首先要深入了解高中新課程的特點和變化,了解學生情況,進行因材施教。
二、科學指導學生學習方法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 學習方法的指導
(1) 備工具書。在學外語時,工具書主要是指字典和語法書。字典是學生隨時求教的“第一老師”,學生對一些詞和句子有疑義和問題時就可以查閱,沒問題也可看看一些詞義和例句,這樣不斷積累就會扎實基礎。同樣,語法書也能幫助學生學習,學生根據老師歸納的語法規則進行練習,逐漸領會其用法。
(2) 筆記摘抄。這主要就是要讓學生準備筆記本和糾錯本。當老師上課講解課文等內容時,學生就要把重點內容記下并整理,平常對做過的題目和考卷中的錯誤進行訂正,并把薄弱知識摘抄到錯題本上,之后可以復習加以鞏固。
(3) 預習課程。不管是詞匯、語法還是課文,學生都要做到事先預習,把重點和疑點標注,這樣就可以有的放矢聽課以提高學習效率。在預習過程中,學生也可以先完成一部分練習,獨立思考,培養自學能力。做到一步領先就可以達到步步領先。
(4) 及時復習。學生在一天中要學很多科目,每個科目都有作業,任務較為繁重,因此要合理安排時間進行復習,把當天老師講的內容掌握就的及時復習鞏固,消化當天老師講的重難點,每天保證有一定的時間學習英語,吃透教材,每篇課文要完全理解,掌握句型結構,多讀、多聽、多背、多寫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切記要多背美言美句,背100個單詞不如背10個句,背10個句子不如背100個詞的小語段。所以多背課文很有好處,可增強語感。
(二) 激發學習興趣
(1)情感教學,活躍課堂。教師在教學中,要多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不斷鼓勵和幫助后進生,對后進生要幫他們制定學習計劃,幫他們補缺補漏。把學生分成幾組,讓每個學生參與提出問題、討論問題、回答問題活躍課堂氛圍。多鼓勵和表揚學生激發他們的思維。使他們在放松的氣氛中學到知識,這樣不但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教學效果。
(2)多種評價,激勵奮進。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學任務的完成需要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教師的任務在于確定任務,以充滿激情的活力感染學生,有效地引導學生觀察、體驗、思考、合作、感受成功;與學生共同討論共同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發展過程,讓學生卸下對考試結果過分擔憂的包袱,讓他們重視過程和享受過程。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學習態度、行為表象、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等多種評價的做法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和激勵學生奮進。
三、樹立正確的教師觀和學生觀
新課標要求變“以教師為中心”的現狀為“以學生為中心”的現狀。教師應把主角地位讓給學生,要以學生為中心,要圍繞學生的特點和需要來進行教學。教師的職責要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幫助指導學生學習,同學生一起商討和解決問題。只有民主的教育才會有學生個性的覺醒,才能解放學生的潛能,教師要把“給學生壓力”變成“給學生動力”,由“牽著孩子走”變為“推著孩子走”。美國的學者羅伯特麥瑞克認為,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六種因素:關懷、理解、認同、尊重、友情、信任。因此教師應由教學的管理者轉變為平等的參與者。
參考文獻:
[1]陳琳,程曉堂,高洪德.英語教學研究與案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楊亦青(1968-),女,福建尤溪人,三明一中高級教師,福建三明第一中學,主要從事高中英語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