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高職教育的角度,對建筑裝飾專業進行了現狀分析和人才需求狀況的考察,闡述了建筑裝飾專業教改的目標、原則以及實施措施,加強了學生們基礎的專業知識,重視通過實習來培養學生們的實踐能力,以保證適應社會的要求。
關鍵詞:高職院校;建筑裝飾專業;教學改革;初探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建筑行業飛速發展,建筑裝飾專業良好的發展前景促使高職院校都紛紛開辦此專業,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必須實行素質教育,提升學生們自身的素質和能力,使他們符合社會的人才需求。但是各類院校的專業建設都存在著各種弊端,并且導致人才質量的良莠不齊。所以建筑裝飾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急需改革。
一、改革建筑裝飾專業的必要性
1、高職建筑裝飾專業教學現狀。高職的建筑裝飾專業主要的培養方案就是對環境藝術設計的本科壓縮型方向,還處于傳統模式中工藝美術的教育上,依然套用了有關藝術設計教育的專業設計、設計概論以及設計基礎等三個部分的課程內容。其培養的學生,綜合能力差,畢業以后的適崗能力也相對較弱,很多學生存在重理論輕實際、重藝術輕能力、重時尚輕創造等各類問題。所以,對現行的高職建筑裝飾專業進行教學模式改革,構建新型的、適宜的培養建筑裝飾專業人才的教學體系以及教學模式,成為了社會和行業對高職院校教育的基本要求。
2、高職建筑裝飾專業學生現狀。建筑裝飾專業所招收的學生都是當年參加高考的學生。他們熱情的填報了建筑裝飾專業,并且期望通過大學的學習良好的掌握基礎的專業知識,大學畢業后可以找到滿意的工作。勤奮好學、富有朝氣、年輕是學生們最大的優勢。在高中,他們大多是理科生,具有良好的數理化的基礎,學習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都比較強。這些都有利于學習建筑裝飾專業等相關的工科專業。因為建筑裝飾專業具有較強的藝術性,所以學生們進入大學以后都必須接受相關的藝術課程的學習,比如模型制作、繪畫等。但是大多數理科生在之前并沒有學習過藝術課程,這樣就大大加劇了專業學習的難度。因此,高職在制定相關藝術課程的教學方法時,就必須充分考慮到這一情況,不可以照搬藝術類學生的培養方案和模式,也注意到學生們選擇建筑裝飾專業肯定是通過了深思熟慮的,除了對未來就業前景的思考,興趣愛好也占了很大比重。雖然他們不是專業出身,但是很多學生擁有藝術天賦,能夠畫出不錯的作品,且求知欲強。所以,他們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只要正確引導,實施合理可行的教學方案,就可以把學生們培養成為專業型的人才。
二、建筑裝飾專業教改的基本內容
1、 構建新型的培養人才的目標體系。建筑裝飾專業本身就是一種實用性較強的專業,在它整體的知識結構中,既要求學生們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和藝術素養,更要求學生們進行豐富的社會實踐和現實運用,而且建筑裝飾專業也是文化藝術與現代科學技術相融合的一種綜合性產物,是一門應用性極強且多種學科相互交叉的專業。它既不同于藝術設計專業,又不同于建筑學專業。這就要求學生們既要懂藝術,又要懂技術;既要熟悉設計方案,又要掌握制作流程;既要有理性思考,又有形象思維。所以,它不會過分的強調系統性、學科性,而是更多地顯示出多向適應性和職業性,突顯對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和發展。這種定位剛好解決了現在建筑裝飾專業中技術與藝術、實踐與理論偏頗的矛盾,而且填補了專業人才培養中層次性的空白。總而言之,也就是要求學生們具備造型、審美、工程技術、設計、協調組織等各種多方面能力。所以,在明確建筑裝飾專業培養目標的同時,應該借鑒藝術院校重視培養藝術素養和建筑學院重視工程技術的基礎知識的基本思路,并從社會需要的實際情況出發,構建嶄新的建筑裝飾專業所需人才的能力、知識、素質的結構體系。
2、構建新型的培養人才的過程體系。由于教育的過程直接決定了教育的結果,因此,對于每一個專業而言,構建其教育過程都顯得非常重要。表現能力、造型能力、審美能力、創造能力以及設計能力的培養都要貫穿于整個教育過程中。專業基礎教育以及造型基礎教育的學習都給學生們提供豐富的發展平臺,所以,以此專業技能的培養為基礎的教育將有利于提高學生們的適崗能力。因此,依循循序漸進的準則可以將這個教育過程大致的分為兩個不同階段:第一階段,一二年級的學習。一年級重視造型以及創造力的培養(特指造型基礎);二年級重視分析和表達力的培養(特指專業基礎)。利用兩年的時間來完成建筑裝飾專業職業知識以及職業技能的課程,促使形成專業的平臺。第二階段,三年級的實習。重視培養設計和操作能力(特指專業技能),將專業細分為裝修工藝和管理、裝飾工藝、裝飾設計3個不同的專業方向。學生們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專業方向的選擇,進入相關的工作室進行實踐學習,這個模式讓培養體系剛柔結合,很好的體現了學生們在學習發展中主體性作用。
三、建筑裝飾專業教改的六大原則
1、以素養為基礎。高職學校的學生們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弱,他們更樂于接受生動具體的操作過程卻不是枯燥難懂的原理和推理。所以,學校要加強鍛煉學生們專業操作的能力,在生動具體的實際操作中來驗明原理。其教學體系應該考慮社會需求以及學生們的自身特點來進行針對性教學,根據學生們的自身素養,也就是要了解學生們的長處,發現學生們的短處。要了解并掌握學生們的興奮點,有意的引導學生們的興趣,促使學生們自信心的建立。
2、以職業的活動為導向。高職建筑裝飾專業的教育體系就是要深入研究崗位、行業對設計師各個方面的要求,準確的對所學課程進行定位,并且把教學全過程設置于設計師工作的真情實景中,把設計項目當做教學的載體,制定相關的工作程序、工作制度以及各個程序中的質量要求,還要設計出合理、公正、全面的考核體系。
3、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建筑裝飾專業的教育體系應該與高職學生們的特點相適應,注重開發學生們的多智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們的熱情和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成為專業學習的主體。以行業的工作活動為導向的教育模式更重視開發學生們的多元智能,用和專業學科教育所不同的方法來組織課程內容,使教學體系更加適合學生們智能的開發,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中,要明確指向工作需求而不僅僅是學科系統,也就是課程內容設計追求的就是工作中所需要的技能、知識、態度三者的完整性而不是學科的完整性。
4、以實訓為手段。高職教育的終極目標就是培養學生們解決實際操作問題的能力。這種綜合能力也只有經過實訓才能完成。操作實踐性的教學對于培養應用型專業人才有著舉足輕重而又非常特殊的作用。所以,高職院校必一定要加強和改進教學實驗,保證能夠在實驗中充分體現動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并且以實驗為手段來提高學生們的智力,培養學生們的創造欲望。
5、以項目為載體。高職建筑裝飾專業的教學體系就是要在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布置各種不同的項目來訓練學生們的能力。由于學生們的能力不能夠傳授,只可以通過大量的項目訓練來得到,也就是要把項目當做載體。老師應該選擇實際的不同類型的設計項目來對學生們進行強化訓練,訓練的項目應該由簡到繁:空間形式上由單層到多層、空間組合上由單空間轉到多空間甚至大型空間、空間性質上則由居住空間到公共辦公空間、娛樂空間、商業空間等其他空間的逐步遞進,強化學生們對具體實際項目的動手操作情況的把握能力。每一個實際訓練的項目都要求老師和學生們簽訂委托設計書,并明確項目基本情況、設計期限、設計要求、質量要求、圖紙要求以及違約責任等多方面的問題。
6、以突出能力為目標。建筑裝飾專業要培養的學生不僅要具備超強的創新性思維能力,還要具備良好的自主創業的能力,實現多種形式就業,促使行業管理呈現專業化、規范化。教學體系的實施與執行還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對培養規格、培養目標、教學設置體系、課程內容以及教材等多方面進行系統、全面的改革,以突出綜合素養培育,加強創業能力的教育,構建培養設計、施工、管理三方面能力的教學模式。
結語: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人才競爭也愈演愈烈。建筑裝飾專業本身就是一種實用性較強的專業,在它整體的知識結構中,既要求學生們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和藝術素養,更要求學生們進行豐富的社會實踐和現實運用。所以,在高職的教學過程中,高職院校必須重視培養學生們的動手實踐能力。只有對建筑裝飾專業不斷的改革,才能夠促進建筑裝飾專業更好地發展,更加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項方和.高職院校建筑裝飾專業教改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 2009(12).
[2]李娜.高職院校建筑裝飾專業教學探索[J].教學研究,2007(04).
(作者簡介:劉 濤(1978.10-),男,重慶市九龍坡區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