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院校畢業生是高校畢業生中的重要而特殊的一個群體,高職畢業生在中國經濟發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面對就業市場的激烈競爭,他們的擇業的心理受到各影響。如何健全高職畢業生的擇業就業的心理是非常值得探討的一個問題。
關鍵詞:高職畢業生;擇業;心理問題
一、計算機專業大學生擇業中存在的心理障礙問題
(一)情緒問題
焦慮情緒。高職畢業生大多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心理。觀察表明,有20%的畢業生在擇業中出現明顯的焦慮狀態;急躁情緒。高職畢業生擇業中常常出現憂心忡忡、煩躁不安、心理緊張、無所適從等現象;抑郁心情。高職畢業生求職過程中往往因為屢屢遭受挫折,不被用人單位認可或接受,導致的情緒低落、愁眉不展的抑郁心理。
(二)自我認知問題
自卑心理。自卑現象多見于自我意識發展不健全的高職大學畢業生,特別是部分女高職畢業生、性格內向或生理有缺陷的高職畢業生;自傲心理。這部分高職畢業生自認為高人一等,傲氣十足;或認為自己滿腹經綸,各方面條件都不錯,應該有個好歸宿。
(三)人際關系心理問題
怯懦。怯懦是一種“丑媳婦怕見公婆”的人際心理障礙;冷漠。冷漠是遇到挫折后的一種消極心理反應,是逃避現實、缺乏斗志的表現。
二、解決學生擇業心理問題及對策
(一)調整就業期望值,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高職畢業生擇業時期望謀求到理想職業本來是可以理解的。但要使期望變為現實,必須認清形勢,正確把握就業期望值。當前,把高職畢業生推向市場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下崗分流人員不斷增加,高職院校急劇擴招,使就業形勢非常嚴峻。高職畢業生在擇業時,要認真考慮所學的專業和方向。了解社會對該專業的需求狀況,要根據自己的職業興趣、專業特長、實際能力、性格氣質等特點、家庭情況等去確定職業期望值。再則就是要以自己所長擇社會所需,以實現職業理想。同時,高職畢業生要樹立正確擇業觀,擇業觀是高職畢業生人生價值觀的重要成分,它與高職生的世界觀、道德意識以及心理認知水平相互影響、相互制約,高職畢業生擇業過程中出現的急功近利、求閑怕苦、虛榮攀比等心理誤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職業發展,錯誤的擇業觀約束了高職畢業生認知水平的提高。我們要在高職畢業生中加強擇業觀和思想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之間的關系,把個人職業發展與社會要求有機的結合起來,樹立自尊、自強、自立、自愛意識,發揚艱苦創業精神,在正確的擇業觀指導下促進高職畢業生全面素質的提高。
(二)全面客觀的認識和評價自己
自我反省,面對擇業中的各種矛盾問題,高職畢業生首先要正確認識和評價自我,應當明確自己今后的職業發展方向、性格氣質特點、最適合干的工作、優勢和劣勢等;社會比較。畢業生要正確的認識自己和評價自己,就要將自己和社會上的其他人做比較。一是要通過與自己條件、情況類似的人比較來認識自己,二是要通過他人的評價和態度來認識自己,看看別人是怎樣評價自己的;三是要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從活動的結果分析來評價認識自己,在客觀上尋找評價的參照尺度來認識自己;心理測驗。高職畢業生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對自己的氣質、性格、興趣、職業傾向等進行測試,通過測驗分析明確自己的個性特點,找出自己最適合的職業方向,從而減少擇業的盲目性,避免承受不必要的心理挫折。
(三)進行有效的心理調節和控制
理性情緒法。美國臨床心理學家艾里斯創立的“理性——情緒療法”認為,情緒困擾并不一定由誘發事件直接引起,常常是由經歷者對事件的非理性解釋和評價引起。高職畢業生在擇業中處于消極情緒狀態時,要善于從中分析、抽取非理性的觀念,綜合、概括出理性的看法,并對比兩種觀念下個人的內心感受,使自己走出非理性的誤區;合理宣泄法。高職畢業生擇業中處于焦慮、抑郁等消極情緒狀態時,不能一味地把不良情緒藏在心底,而應進行適當的宣泄。宣泄情緒要注意場合、身份、氣氛,宣泄要適度,沒有破壞性;自我慰藉法。畢業生擇業中遇到困難和挫折,經過最大努力仍無法改變狀況時,要將不成功歸因于客觀條件和客觀事實,同時要勇于承認并接受事實。這樣,就能緩解因心理矛盾而引發的悲觀失望等不良情緒,重新找回自信,樹立信心;情緒轉移法。在情緒低落時,可以采取緩沖的辦法,把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活動中去,使自己沒有時間和可能沉浸在不良情緒中,以求得心理的平衡;自我激勵法。擇業面試中常常出現膽怯、信心不足的等現象,可以通過積極的自我暗示、自我激勵進行調解,增強自信心,消除怯懦有一定的作用;松弛練習法。松弛練習是一種通過練習學會在心理和軀體上放松的方法,常用的有肌肉松弛訓練、意念放松訓練等放松練習方法。放松練習可以幫助人減輕和消除各種不良身心反映。
三、結語
擇業問題的復雜性和當前就業競爭的日趨激烈,剛剛走向社會的高職學生面對擇業不可避免的遇到了各種困難、挫折和沖突,導致了一些心理矛盾和心理問題的產生。全面分析大學生擇業過程中出現的心理誤區和心理障礙問題,系統介紹常用的心理調試方法,引導高職畢業生走出擇業的心理誤區,排除心理障礙,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作者簡介:張建平(1978-),男,漢族,陜西寶雞人,助教,就職于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研究方向:信息管理與信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