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學校是國家培育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的基地,應成為推動人才智能開發和能力培養的有力支柱。高等學校應通過多種教育途徑著力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科研創新能力。
關鍵詞:大學生;科研創新;培養
隨著社會進步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知識經濟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日趨重要,世界上國與國之間的競爭說到底是科技力量的較量,是創新性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競爭主要體現在創新能力的競爭。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通過開展大學生科技競賽活動,為探索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教育方式提供經驗和模式,以“挑戰杯”為平臺,以開展科技競賽活動為載體,培養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從而為培養復合型、創新型人才提供一種新的模式。
一、“挑戰杯”競賽活動在大學生創新教育中的作用
“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簡稱“挑戰杯”競賽),是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教育部、全國學聯和承辦單位所在省(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國內著名大學和新聞單位聯合發起的一項具有導向性、示范性和群眾性的全國競賽活動,被譽為中國大學生學術科技活動的“奧林匹克”。該賽有力地推動了高校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開展,營造了良好的學術氛圍,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促進了科技后備人才的成長。 “挑戰杯”競賽展示了我國各高校的育人成果,推動了大學生與社會間的交流與合作,在鍛煉和提高大學生創新水平和創業能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已成為高校學生課外科技文化活動中的一項主導性活動。
二、以挑戰杯為依托,搭建課外學術科技平臺
1.高度重視,健全機制。筆者所在的學校,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給予了高度重視,學校為此專門成立了大學生創新實踐中心、實踐創新基地,聘請教授博士擔任導師的創新工作室以及開放性實驗室等,表現突出的個人和團體可以獲得高學分和高額獎勵。學校大學生科技競賽活動由團委,學生處、教務處、就業指導中心等單位參與并負責,相關教學單位承辦或協辦,并為參加各類科技競賽活動的學生專門委派相關專業經驗豐富的專業指導教師,為競賽提供必需的各類實驗設備、實驗材料等條件。為開展各類學術科技競賽建立完善了各類學術科技競賽組織機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搭建了課外學術科技平臺,在校園內營造了良好的創新氛圍。
2.將各類科技競賽和實踐教學環節有機結合。為了把科技創新意識循序漸進地滲透到學生的日常學習中,激發學生參賽的興趣。學校將各級各類競賽題目,依據學生的專業課學習進度和課程內容,作為學生實驗教學環節的實踐內容,積極鼓勵教師引導學生參加,較好地促進了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提高。根據自身辦學特點,學校鼓勵各系積極開展校內競賽,同時聯合其他兄弟院校,共同舉辦相關學科或交叉學科間的校內和校際多種競賽。通過舉辦這些活動,不但加強了學校之間的經驗交流,也為各層次的學生提供了更多參加競賽活動的機會。
3.加強校內、外實踐基地建設。為了供大學生在校內更加便捷地參加實踐活動,學校合理規劃,建立了校內實踐基地。校內實踐基地的建設,既節省了學校實踐經費,又實現了學校內部資源的共享。學校有計劃地建立一批相對穩定的校外社會實踐活動基地,如教學、科研實習基地,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社區援助基地,勤工助學基地等成為切實提高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和提高大學生素質的重要環節。
近幾年,我校的創新設計大賽有著突破性的進展,營造出了良好的創新與學術的氛圍,涌現了一大批有創新意義的精品項目。
三、注重能力培養,做好因材施教、教研結合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除搭建學術科技平臺,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加學術科技活動外,還應該做到:
1.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校在重視培養學生勤奮刻苦學習精神和堅忍不拔品格的同時,更應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好奇心、自信心的培養,以提高他們從經驗、事實與材料中提煉自己的思想觀點、發現新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特征,將學生的可塑性和教育的針對性有機結合起來。學校在培養學生全面素質的同時,有針對性地加強學生的個性培養,因材施教,不斷滿足學生的科研個性化需求,并根據自身興趣、就業取向等參加相應科技創新團隊,不斷地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與團隊合作能力。
3.以教學與研究相結合的形式開展教學工作。教師和學生都是其中的學習者和研究者,以學生為主體,設計實驗教學和實驗過程,從而提高實驗教學效果。要給大學生提供更多的科研訓練機會,以期學生盡早、盡多地感受科研氛圍、接受科研方法及實踐技能等多方面的嚴格培訓,從而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
以大學生“挑戰杯”活動為龍頭的一系列科技活動的開展,已得到了社會、學校、學生的廣泛關注,已經成為在校大學生學習生活中有意義的主要內容之一。 “挑戰杯”活動在學校的所有活動中決不是孤立的,與教學、生產、實踐等環節密切相關,學校應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盡量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條件,使之此類活動成為是高校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唐立華,張仲風.大學生“挑戰杯”科研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4(2).
[2]李翠,孫麗涵.對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幾點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0(9).
[3]牛文莉.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C].陜西理工學院,2010(04).
[4]喬超,王春紅.如何利用“挑戰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J].現代計算機,2011(05).
(作者單位:西北民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