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發生的各類爆炸事故上萬起,原因林林總總,對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極大損害。其中排除犯罪分子居心為之的情形,大部分是緣于日常生活中我們爆炸防護意識的薄弱。由于各種犯罪行為、違法經營行為、意外事故等,爆炸潛在威脅著我們每一個人。故此提高大眾爆炸防護意識,加強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爆炸防護甚為必要。
關鍵詞:爆炸事故;防護意識;爆炸防護
當前我國社會相對穩定,不會發生大規模的爆炸。如何預防爆炸是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下面就對如何加強居民日常生活中的爆炸防護談一點我的看法。
爆炸防護工作主要應從大眾活動的空間環境,日常生活開始,主要措施有:
一、安檢工作
安檢工作保障我們處于相對安全的環境中,因此在人員流動性大,人員集中的場所,都要加強安檢工作。比如奧運會、世博會等大型活動以及火車站、機場、地鐵等重要地點,安保工作都是重中之重。
1.檢查識別。對于爆炸危險物品的檢查,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已經有了多樣化的方便快捷手段。(1)X光掃描。這一技術在各重要卡口已得到廣泛應用,有黑白成像和彩色呈像。在應用中要注意從多角度,黑白和彩色相切換的掃描。(2)安全門。對人身檢查方便易行,提高效率。(3)手持檢測儀。方便于流動不定位的檢測,隨身攜帶。由于技術發展的限制,設計的缺陷和操作的意外失誤以及別有用心者對爆炸物品的偽裝等原因,單依靠工具并不能完全檢測出爆炸物品。因此,首先從立法上,要求易爆物品必須貼有法定統一標識。其次,檢查人員要具備相應的知識,判別出易爆物品的藏匿與偽裝。以及根據攜帶者的可疑之處,判別處置可疑情況。
2.自我保護。在安檢工作中,工作人員也要注意自我防護,檢查物品時輕拿輕放,緩慢移動。嚴禁傾倒行為和劇烈晃動。
二、建筑物爆炸防護設計
對建筑物采取防爆措施必須從選擇建筑場地和進行規劃的階段開始。應仔細規劃建筑物防區內的入口和通路, 通過計算確定周界線與建筑結構外墻緣之間的最小距離。在防區外設置停車場, 可減輕當停車場發生蓄意爆炸時對建筑物主體結構的破壞。同時要求建筑物的主骨架有足夠的穩定性, 采用超靜定結構和適當增加一些關鍵構件對防止建筑物因爆炸破壞產生連續倒塌是有益的。 脆性材料結構有產生飛片殺傷的潛在危險, 應盡量選用延性較好的結構, 特別是對于防爆墻, 采用鋼筋混凝土時應考慮爆炸碎片的防護問題。為防內爆炸及傳入室內的沖擊波的反向作用, 應避免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結構構件之間的連接構造方式也應考慮爆炸荷載的反向作用。 輕型鋼骨架一類的輕質屋架容易被強沖擊波沖掉, 抗爆性能不好, 應慎用。對建筑物的圍護結構應采取必要的防飛片措施。
三、進行與爆炸相關活動時的防護
日常生活中于爆炸有關的活動主要有民爆倉庫的管理,易爆物品的運輸以及煙花爆竹的燃放。民爆倉庫要選擇適當的地點建設,注意存儲環境的通風、溫度、濕度,防止靜電,禁止明火,以及做好人員的流動管理,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并制定應急處置預案和建設防護隔離帶。對爆炸品的運輸要求執行人員具有相關知識,能夠做好預防和緊急處置工作。煙花爆竹的燃放也要在指定時間指定區域,避免引起意外事故,并保障人身安全距離,且購買合格的產品,按照正確的方法燃放。
四、遇到爆炸情況時的防護處置
1.姿態防護。正確的姿態可以大大提高爆炸中人的存活率。處置爆炸裝置時左右手盡量用左手,保護右手;爆炸發生時嘴巴盡量張開,可張開不停說話;正面如有發生爆炸的可能時要側身,以此來保護心臟,也可抱著包放在胸前,或背身對著沖擊波的方向;周圍有爆炸物時若來不及逃跑要盡快趴下;如果在室內可以選擇皮沙發之類的柔性物體作為支撐防護
2.距離防護。警察等處置爆炸物品的人員必須掌握不同當量和種類爆炸物的致死距離,以便在工作中采取正確的措施,避免不必要的傷亡。
3.缺口防護。在爆炸發生時,一定要避免站在這些部位:門窗的開啟部位,建筑物結構較脆弱部位。因為沖擊波會對選擇脆弱不為來“發泄”自己的能量,我們必須避其鋒芒。
4.躲藏防護。爆炸發生時選擇堅固的掩體是很好的方法,在躲藏的過程中我們必須遵循躲遠不躲近,躲低不躲高,躲大不躲小,躲直不躲角的規律。例如小轎車比卡車效果好,玻璃后面不能躲,鐵皮、鋁皮、薄金屬背后不能躲。
對于生活中的爆炸防護涉及面極寬泛,既有例如建筑物構造防護這樣大的方面,也有如姿態防護這樣小的方法,我們在大的原則下應盡量靈活運用,巧妙掌握。雖然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但我還是相信必要的防護知識可以救你我于危機之時。
參考文獻:
[1]何一潔.爆炸防護及安檢技術現狀與發展的探討[J].法律教育網,2008(10).
[2]胡可.幾種典型屏障物對爆炸防護影響的數值模擬[J].法律教育網,2009.
(作者簡介:車穩前(1992.11-),女,北京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偵查系09級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國內安全保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