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租賃自美國誕生以來,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由世界租賃年報統計的數據得知,全球租賃額在2007年達到了頂峰(7804億美元),以1983年為基數其復合增長率約9%。之后由于受金融危機影響全球租賃額有所下降,截至2009年末,全球租賃額約為5573億美元,從1983年以來的二十多年間其復合增長率達到了7%以上。
國內融資租賃業發展歷程及前景
我國的現代融資租賃業是伴隨著改革開放同步發展的。1981年,中信集團應國家經濟發展要求成立我國第一家融資租賃公司——中國東方租賃公司,這成為中國現代租賃業開始的標志。回顧過去,我們可以將我國的融資租賃業分為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高速成長期(1981~1987年)。在改革開放初期,由于國家注重引進外資支持國內的技術改造,融資租賃業在各級政府部門的積極驅動下引進和成立了大量的租賃公司,其中不乏世界級的銀行和商社投資的租賃公司,融資租賃行業處于高速發展時期。第二階段是行業整頓規范期(1987~2007年)。由于融資租賃業的高速發展掩蓋了租賃主體責任不明、租賃風險管理能力較弱等一系列問題,致使融資租賃項目問題瀕出,甚至出現了全行業性大面積的租金拖欠問題,行業整體發展遇到了危機。再加上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致使日本等外資股東紛紛撤離融資租賃業,也使國內融資租賃業雪上加霜。針對出現的全行業性租金拖欠問題,我國加強了租賃行業在法律、會計等方面的體制建設,從1999年開始,我國陸續頒布了一系列涉及和針對租賃業的法律法規,同時開始放松對租賃公司審批的限制。第三階段是行業復蘇及轉型提升期(2007年至今)。為促進租賃業的良性發展和壯大租賃隊伍,2007年1月銀監會發布了經修訂的《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重新允許國內商業銀行介入金融租賃并陸續批準了由其管轄的銀行成立金融租賃公司。同時,上海和天津等個別城市出臺了一系列鼓勵融資租賃業務發展的優惠政策,內資租賃公司開始試點,外資租賃公司審批權限從商務部下放給了地方商務委,融資租賃業由此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新時期。金融租賃公司、中外合資或外商獨資融資租賃公司、內資試點融資租賃公司的相繼設立,促進了我國租賃業的突飛猛進。我國的融資租賃規模余額從2007年末240億元增到2011年末的近萬億元。租賃公司從2007年的80多家猛增至2011年300多家,其中新設了大批中外合資或外商獨資融資租賃公司。
上海要打造國際金融中心、航運中心、物流中心和未來的制造業貿易中心等,必將離不開融資租賃業的創新發展,從未來發展趨勢看,融資租賃是實現金融綜合服務與制造業等實體行業進行有效整合發展的途徑之一,也是上海避免產業空心化實現產業轉型的最佳選擇之一。未來融資租賃將通過業務創新不斷加強與其他金融行業的聯系與合作,從歐美融資租賃發達市場的經驗表明,融資租賃與銀行、證券、信托、保險、基金等其他金融行業的合作是至關重要的。結構化融資租賃產品將徹底顛覆傳統的金融服務方式,金融行業的創新發展和轉型提升絕不是銀行等大型金融機構壘大戶的形式,而是類金融的創新發展不斷取代和促進傳統金融服務方式和產品。比如第三方支付、融資租賃和保理業務的結合將完全打通貿易實體行業上下游通道,從而可取代目前銀行的供應鏈金融和貿易金融業務,而保理加租賃將進一步促進資產證券化和電子保理的創新發展。如果融資租賃業在資本利差(即影子銀行)業務發展方面取得飛速發展,且在打造實業貿易要素整合(兩頭融租)方面有所作為,融資租賃業務必將成為金融業第二大融資業務,上海也將在金融轉型發展中拔得先籌。
上海融資租賃業面臨的發展困境
行業定位及戰略不清晰
目前由于多頭監管,我國的融資租賃業呈現“三足鼎立”的監管格局: 金融租賃公司由銀監會監管;中外合資租賃公司由商務部外資司監管;從事設備租賃的內資租賃公司由商務部市場建設司管理。商務部現在監管的主要法律依據是商務部2005年3月5日實施的《外商投資租賃業管理辦法》; 而銀監會監管的主要法律依據是《金融機構管理規定》、《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取締辦法》以及2000年6月30日人民銀行頒布的《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由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