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舉行牽動了職業教育各個方面的改革。在技能大賽的舉行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職業教育課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同時也正是技能大賽的舉行促成了這些問題的解決,促進了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與創新。
關鍵詞:職業院校 技能大賽 職業教育課程改革
在第四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我校機械系焊接專業三年級學生王亞奪得焊工技能大賽一等獎第一名,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國“焊接狀元”,在剛剛落幕的第五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我校取得6枚金牌、7枚銀牌、3枚銅牌的好成績,并分獲高職組、中職組團體總分第二名。在獲得巨大榮譽的同時,筆者掩卷思考:技能大賽為職業院校教育教學的發展究竟帶來了什么·
“大賽要更有活力、更貼近社會、更加規范?!苯逃柯殬I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葛道凱用三個“更”字歸納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辦賽要求。葛道凱首先指出,技能大賽要辦得更有活力,大賽本身不是目的,推動職教發展、推動經濟社會更健康發展才是本質目的。其次,葛道凱認為,技能大賽要更貼近社會:一是要及時準確地反映社會的需求,二是要更好地為社會服務。最后,葛道凱強調技能大賽要更加規范。副司長劉建同表示,大賽在展現職教發展成績,改善社會輿論環境;引導地方職教投入,提升人才培養水平;展現職教改革成果,凸顯職業教育特色;促進校企深度合作,引領專業改革與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績。
課程內容相對滯后、理論與實踐脫節等,是當前阻礙職業院校教學質量提高的瓶頸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各類技能大賽的導向非常明確。以“工具鉗工”技能競賽為例,其競賽方式是手工制作一個組合件,要求:一是會識讀圖紙、編制工藝;二是能夠控制尺寸和形位公差;三是能合理選用相關設備和工、量、刃具;四是制作多元組合幾何圖形的配合零件,并達到較高的配合精度。顯而易見,它所昭示的是典型的項目化、工程化教學要求,這正是職業院校專業課程模式的改革方向。
現行職業學校的教學課程目標與普通學校區別不大,重視知識的系統性,忽略知識與具體工作任務的聯系,因此,難以使“學生專業技能與崗位要求全面對接”,沒有體現職業教育的職業性特點。在“注塑模具CAD設計與主要零件加工”競賽項目的比賽中,技能大賽提出了以下要求,以新技術應用、高技能熟練為主,強調技能綜合,既要掌握先進的設計技能,又要具備熟練的先進設備操作技能,要將模具設計與制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創造性工作的模具CAD設計與先進設備操作技能同樣重要。選手必須具備合作默契、計劃周詳、處事沉著冷靜的職業素質。
學生所學知識和技能的實用性和針對性是職業教育的生命線,是畢業生的就業的主要砝碼。由此,職業教育課程的課程內容要突出實用性和針對性,它應該是以“就業為導向”,以“工作任務為中心”,教授“工作崗位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而許多職業學校的課程設置與市場需求脫節,課程內容的學科邏輯性較強,理論性較濃,知識點重復較多,重視原理和結論,缺乏實用性和針對性,與實際需求、學生的學習條件和學習需要脫節。
技能大賽在暴露職業教育課程中存在的問題的同時也對這些問題的解決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它像一個“方向標”,引領著職業教育課程的改革與發展。
職業院校的教學內容以“必需、夠用和實用”為基本要求,但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卻很難把握它的尺度。但這一要求在技能大賽中卻非常明確。以首屆“聯合杯”職業技能大賽機械類為例,其競賽內容包含了理論知識(30%)和操作技能(70%)兩部分,而操作技能的成績又由現場操作規范和試件加工質量兩部分組成,它們的分值比例就是職業院校理論與實踐教學安排的“晴雨表”。
技能大賽創造了學校與企業親密接觸的機會。學校在準備技能大賽的過程中,要走訪企業,了解并研究企業最需要的技術,了解企業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作為企業的優秀員工應具備什么素質,需要具備哪些知識,完成一項任務還需要哪些資源、信息等。這些了解使學校在對課程內容的選擇更加有的放矢,甚至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如在2009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中職組新增建筑專業,高職組新增機電一體化、數控機床裝配與調試、3G基站建設與維護,2012年新增煤礦安全專業等比賽項目,都是經濟建設發展中急需人才的專業。這些新設的賽事緊扣市場需求,經過與相關用人單位深度調研后精心開設的,目的是為了實現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無縫對接,使大賽成為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坐標”。其中新增加的賽項“3G基站建設維護及數據網組建”,在全國的一千多所職業院校中,當時還沒有哪個學校設置專門的3G專業,高職組技能大賽在職業院校還沒有完全建立起3G通信專業的情況下,設置該賽項,其戰略目標就是希望通過大賽,促使職校增加相關的課程內容,從而引領職業院校相關專業的建設與發展,努力使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走在產業發展前面。再如,近年來,汽車業“井噴”式發展,讓企業明顯感到技術和管理人才儲備不足,尤其是“涂裝”人才,漆料有毒性和培養成本高的現實,成為影響“涂裝”人才培養的瓶頸。而職業技能大賽增設“噴漆”競賽項目,正是順應了企業發展的需求,同時也為企業參與學校教育搭建了舞臺,使校企合作實現了“零距離”。
學生技能的整體提升,不僅需要不斷改進學校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而且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融入最新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新知識、新技能哪里來,職業技能大賽就是教師學習的“窗口”之一,是促進教師技能學習的良好平臺。指導學生參加職業技能大賽,職業學校一般都會組織一些集訓,指導教師會接觸到很多新設備、新技術、新技能。許多教師原來掌握的僅是教學層面的知識、技能,他們要想很好地指導學生就必須先于學生掌握新設備、新技術、新技能,這樣就提升了教師的能力,開闊了教師的視野。這樣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才能更好地領會新課程的精神實質,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從而有助于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有的職業學校把每年的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列入職業學校的教學計劃,作為職業學校專業教師進修的重要內容。例如,北京市勁松職業高中在歷屆技能大賽中,均選派專業教師到現場集體觀摩。要求每一位到場觀摩的教師對獲獎作品都要品味其中的技術要點,并寫出分析報告,包括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改進。這樣的教師培訓,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環節。這樣,學校專業教師的整體素質提高了,課程改革也就可能順利進行了。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舉行不僅使我們看到了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而且通過舉行大賽可以促進對這些問題的解決。通過大賽形成對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倒逼機制,促進實習實訓基地建設,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促進校企合作與工學結合,推動職教“市場需求驅動”的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推動職業教育克服“體制性缺失或障礙”,從而使職業教育實現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它像是給課程改革施加了一個作用力,使其具有更大的加速度,使課程改革以更快的速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