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模式單調、枯燥。學生只能作為接受者,他們被動地接受著教師傳授的知識,雖然靠死記硬背,有時也可以取得較好的成績,但是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訓和教學教育工作的長期發展。作者探究了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成效的方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 學生主體地位 小組合作探究
初中生的好奇心重,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也很高,所以他們不甘心在整個教學活動中作為一個被動接受知識的對象。自新課程改革以來,初中語文教學也趨向素質化教學,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筆者深入研究新課改要求,積極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教學”,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改變單向的教學模式,并獲得不小的進步,本文就此展開論述。
第一步:創建活動載體——均衡合理的學習小組
小組合作探究模式,顧名思義就是先要創建一個供學生合作探究的平臺——學習小組。如何能幫助學生在小組內更好地展開學習活動呢·教師可以注意三個要點,讓學習小組更加科學合理。
1.小組成員的數量。小組的成員人數應控制在5-8人為宜,如果人少了,學生在討論探究時感受不到學習的氣氛;人數過多,又會影響到教學的秩序。
2.小組成員的實力。教師應將優秀生、中等生和后進生均衡地編排到各個學習小組中,讓每個小組的綜合學習實力相對平衡,方便各學習小組間的交流探討。
3.小組組長的作用。每個學習小組的組長應發揮“領頭羊”的作用,一方面組織小組成員開展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另一方面帶領大家圓滿地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增強合作探究學習的效果。
第二步:體現教學目標——循序漸進的探究提綱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可以改變以往教師單向灌輸知識的舊模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可以擬定探究提綱,幫助學生逐步、深入地展開學習活動,這也是提升教學成效的關鍵,所以探究提綱應遵循以下原則。
1.全面性。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圍繞教學目標開展的,在合作探究教學模式中,只有能全面體現教學目標的探究提綱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完成教學目標。
2.漸進性。教師在設計探究提綱時,內容應由易到難,由淺到深,讓學生在找到問題答案的同時,一步步接近教學目標。
3.綜合性。探究提綱還應充分體現出教學目標的知識性、情感性和技能性,促進學生更加深入地展開合作探究活動,更是合作探究教學活動取得成功的基石。
第三步:培養自學能力——靈活巧妙地啟發引導
小組合作探究模式的主體是學生,但是教師不能就此不管不顧,完全放任自流,應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啟發引導的主導作用,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保駕護航。
1.教師應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讓學生掌握充分的自主權。學生以探究提綱為引導,將自己獨立思考的結果與組內成員進行探究,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獨立實現學習目標。
2.教師應巡視學生的探究活動,幫助學生順利完成教學目標。在學生合作探究的同時,教師應加強巡視工作,一方面可以及時、準確地掌握各個小組的學習進度,另一方面在學生遇到難題或是偏離方向時,加以巧妙地啟發和引導,使得教學活動開展得更加順利,促進初中語文教學成效的進一步提升。
3.教師應找出共性問題,全面提升活動成效。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可以挑選出大多數學生都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安排給全班同學共同研究分析,在提升學生探究能力的同時,也提升了整體的教學成效。
第四步:完善學習成果——科學全面地歸納梳理
開展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另一重要環節就是在活動結束之后,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將自己探究得來的學習成果,進行梳理、歸納,通過進一步的補充和完善,使得學習成果更加科學和全面。
1.交流學習成果。教師可以讓各個學習小組派出一名代表在班級中匯報本組的學習成果。
2.探究學習成果。在各組學習成果匯報結束之后,教師可以組織組與組之間的探究活動,讓學生在交流和探討中,取長補短,各組的學習成果得到了補充和完善,提升了初中語文的教學成效。
3.點評學習成果。教師最后應對學生辛苦所得的學習成果進行科學的點評,讓整個小組合作探究活動更加圓滿。
第五步:搜集教學信息——及時準確地調整教學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當堂檢測已經成為讓教師及時地掌握學生學習進度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調整下節語文課的教學重點,提高教學針對性。當堂檢測主要通過以下三種方式進行。
1.文本練習。教師根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布置幾道有代表性的題目,學生當堂寫出問題的作案,幫助教師獲得教學反饋的信息。
2.板書練習。在課堂結束之前,教師可以將教學要點以板書的形式向學生提出問題,學生的當堂測試可以幫助教師及時地調整下一節課的教學內容。
3.口頭練習。由于一節課僅有短短的45分鐘,有時根本來不及用以上的形式進行當堂測試。所以教師可以直接向學生提出問題,并讓學生口頭回答,這樣的方式同樣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掌握教學的信息。
第六步:構建立體教學——豐富多彩的拓展活動
為了給學生構建立體的教學空間,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拓展活動增強學生開展合作探究教學活動的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1.開展競賽活動。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一些有關語文的競賽活動,例如一些文學常識方面的搶答賽等,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也能讓學生在活動中增強合作意識。
2.組織興趣小組。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組織各類興趣小組,例如閱讀、朗誦、作文等,學生在小組內與興趣相投的同學探究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不僅使探究能力得到了提升,也培養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3.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教師可以整合各項教學資源,帶領并鼓勵學生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去,在增長見識、拓寬眼界的同時,也讓學生積累到豐富的寫作素材,讓語文學習更加生動。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合作探究模式,不僅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也讓教師的主導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被大大地調動了起來,綜合能力也得到了全面的發展,為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率奠定了堅實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