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教學內容
《童年的小花狗》是小學語文鄂教版第十冊的一篇課文,是作家肖復興對童年生活的一段回憶,記敘了“我”兒時因為太喜歡一個泥玩具——小花狗而干了一件蠢事,事后攤主王大爺不但不追究責任,還堅持將玩具送給“我”。
二、設計理念
一、文章心理活動描寫細膩,感情表達真摯自然。借一個兒童的視角、心理刻畫了一個勤勞、善良、寬容的老大爺形象。根據文章的寫作特點,采用抓住重點詞句、段落的方法引導學生品味文字背后所蘊涵的內涵和外延。
二、文章通俗易懂,但意蘊深長,耐人尋味,教師的引導尤為重要。通過精心設計提問,層層深入,使學生積累情感,推己及人,感悟人物的精神世界,感受人間平凡而真摯的愛。
三、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3.通過品讀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感受一位善良、慈祥、寬容的老大爺形象。
四、教學重難點
抓住關鍵詞句,感受老大爺的善良、慈祥、寬容。
五、教學課時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學習15課《童年的小花狗》。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肖復興對童年生活的一段回憶。童年的小花狗到底給作者帶來了怎樣的回憶呢·讓我們循著記憶的腳步去看看作者童年的那只小花狗吧!
(板書課題:童年的小花狗)
(二)整體把握故事內容,理清文章敘述脈絡。
師:請一位同學朗誦這篇課文,想想課文圍繞小花狗講了哪兩件事情·
(指名讀課文)
生:第一件事是寫“我”兒時因太喜歡小花狗而干了一件蠢事,王大爺沒有責備“我”;第二件事是王大爺離開小街時,將小花狗送給了“我”。
(師相機板書:沒責備送花狗)
(三)調動情感,深入品味。
師:先看第一件事,請同學們快速瀏覽4—9自然段,說說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生:起因是“我”看中了他攤兒上新做成的一只小花狗。
師:這是一只什么樣的小花狗·
生:這是一只漂亮的小花狗,你看它“脖子上系著一條紅綢子,綢子上掛著個小鈴鐺”,多么漂亮的小狗。
生:我從“風一吹,鈴鐺不住地響,小花狗就像活了一樣”,知道這是一只做得栩栩如生的小狗。
生:我還從“像活了一樣”,看出它是一只可愛的狗。
師:面對這樣一只小花狗,“我”有什么樣的感覺·
生:我非常喜歡小花狗。
師:怎么能看出我喜歡小花狗·
生:從“每次路過小攤兒都反復地看,好像……就會撲進我的懷里”看出來。我不喜歡小花狗,我就不會每次路過小攤時反復地看。我不喜歡小花狗就不會產生小花狗像“撲進我懷里”的感覺。我自己也有這樣的體會:我很喜歡小攤上的一個戰斗陀螺玩具,每次放學我都忍不住去瞧瞧它還在不在,幻想這個陀螺能成為自己的。
生:從“那一陣子,我滿腦子……只可惜沒有錢把它買下來”看出來我喜歡小花狗。“滿腦子”說明“我”始終沒有忘記小花狗,時刻想擁有小花狗。
生:從“一想到這些……要被別人搶去一樣”看出我喜歡小花狗。“難過、搶”看出我在內心里把小花狗當做自己的了。
師:從這些心理活動描寫中知道“我”可不是一般的喜歡,而是夢寐以求、朝思暮想呀。在這種心理之中我干了一件什么樣的蠢事呢·請同學們默讀第7自然段。
(學生默讀)
生:我偷走了小花狗。
師:你怎么知道是“偷”·
生:從“趁著、伸、一把抓起、迅速、不停地跳”看出來的。
師:干了蠢事后“我”的心情怎樣·
生:害怕,害怕家長知道。
生:害怕王大爺發現會追查。
生:害怕王大爺知道后不原諒我,我的名聲會被破壞。
師:結果如何,咱們一起來讀讀第9自然段。
(學生齊讀)
生:出乎意料,王大爺沒有責備我。
師:從這段中你看出王大爺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善良、慈祥、寬容。
師:你是怎樣品味出來的·
生:從“愛憐”一詞品味出來的。對于偷小狗的人,王大爺不是用憤怒的眼光去看,而是充滿愛憐,可見王大爺的善良、寬容、慈祥。
生:從“堅持”一詞可以品味出來。我聯系文章的開頭“王大爺只能勉強糊口”,他也不富有,現在卻堅持將花狗送給我,足見王大爺的善良。
生:“囑咐”一詞可品味出。王大爺不計前嫌,還擔心父親會打我,這難道不能看出王大爺的慈祥、善良、寬容·
生:從王大爺的行為、語言中還可以看出王大爺已經原諒了我,可能他覺得我是因為太喜歡小花狗而不自覺地干了一件蠢事,如果責備我就會挫傷一顆幼小的心靈,多么有愛心的大爺!
師:誰愿意帶著這些理解再讀一讀第9自然段·
(指名多生進行個性朗讀)
師:面對王大爺的這種態度,我的心中會涌出什么樣的感情·
(生答:感激、愧疚、后悔……)
師:是呀,因為這種善良,王大爺讀懂了一個孩子的渴望;因為這份慈祥,王大爺用那憐惜的眼光撫慰了一個孩子膽怯的心;因為這份寬容,在一顆幼小的心靈里播下了感激的種子。這樣的大爺,哪個孩子會……
(生答:忘記了他呢·會不感激呢·會不思念呢·會不尊敬呢·)
師:這樣一位大爺在一年后就要離開這條街了。此時我的心情會怎樣·讓我們一起朗讀第8自然段吧!
(學生自由朗讀)
師:你們感受到“我”的什么心情·
(生答:不舍、不甘心、留戀、愧疚……)
師: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我默默地看著”,可以看出我不想讓王大爺離開,離開之后我就永遠得不到小花狗了,我不甘心,眼中有乞求的意思。
生:“默默地看著”可以看出我的心情復雜,想和大爺告別,但又想到偷小花狗的那件事,我對不起大爺,不好意思開口道別。
師:看著王大爺收拾攤兒后遠去的背景,望著冷冷清清的小街,想到再也見不到王大爺,再也看不到小花狗了,心里會想些什么·
生:你走了,我再也見不到小花狗了!
生:我想擁有小花狗的夢完全破滅了。
生:王大爺你帶走了我們的快樂,帶走了街道的生機。
生:王大爺,我不應該偷您的小花狗,但我實在喜歡這只小狗了。
生:王大爺,你原諒我干的蠢事了嗎·
生:小街上沒有嘻嘻的笑聲,沒有了驚奇的贊嘆,沒有了樂觀的王大爺,沒有了看熱鬧的孩子們了。
生:王大爺,沒有你的街道,小孩子少了很多的歡笑。
生:我要是能擁有小花狗該多好哇!
師:此時王大爺看了看我,什么也沒說,他又會想些什么呢·
生:王大爺看看我,好像在說:“孩子,我不能總留在這里,我要到別的地方去,讓那里的孩子也看看我做的泥玩具”。
生:王大爺有可能想:你是一個很好的孩子,知錯就改。我原諒你,是因為我相信你再也不會干蠢事的。
生:孩子,我是真心想把小狗送給你,可你爸爸不同意,現在我走了,這是多么遺憾的事呀!
……
師:一切盡在不言中,一切盡在我與大爺默默相看的眼睛里,讓我們用心底最溫柔、最感動自己的聲音讀讀此段吧!
(集體朗讀)
師:王大爺的善良再一次讓我不敢相信。請同學們感情朗讀第11自然段。
(學生自由朗讀)
師:第二天放學后,我看到了小花狗,眼淚一下子涌了出來。作者看到小花狗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了王大爺愛憐的眼光。
生:想到小攤邊自己渴望的眼神。
生:想到了大爺囑咐爸爸的話。
……
師:我心中真是百感交集,眼淚才一下子涌了出來。因此三十年過去了,我再也沒見過王大爺,但小花狗卻一直帶在身邊。我帶著的僅僅是小花狗嗎·還帶著什么·
生:帶著對王大爺的思念、感激、尊敬。
生:帶著一顆寬容人的心。
生:帶著一種警示:告誡我少犯錯。
生:帶著一種提醒,提醒我要像王大爺那樣愛別人。
……
(相機板書:感激、思念、尊敬)
(四)回味情感,升華主題。
師:難忘童年,難忘童年的小花狗,更難忘的是平凡的王大爺給予我溫暖的回憶。讓我們到生活中去尋找那些樸實的人和事,感受人間最純樸、最真摯的愛,用我們的心靈記錄下最觸動人心的故事。
七、板書設計
八、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閱讀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在閱讀教學中存在著多重對話關系,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是非常重要的。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個性氣質都不一樣,對閱讀的內容會作出不一樣的個性反應。因此在教學此文時我沒有刻意去追求“標準答案”,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理解,而學生合情合理、言之鑿鑿的回答令人頗感欣慰。例如引導學生品味“愛憐、堅持、囑咐”時,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與文本進行共鳴,深刻地感受到王大爺的善良、寬容和愛心。學生在課堂上沒有被動地接受,在我層層深入的提問中,積極地去發現,主動地去與思考,自然而然地建構起自己對文本所含情感的認識體系。在文章的高潮部分,我設計了一系列問題來調動學生的情感,學生設身處地、入情入景地思考,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再一次得到充分的展示。例如教學王大爺走后,街上冷冷清清的,我設計了以下問題:我想到了什么·王大爺想到了什么·三十年過去了,我一直帶著小花狗,我帶著的僅僅是小花狗嗎·學生的認識與表達精彩紛呈,各種角度的不同思考讓文本的外延顯得格外豐滿。學生從中既了解了文章的表達意圖,又受到了精神的洗禮。我在教學中只是閱讀的組織者和促進者,學生才是課堂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