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無論在形式上還是效果上都取得了顯著進步,但仍須在拓寬課堂教學的覆蓋范圍上下工夫。同時,發(fā)揮小集體知識共享機制的優(yōu)勢,將發(fā)揮閱讀能力強的學生的能力,又能增強閱讀能力較弱學生的參與感。這樣一來,小學語文教學策略就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了進一步優(yōu)化。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策略 優(yōu)化方法
在現有文獻資料中,不乏針對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的討論。針對這一議題,教師大都習慣于從教學手段和現代教學設備方面尋找答案。不可否認,課堂教學中的手段和設備利用固然十分重要,但就教學策略的體系構建來說,僅從上述兩個方面下工夫顯然是不夠的。正因如此,筆者嘗試在系統(tǒng)觀的指引下來討論本文主題。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無論在形式上還是效果上都取得了顯著進步。然而,進步的取得仍局限于技術層面,而教師的教學理念還應不斷更新。而更新的出發(fā)點,則須圍繞著拓寬課堂教學的覆蓋范圍。基于此,筆者將“全面質量管理”概念引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之中。
本文以閱讀教學為考察對象。首先尋找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其次,針對問題進行反思;最后,在此基礎上探索出教學策略的優(yōu)化路徑。
一、目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這里從閱讀教學的角度,可探索出以下兩個方面來對問題進行歸納。
(一)學生方面存在的問題
1.學生知識面較窄。閱讀教學的順利展離不開對課文信息的延伸,從而增強對語文知識點的綜合應用效果。然而,目前在小學生閱讀面明顯偏窄的狀況下,上課時僅就課文來學習課文則難以取得觸類旁通的效果。
2.學生缺乏主動性。學生個體差異決定并不是每位小學生都喜歡閱讀課,甚至是語文課。但在難以因材施教的大環(huán)境下,教師仍須努力帶動那些學習欠主動的學生。這樣一來,勢必影響整體教學效果。
(二)教師方面存在的問題
在不斷開展教研活動及傳幫帶活動的促進下,小學語文教師普遍領會了新課程改革目標;并掌握了相對穩(wěn)定的教學模式。那么問題又出在哪呢。根據筆者的教學體會發(fā)現,問題就出于教師在關注閱讀能力強的學生時,無意間把另一部分學生給忽略了。關于這一點,主要體現在課堂互動方面。特別在那些學生人數超過50人的班級里,這種問題更加突出。
以上所暴露出的問題表明,我們需要在短期內拓展學生閱讀面和調動全班學生主動性上下工夫。可見,這已超出了針對教學手段和設備利用的討論范圍。
二、針對現存問題的反思
反思的目的在于找尋問題的根源,以及破解問題的辦法。為此,以下將圍繞這兩個議題展開討論。
(一)問題產生的根源
討論問題產生的根源,實則也在思考一個疑問:為何素質教育推行了10來年,但其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呢。對于這個疑問的回答,也許同行們都已心知肚明了。教育大環(huán)境使然導致了以上疑問的出現,從而也具體表現在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之中。因此,探尋應對問題的策略時也應采取“先易后難”的思路。
(二)破解問題的辦法
若要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調動起全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可以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借助這種模式不僅能夠實現“先進幫助后進”,還能照顧到閱讀能力較弱學生的膽怯情緒。對于拓展學生的閱讀面而言,則可以通過布置小組任務的方式來實現。
教師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將課前需要查找的資料交代下去。這樣一來,就迫使他們在組長的帶領下完成其他材料的閱讀任務;在課堂學習期間,通過自主合作學習形式進行互動交流;最后,在教師的評述下完成課文的某一階段的學習。不難發(fā)現,這種發(fā)揮小集體知識共享機制的優(yōu)勢,將發(fā)揮閱讀能力強的學生的能力,又能增強閱讀能力較弱學生的參與感。
三、反思基礎上的教學策略優(yōu)化路徑
這里以“圓明園的毀滅”為例,具體討論小組合作閱讀模式的構建。
(一)課前預習階段
布置預習任務的目的在于提高小組合作閱讀的效率,為此教師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面著手:(1)讓學生先將文章通讀一遍;(2)要求學生圍繞內容收集其他可供討論的材料。在這個階段,教師不給出需要思考的問題。
(二)課堂教學階段
在分組確定的前提下,按照問題植入、引導小組合作閱讀等環(huán)節(jié)展開:(1)問題植入。由教師在導課過程中提煉出來幾個小問題,如:同學們知道圓明園嗎,同學們對圓明園的印象是怎樣的,其實她過去可漂亮了,為什么現在卻很破損呢,等等。(2)小組合作閱讀的引導。學生根據教師的問題并結合預習階段的理解,在問題意識驅動下展開討論。同時,教師應分別在各小組進行旁聽并給出啟示性的反問,以此來推動小組合作閱讀的進行。
(三)課堂效果評價
教師要求每個小組選一位代表就問題給予回答。在問題回答中,便存在著具有發(fā)散性的內容。如,圓明園為何會毀滅,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依賴于學生對閱讀材料和課前材料收集時所獲得的信息。針對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而言,教師還需要根據閱讀材料的主題進行闡釋,并對學生的課堂表現給予表揚。
以上便是筆者對文章主題的討論。盡管本文是以閱讀教學為考察對象,但文中的基本觀點也適用于小學語文其他教學版塊。
參考文獻:
[1]張平.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究[J].陜西教育,2012(5).
[2]張敬雷.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J].小學科學:教師,2012(6).
[3]史淑梅.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J].小學科學:教師,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