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學生的數學基礎、興趣愛好、智力水平、潛在能力、學習動機、學習方法和思維能力,對學生進行分類輔導、分層次教學,更能體現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因而能較好地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分層教學 初中數學 學習習慣 因材施教
分層教學是一種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模式,它強調:教師的“教”要適應學生的“學”,做到“因材施教,分層提高,讓尖子冒出來,使多數學生邁大步,讓后進生不落伍,達到班級整體優化”。分層教學的核心是面向全體學生,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使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在每一節課內能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漸漸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達到主動學習的目的。
一、尊重個體差異,科學進行分層
“知其心,然后能救起失也”。“分層”不是盲目亂分,而是根據學生的數學基礎、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成績的差異和提高學習效率的要求,結合教材及學生學習的可能性水平,初中階段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性格特征,按課程標準所要達到的基本目標、中層目標、發展目標這三個層次的教學要求來分。可將學生依上、中、下分為A、B、C三個層次。
A層:拔尖的優等生,即能掌握課本內容,獨立完成習題,完成教師布置的復習參考題及拓展題;
B層:成績中等的學生,即能掌握課文內容,獨立完成練習,在教師的啟發下完成習題;
C層: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即能在教師和A層同學的幫助下掌握課文內容,完成練習及部分簡單習題。
這個分層是動態的,可以根據他們的成績和平時解答的情況適時進行調整。學生的層次只是從教學的某個方面對學生的數學能力與成績的大致定位,它只能作為教師個人的執教秘密,不能告訴學生,以免造成學生心理的不平衡。
二、依據分層理念,實施分層備課
分層教學的理念更要求教師在備課環節上做扎實的工作。所以教師在備課時,必須認真鉆研教材,根據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學生的認知能力,合理地確定各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并將層次目標體現在教學的全過程中。
如教學“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教學目標可定為:
共同目標:記住方程的根與系數的關系并能用它來解決簡單的問題。
層次目標:
A層:能推導方程的根與系數的關系,并能熟練運用它去解決一些有一定難度的靈活性、綜合性的問題;
B層:理解方程根與系數關系的推導過程,并能用它去解決一些稍微復雜點的問題;
C層:了解方程根與系數關系的推導過程,記住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并能進行一些簡單的應用。
在把握教學目標的同時,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知識水平確定不同層次的不同要求。在抓住問題的本質,了解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情況下,設置合理的認知梯度:形象記憶性內容設為第一梯階,保證C層學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內容為第二個梯階,使B層學生“吃得透”;知識擴展性內容為第三個梯階,使A層學生“吃得飽”。
三、靈活駕馭課堂,兼顧層次差異
課堂教學應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水平和教學目標,對課本內容的難度和坡度的基礎上作相應的調整和組合以適應各層次學生的水平。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學習能力,分層次選編基礎鞏固性練習,拓展延伸性練習,綜合運用性練習,對C、B層學生要求緊扣課本,C層學生能完成課本上大部分基礎鞏固性練習,鼓勵選做書中章節習題,B層學生能完成書上全部基礎鞏固性練習,和書中章節習題,選做拓展延伸性練習,A層學生另外增加綜合運用性練習。這樣配制練習,有利于C層學生鞏固基礎,B層學生略有提高,A層學生得到充分發展。
四、勤于跟蹤輔導,縮小層次差異
分層教學的目的是讓A層更優,B、C層變優,盡量縮小層次差異。所以尤其要注重加強對C層學生的輔導,督促他們認真獨立完成作業。對作業做得較好或有所進步的學生,要適時肯定。教師要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諄諄誘導的方法,耐心地指導他們,以便使他們逐步提高。當他們在分析解答中出現錯誤時,要及時糾正,逐步培養他們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通過對C層學生的知識薄弱點進行個別輔導,使他們獲得較高分數,讓他們有成就感,培養自信心和自尊心,努力向上,從而縮小層次差異。
五、測評內容要有層次性
1.分層考查。過關考查是根據數學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各層次學生的教學目的命題,實行分類考查。每份數學試卷都包括基本題、中檔題和較難題三大類。基本題是面向全體學生設計的;中檔題供C層學生選做,A、B層學生必做;較難題供B層學生選做、A層學生必做。三類題的比例是基本題占85%,中檔題占10%,較難題占5%。分類考查后,根據數學考查的不同結果,采用不同的矯正措施。對沒有過關的學生,除個別輔導、建立幫學小組等方法進行幫助外,還組織平行檢測,對平時檢測中達標的學生給予肯定、鼓勵,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確保各類學生都能達標。
2.分層評價。考查之后,要對學生適當地評價。分層評價是實施分層教學的保證。對不同層次學生的作業、考卷、回答問題,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如對C層采用表揚評價,尋找其閃光點,及時肯定他們的每一點進步,喚起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培養他們對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對B層的學生采取激勵性評價,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們積極向上;對A層的學生采用競爭性評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嚴謹、謙虛,不斷超越自己。對進步明顯的學生提高一個層次,對退步的學生則提醒、鼓勵、熱情關心,幫助分析原因,樹立信心。
總之,分層教學是素質教育在數學教學中的有益嘗試,同時也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雖然在實施的過程中,還有許多問題和困惑有待于我們去研究、解決,但我們一定會持之以恒。只要我們堅持不懈,成功的路就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