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早在三十多年前,美國心理學家弗雷維爾(Flavell)就提出了“元認知”概念。經過許多學者和專家的研究表明,對學習策略,尤其是元認知策略的使用可以對高職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學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本文就對高職非英語專業學生元認知策略的培養提出了一些觀點和看法,與所有教師共勉。
關鍵詞: 元認知策略 高職英語教學 非英語專業學生
一、元認知概念和內涵
1976年,美國心理學家弗雷維爾(Flavell)首次提出“元認知”的概念。“元認知”(metacognition)指的是對認知的認知,具體來說就是個人在對自身認知過程自我意識的基礎上,對自身認知過程的自我反省、自我控制和自我調節。按照這一概念,我們可以理解為:一方面,元認知是一種相對靜態的知識體系,表現了個體對認知活動及其影響因素的認識,另一方面,元認知是一種動態的活動過程,表現為個體對當前活動的自我調節。因此,Flavell認為元認知包含兩個因素:元認知知識和元認知體驗。元認知知識指的是個體所具有的既和認知主體有關,又和各種目標、任務、活動及經驗有關的知識片段。元認知知識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內容:(1)有關人作為學習者或者思維者的認知加工者的一切特征的知識;(2)有關任務的知識;(3)有關學習策略及其運用方面的知識。元認知體驗指的是伴隨并從屬于智力活動的有意識的認知體驗或者情感體驗。它可以發生在認知活動中的任一時刻,體驗過程也可長可短,可簡可繁。Flavell認為,元認知體驗只有在思維活動高度清晰的情況下才有可能發生。因為那些需要較高思維活動水平的學習任務為體驗自己的思想活動提供了機會。同時,Flavell認為,在認知活動中,元認知知識和元認知體驗是相互作用的。這種作用包括兩個方面:其一,元認知體驗能使元認知知識增加、刪除或修改,個體在認知活動中會發現目標、策略、元認知體驗和任務之間的關系,然后將這些發現同化至現有的元認知知識系統中;其二,元認知知識可以幫助個體理解元認知體驗的意義及元認知體驗對認知行為的暗示。當然,兩者的關系還表現在:有時候他們是部分重疊的,有時候元認知體驗可以看做是進入意識的元認知知識片段。繼Flavell之后,學者Brown等人認為元認知的兩大要素是“關于認知的知識”和“認知調節”,我國學者綜合Flavell和Brown等人的觀點,提出元認知包含三個基本要素:元認知技能、元認知知識和元認知體驗。其中,元認知技能是指個體進行調節活動必須具備的根本條件。筆者對此深表贊同,從高職學生自身的能力和基礎來看,如果能教導他們懂得什么是元認知,如果能將元認知策略應用于高職學習尤其是英語學習,增強學習效果就只是時間問題。
二、高職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學習策略使用現狀
(一)學生元認知策略使用能力參差不齊
通過對我院部分非英語專業學生進行的問卷和訪談調查,結果表明絕大部分英語學習效果好的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會根據學習經驗而使用學習策略(包括元認知策略),會有英語學習目標和計劃。其中部分學生會嚴格執行學習計劃,只有極少數學生會有效管理和監控學習效果,所以,盡管這部分學生學習效果相對較好,但是如果能進行學習策略的指導及在教師指導后及時進行學習評估和反思那么是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績的。通過訪談也了解到這部分學生在學習其他學科時也會用相關的學習策略和相關的學習計劃。英語學習效果較差的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沒有使用學習策略的習慣,甚至根本沒有了解過相關學習策略,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計劃,自我學習能力較差,常常以英語基礎弱作為借口,失去對英語學習的動力和興趣,不能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
(二)部分教師對元認知策略的指導力度明顯不夠
“教學相長”的意義為教和學兩方面相互影響和促進,并得到相應提高。在如今的高職各學科教學中,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沒有能“與時俱進”,還是在按照過去的教學方法教學。某些教師對教學理論的學習也比較欠缺,部分教師對元認知理論的學習還處于基本階段,沒有將之應用于指導學生增強學習效果的行動上。教師對元認知策略的認識度不夠直接導致學生的相關知識匱乏,學習效果欠佳。
三、如何有效培養學生使用元認知策略的能力
面對學生元認知策略知識欠缺的現狀,英語教師,首先應該有危機意識。教師必須意識到在國際化程度高度發展、社會越來越強調工作能力的今天,高職教學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教師的引導作用日益突出,教師應該從過去的“滿堂灌”的角色當中轉變過來,變成學生學習的導師,英語教學也是如此。面對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我們一方面要意識到短時間內迅速提高他們的基礎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要善于思考,從其他方面入手,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及考試的過級率。其中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學習,指導學生對學習策略,尤其是元認知策略的使用就是教導學生會學習的根本途徑之一。當然,教師本身,首先應該加強自身教學能力、教學風格、角色扮演和教學自我評價的認識和提高。在指導學生掌握元認知策略之前,教師自身應該豐富對包括元認知策略在內的很多學習策略的認識和學習;在教學過程中,要以鼓勵的方式和態度,教會學生如何使用這些先進而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英語成績,然后舉一反三,將這些策略(尤其是元認知策略)運用于提高其他學科的學習效率。具體來講,培養學生元認知策略能力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培養學生的元認知意識。要在英語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元認知策略的培養,就要使他們充分認識到什么是元認知及元認知策略的重要性,提高他們的策略意識,懂得在英語學習中該何時何地使用策略,進而幫助他們實現學習的有效性。經過多年的高職英語教學磨煉,筆者看到很多高職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感到很迷茫,絕大部分學生英語基礎薄弱,迫于將來工作的要求而不得不在校期間參加大學英語三四級考試。有的學生到畢業也沒能考過三級,少數學生能經過努力取得四級證書。這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英語學習方法的選擇,方法中最主要的還是學習策略的選擇。因此,應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任務的意識,準確把握學習方向,結合英語學習的特點,掌握元認知策略,使自己在學習中少走彎路,并且在英語學習及其他學科中學有所獲,從而有益于終身學習。
(二)真正了解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培養學生的元認知學習策略使用能力。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應該在學生入校的時候就了解掌握學生英語水平,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積極將培養學生的元認知學習策略使用能力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實施。Nunan(1997:64)研究發現,明確學習目標與學習動機有顯著相關性。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制定出明確的英語學習目標,比如通過大學英語三級、四級,以及提高英語聽說能力等。學習目標也要因人而異。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所使用的元認知訓練法主要以知識傳授法為主,在今后的教學中,筆者建議老師們將學生自我提問法、相互提問法,以及課堂學習成果展示法等有效提高參與性的教學方法結合到實際教學中,借此讓學生有一個反饋學習效果的機會,實現真正的元認知策略學習和使用。
(三)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元認知學習自我監控起指導作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制定學習目標或者計劃不是難事,比制訂學習目標或計劃更難的是實施,實施過程中學生的自我監控、自我調節、及時發現問題并調整更為重要。對此,教師應該有義務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檢查及指導,讓學生提高學習上自我監控自我管理的能力,學會自己學習,并在老師的指導下對學習效果進行評估。
四、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使命中更為重要的是授學生以“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終身學習的實踐者。將元認知策略真正教授給學生的過程中,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提高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積極性和持續性仍然存在著困難和阻礙,我們要有的放矢、盡己所能,在課堂中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參考文獻:
[1]Flavell,J.H.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American Psychologist,1979,Vol.34,No.10,906-911.
[2]Nunan.D.Designing and adapting materials to encourage learner autonomy[A].In Benson.R.&P Voller(eds.).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C].London:Longman,1997:64.
[3]O’Malley,J.M.& L.Valdez-Pierce.Authentic assessment for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Reading,MA: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1996.
[4]文秋芳.學習策略論.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