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體質測試法、問卷調查法和數理統計法等方法,對宜春市城區中學女教師體質健康狀況與參加體育鍛煉現狀進行研究、分析。結果表明: 宜春市城區中學女教師體重均值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反應時均值優于全國平均水平,握力、心率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在職女教師參加體育鍛煉的目的多防病治病,項目選擇上也傾向于強度低、易進行的項目,影響其進行體育鍛煉的主要因素是因家務忙、工作忙而缺時間。
關鍵詞: 宜春城區 中學女教師 體質 體育鍛煉現狀
現代社會中,女性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中學女教師隊伍中女性已成為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她們既是知識的傳播者、教育者和科研工作者,又肩負著照顧家庭和教育子女的重任。然而,近年來中學女教師的身體健康狀況卻令人擔憂,由于女性自身特點、缺乏體育健身意識及家庭問題和疾病困擾等情況,女教師不能經常參加體育鍛煉,體質不斷下降。針對這一普遍的社會現象,本文試圖對宜春城區中學女教師的體質狀況進行調查,分析、探討存在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為今后更好地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供有益的參考,進而為提高知識分子的體質水平服務。
1.研究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對象
對宜春市中心城區中學(宜春中學、宜春一中、宜春二中、宜春三中、宜春七中、實驗中學)女教師按30歲以下、31~40歲、41~55歲以上三個年齡組別隨機抽測,抽測樣本100人。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教育及體育網站查閱教師體質與健康等方面的相關文獻資料,并對其進行分析。
1.2.2問卷調查法
根據本課題的研究目的和內容,設計問卷,并對其進行信度、效度檢驗,主要內容包括體質狀況、體育鍛煉等方面。對測試青年教師發放問卷100份,回收問卷95份,回收率95%,有效問卷88份,有效率92.6%。
1.2.3數理統計法
對測試數據和有效問卷運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理統計。
2.結果與分析
2.1身體形態
測試結果統計顯示,三個年齡段女教師的平均身高分別分161.2cm、159.3cm和157.6cm,且男女身高均隨年齡的增長呈小幅降低趨勢,這和人因自然衰老而造成的脊柱變化有關。結果提示:女教師隨年齡增長體重明顯增加,其中38.6%的41~55歲組女教師體重超標(按正常體重kg=身高-105)最為明顯,肥胖應引起青年女教師的警惕。
2.2身體機能
肺活量,它代表了一個人呼吸的最大通氣能力,是反映人體生長發育水平的重要機能指標之一。一般成年女子為2500ml~3500ml,女子平均為3000ml,宜春市中心城區女教師肺活量指標,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呈下降趨勢(見表1)。30歲以下年齡組為最好;41~55歲年齡組為最差。與全國同齡人比較,均低于全國同齡人。經檢驗,除30歲以下和31~40歲年齡組,P值大于0.05,無顯著性差異外,其余各組P值均小于0.05,有顯著性差異。這說明宜春市城區中學女教師的肺活量水平,除30歲以下和31~40歲年齡組與全國同齡人相近外,其余各組均存在一定的差異。
用哈佛臺階試驗指數評價心血管系統對于運動負荷的反應,在實踐中被廣泛采用,由測試指數來看,我們發現,無論男、女31~40歲年齡組的臺階指數都是最低的,相反的是41~55歲年齡組指數最高,這種反差現象極不正常,青年時期正是心血管系統疾病的潛伏期,長此以往,必將影響人的健康長壽。
以上兩項指標提示:宜春城區中學女教師的身體機能狀況較差,呈現機能水平低下趨勢。
2.3身體素質
從代表力量的握力、代表柔韌的體前屈和代表反應速度的反應時三項測試指標各年齡組
的平均值來看,三個年齡組均隨年齡增長呈現不同程度的下降趨勢,其中41~55歲年齡組女子下降曲線較為平衡。由此看來,女性衰老速度相對男性較為緩慢,目前世界和國內有關女子壽命高于男子的報導也說明了這一點。此外,統計分析還顯示:41~55歲年齡組身體素質老年化現象嚴重,除女子握力外,其余各項指標均與30歲以下年齡組有非常顯著的差異。
體質雖然是遺傳的,但體質的強弱與后天的營養、身體鍛煉有著密切的關系,尤其是通過科學的身體鍛煉,促使潛力充分發揮,從而增強體質,減少疾病,提高工作效率,以至延年益壽,古今中外許多學者大量的研究成果都證實了身體鍛煉對增強體質的顯著效果。
2.4課余體育鍛煉狀況
根據美國運動醫學學會對“適當運動”的定義:每周運動3次以上,每次運動20分鐘以上,運動強度為最大心率的60%~98%。如果說以此界定“體育人口”的話,則宜春市城區中學女教師中的體育人口僅為18.6%,其中30歲以下的占35.1%,31~40歲教師占19.4%,41~55歲教師占47.5%;青年女教師的體育人口極低,體育鍛煉的嚴重缺乏,再加上繁重的腦力勞動和激烈的競爭機制,以致許多人在青年時期就已埋下了疾病的隱患。
2.5宜春市城區女教師參加體育鍛煉項目選擇排序
通過調查可以看出,女教師參加體育鍛煉項目選擇的排序為:散步、慢跑、跳舞和健身操等。其中,30歲以下組項目選擇的排序為:散步、健身操、羽毛球和慢跑等;31~40歲組項目選擇的排序為散步、跳舞、健身操、慢跑等;41~55歲組項目選擇的排序為:散步、慢跑、武術、跳舞等。由此可見,散步是女教普遍采用的體育鍛煉項目。但30歲以下組除散步外,更偏愛健身操和羽毛球;31~40歲組除散步外,更偏愛跳舞和健身操等;41~55歲組除散步外,更偏愛慢跑和武術等。可見,女教師參加體育鍛煉項目的選擇帶有明顯的年齡特征。
2.6課余體育鍛煉影響因素
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92.3%的教師認為體育鍛煉能增強體質,85%的教師有鍛煉的愿望,那么如此良好的愿望何以得不到實現呢·其中57.3%的教師認為是因為工作忙,家務重無時間也無條件參加運動;19.6%的教師是因為缺乏技術指導。此外,有38.2%的教師建議建立校健身俱樂部,使體育鍛煉經常化,再者還有23.7%的教師認為影響鍛煉的主要原因是無體育鍛煉的場地,有71%的教師希望能免費或廉價提供場地設施。
3.結語
3.1中學女教師健康狀況總體上不是很樂觀,存在一定隱患,中學女教師的身體機能水平低于正常值,肥胖現象較為普遍。
3.2影響中學女教師鍛煉的主要因素有工作家務忙、無時間、無鍛煉場地、缺乏技術指導等。
3.3女教師在選擇體育鍛煉的項目、形式和場所時都帶有明顯的年齡特征。
3.4宣傳體質健康知識,提高女教師的健身意識,形成良好的健身氛圍。
3.5建立中學女教師體質測定中心,完善評價指標,定期測試,定期反饋、公布,建立體質檔案。
3.6增加學校體育設施建設的經費投入。
3.7提供女教師免費的體育場館設施,保障教師的健身環境和健身條件。
參考文獻:
[1]姜建華,董曉虹,黃力,等.浙江大學中高級知識分子體質狀況的調查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00,(4)10-12.
[2]姜建華,董曉虹.醫學院校高級知識分子體質狀況調研[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0,(10)21-23.
[3]姜建華,董曉虹.1999年浙江省機關干部和知識分子體質狀況調查[J].浙江體育科學,2000,(10)55-57.
[4]江蘇省成年人體質監測中心.體質與健康[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5]張西平,等.西安市教師參與健身運動的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0,(4):452-454.
[6]鄢長安,安建華.吉林省高校教師體質狀況的比較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0,43(4):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