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實踐表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課堂教學的深度和廣度,是課堂能否煥發活力的關鍵所在。因此教師從備課到上課都應深入思考:怎么做才能讓學生有效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作者就如何讓化學課堂煥發活力談談看法。
關鍵詞: 高中化學課堂教學 教材 教學模式 問題情境 實驗教學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少主動參與,少自我意識,其創造性、創新意識受到壓抑。現代教學提出:學生是教學的主人,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故應采取有效可行的課堂教學策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本文旨在拋磚引玉,談談在教學中采取哪些“做法”才能使課堂真正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從而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準確把握教材
要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教師必須深入研讀教材,準確把握教學內容,深入了解學生,準確把握學習起點及需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在用好教材時應注意:
1.仔細研讀教材,主動駕馭教材。教師應樹立整體觀念,從教材的整體入手通讀教材,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弄清每部分知識在教材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聯系、發展的觀念駕馭教材,多問幾個為什么。
2.合理地確立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教學難度太小,不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難度太大,容易挫傷學困生和中等生的學習積極性。符合學生“最近發展區”的適當難度的問題有利于學生自信心的樹立。
二、建構學生有效參與的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學理論基礎之上,為實現特定的教學目的,將教學的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組合而成具有相對穩定結構、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學過程設計。學生有效參與是指在教師引導下的參與,它的產生和發展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在研究中外有關主體參與課堂教學的教育思想的前提下,借鑒先進經驗,探索符合高中化學學科特點和學生認知結構的課堂教學的有效參與教學模式。模式結構如下:
教學模式操作要點:(1)融洽師生關系,激發學生的情感參與。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心理學意義上的教學是人和人心靈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觸。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師生雙方不斷地進行情感交流,特別是教師要以情激情,以自己對學生的熱愛、尊重、要求和期待去激發學生的情感,才能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才能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2)巧設疑問,激發學生思維參與。認知心理學認為:學生在學習新知識之前,頭腦里已經具有了某種認知結構,其總是試圖以這種原有的認知結構來同化新知識,一旦新舊知識出現差異,就會在認知心理上產生認知沖突,學生在心理上的這種認知沖突能夠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和探索心向,進而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因此,教師激發學生“思維參與”的一個重要策略是:相機設疑,巧妙提問,引發認知沖突,激發學習需要。(3)方法指導,自主參與。任何的課堂教學模式都有對參與方法的要求,教師要就不同的參與方法給予指導,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參與方法,具有最基本的參與能力,才能自主參與。在參與的過程中發展參與能力和形成策略,并能將策略有效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
三、善于創設問題情境
新課程提倡問題教學,要求教師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敢于提出問題,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問題教學的課堂討論和研究中,逐步形成一種學習方式與學習品質。教師也要注意設計問題,在充分研究與分析的基礎上,提煉出關鍵性的問題。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要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激起學生思考,使學生通過交流與探索提升和生成新的問題。問題不能只按語言表達方式呈現給學生,而是采用多種方式呈現,使學生始終對問題感到新鮮和奇特,不斷滿足學生心理需要,另外,教師呈現問題時,不能欺騙學生的眼睛和心靈,不論語言呈現,還是情境呈現,都必須做到真實,使學生感到自己接觸的問題是接近現實生活的,而不是在研究和探索虛無縹緲的東西。
例如在“鈉的性質”一節的課堂教學中,筆者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問題的解決自主參與課堂教學。問題如下:(1)你印象中金屬的物理性質是什么·鈉的物理性質主要有哪不同·(2)在鈉與水的反應中,你是否能觀察到有關于鈉的物理性質的現象·鈉與水反應的生成物是什么·如何驗證·(3)把同樣的一小塊鈉分別放入裝有水和鹽酸的小燒杯中,哪一個反應更劇烈·(4)將一塊鈉放入硫酸銅溶液中,會有什么現象·為什么·(5)鈉放置在空氣中與在空氣中燃燒產物是否一樣·怎樣驗證·(6)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在知識的掌握及學習的方法中你有什么收獲·
四、進行有效的實驗教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高中化學實驗在教學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作用是其他任何教學手段都無法取代的。化學實驗中的化學現象新奇生動,引人入勝,最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在實驗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解決實驗教學與課時緊的矛盾,新課的課時緊任務重,必須有選擇地、精致地、有重點地開展學生實驗。
2.改演示實驗為合作實驗,比如:鹽類水解的實驗,可將教師演示實驗改為幾組學生分別測定7種溶液的酸堿性,然后匯總,既省時、快捷,又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改驗證性實驗為探究性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比如:教材中有關烯的制取和性質的實驗,若乙烯的制取和性質的課堂教學改為探究性實驗,就可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已經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基本精神理念,成為改革的先導思想。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好新教材,實現教學理念的轉變,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改變居高臨下的態度,走到學生中,努力創設教學情境,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有效課堂教學應給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大量的參與和自由表達的機會,應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為學生持續、有效地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資料:
[1]韓立福.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行動策略.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朱志芳.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參與策略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