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教學,要求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分析、設計、驗證假設和猜測,運用科學方法解決問題。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指的是在有限的時空里,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學習全過程,最大限度實現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那么,如何讓探究為高效課堂添彩·
一、導學:拋出問題自學
構建高效課堂,光盯著課堂是不夠的,我們必須充分利用課前預習和課后延伸,實現課堂內外有機結合,增強教學效果。
編寫導學案要將高中化學的知識點轉化為探索性的問題點、能力點,通過對知識點的設疑、質疑、釋疑、激思,培養學生的探究和創新能力;要分層設計,根據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將文本中難易不同的內容處理成有序的、階梯性的、符合每個階層學生認知規律的導學案,給每個學生一個展示的機會;要強化學法指導,通過導學案導滲透學法指導的基礎性和發展性,關注學生的發展性學習,讓學生用已學方法去解決新情況、新問題。“導學案”選用的例題和練習,要貼近文本,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如在講氯氣的物理性質時,可以設計這樣的導學題:將氯氣通過軟管灌入田鼠洞里毒田鼠,這是利用了氯氣的什么性質·(請選擇)(1)黃綠色;(2)密度比較大;(3)有毒;(4)較易液化;(5)溶解于水。也可以這樣設計:法西斯曾經用氯氣制成毒氣彈,當這種毒氣彈順風爆炸時,我們可以用什么辦法來防御呢·(1)隱藏到低洼處;(2)跑到高的地方;(3)用軟布沾氫氧化鈉溶液蒙面;(4)多飲牛奶、豆漿。用這類的題目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很快就能找到答案,掌握氯氣的物理性質。
課前,教師把要上的內容進行板塊化分,把一些重點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前就認真閱讀教材,了解教材內容,然后,根據學案要求完成相關內容,學生可提出自己的意見或看法,師生共同研究學習。通過導學,對疑難問題,易混淆的概念等作標記,對知識的重點、難點、疑點做到心中有數,準備帶入課堂,二次探究。
二、互動:帶著問題探究
進入課堂,教師不要急于開講,要先問學生在導學中還有什么疑難,在自學中還有什么問題·可以讓學生板書到黑板上,然后由老師對問題作些整理,師生進行初步的探究,教師要精選對學生終身學習和未來發展有較高價值,同時又是學生感興趣并符合學生思維發展水平的問題,進行發掘,教育學生關心社會、關心自然,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如氯氣知識教學片斷:
三、實驗:在嘗試中生成
為了使我們的實驗探究教學更有效,可以循序漸進,教師先做示范,讓學生了解實驗探究教學步驟和過程,讓學生明白實驗探究教學的步驟與過程,為下一步的學生實驗做一些有效的指導,接著放開手腳,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實驗驗證,這樣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中潛移默化地升華。要培養真正有才能的人,就一定要讓學生會動手,在動手中探究,對提高學生的能力有著舉足重輕的作用。
如,“乙烯”實驗教學片斷:
讓學生把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退色。師:根據這一現象應該得到什么結論呢·那么這個反應是不是取代反應呢·取代反應和這個反應有什么本質的區別嗎·你能用實驗來證明嗎·結果學生想出了許多方案,然后讓學生探究選取最優方案進行實驗演示。
四、結課:懷揣懸念企盼
現代的教師只會“解惑”是很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會“布惑”,通過“布惑”激發學生探討問題的興趣,“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使由難變易的教學過程再起波瀾。
例如:在學完醇之后,下一節將緊接著學習酚的性質,可以這樣結課:“今天,我們學習了本課,大家懂得了羥基與飽和鏈烴基直接相連的化合物叫做醇,其性質與乙醇相似。可是如果羥基不與飽和鏈烴基相連,而與苯環直接相連,該化合物的性質又會怎樣·它是否也屬于醇·你知道嗎·”這樣可使同學們對將要學習的知識躍躍欲試,讓學生主動預習,尋找答案,也為下節課的開頭埋下伏筆。
這樣的結課,毫無疑問會把學生思維引向縱深,進而提高學生的分析觀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