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來,國家大力推動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使各類院校呈現出幼師熱的現象。幼兒教師是一種專業化的職業,正確的專業思想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和將來從事教師職業的精神支柱。因此,結合五年制幼師生教育和學習的現狀,實施策略研究,加強和改進其專業思想教育具有深刻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 幼師生 學前教育專業 思想教育策略
學前教育專業是我國早期教育戰線的中堅力量。近兩年來社會普遍關注的男幼師生現象,《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大力發展學前教育的政策等,揭開了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另一個輝煌篇章。由此,幼兒教師素質的問題引起了我們的關注。對廣大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而言,加強其專業思想教育是一個長期而系統的工作。
一、學前教育專業思想教育的內涵探討
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而言,教育目標是培養其成為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具有較高的綜合文化素質,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掌握學前教育的工作規范和基本理論,專業基本技能精湛嫻熟,自主、溝通、合作、探究、創新能力較強,并能不斷進行專業化學習的學前教育高素質應用型人才。①鑒于此,本文中的學前教育專業思想教育是針對五年制的學前教育專業的幼師生而開展的教育,旨在幫助他們樹立科學正確的職業認識和理想的價值觀,形成自覺勤勉樂學的態度,努力提高專業知識與技能水平,積極投身實踐鍛煉,增強其為師從教的自豪感、責任感和使命感,立志獻身于幼兒教育事業。
二、幼師生學習現狀及成因的分析
然而據調查研究發現,部分幼師生的學習現狀令人擔憂。求學期間呈現出以下表現:學習觀念淡漠、上進心不足,出現盲目厭倦與學習焦慮的情況;暴露出情緒苦悶、目標理想缺失、就業焦慮等現象。
分析原因得知:一是學習動機不明確。有的學生是聽從父母的命令,親人朋友的介紹而被動選此專業,有的學生因成績不理想暫時沒有合適的專業挑選而無奈選擇,只有小部分學生是因為熱愛幼兒而堅定地選擇教師職業。二是從求學的過程來看,缺乏專業思想教育引領,學習中盲從、閑散,表現出有混頭沒勁頭的精神面貌,導致專業熱情下降。三是由于社會現實作用,對幼兒教師職業的認同低,再加上工資低、待遇差,很多學生畢業后不愿意從事幼教工作,因此學習應付了事。總體來看,學生對學習及從事幼教工作的興趣不大。
學生的專業思想不穩定、專業認識不全面、學習目的性不明確等極大地影響了教育質量及就業狀態。
三、開展學前教育專業思想教育的策略研究
(一)日常管理
1.開展新生入學教育
對新生而言,學前教育專業對究竟學什么、怎么學、將來做什么認識較為模糊。所以應抓住開學契機,適時進行校情、校史介紹,解讀當今教育政策和就業前景,介紹本專業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師資力量、實驗設備、校園文化建設等各項軟硬件情況,讓學生對五年的基本課程有個初步了解,方便學生調配學習時間和明確學習方向,以便更好地提高學習效率。如我校圖書館本學期初開展新生入館教育系列活動,鼓勵新生充分利用圖書館、閱覽室的信息資源,拓寬自己的專業知識面,閱讀緊扣教學內容的各類參考資料,多做讀書筆記,以幫助學生理解、鞏固、消化專業課知識。總之,抓好新生入學教育能使學生堅定學習信心,形成愛校、愛專業、愛行業的積極情感,打好學前教育專業思想教育的堅實基礎。
2.落實德育量化管理
量化的評價標準和價值尺度是一把雙刃劍,既有優勢又有明顯的不足。本文中德育量化管理,就是對班級的各項活動如紀律、出勤、儀表、衛生等方面,用數據記錄和分析的方式進行組織、管理、評價和控制的過程。幼兒教師應該具備基本的職業道德修養,如愛崗就業的責任感、嚴謹治學的義務感、熱愛幼兒的幸福感等。因此,德育量化管理主要是在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行為進行指導和訓練,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的同時,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能力,最終讓學生通過自覺調節行為,規范自己為人師表的專業思想意識。
3.召開學生座談會
定期召開由學生會成員、各班代表組成的學生座談活動,既能了解學生學習、生活狀況及面臨的實際困難,提出改進意見,體現以人為本、服務學生的管理理念,又能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各類問題,適時抓住教育契機,使學前教育專業思想教育日常化、扎實化。
(二)課程設置
1.專業課程體系
五年制的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要突出“專”和“廣”的特色。在公共基礎課的全面奠基下,強化基本技能,如普通話、書法、繪畫、聲樂、鋼琴、舞蹈、體育、信息技術等,有助于幼師生具備合格教師的基本技能、素質和修養。從第二學年開始,逐步開設幼衛、幼心、幼教、幼兒教育史、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等基礎教育理論課程,幫助學生掌握系統的教育理論知識,形成科學的教育觀念。幼師生要做到“一專多能”,因此第三學年開設方向課,如親子方向、英語方向、舞蹈方向、計算機方向等,既使課程結構體現出多樣化,又反映出教育的新成果,凸顯學生特長。要適應社會發展需求,以就業為導向,開設各類選修課和培訓課,開放實訓室,鼓勵學生盡早考取相關的職業、行業資格證書,如育嬰師、營養配餐師、幼兒舞蹈教師、蒙臺梭利教育教師、奧爾夫音樂教師、親子教師等,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幼師生全方位、高層次、多渠道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2.見實習活動
教育見實習,有助于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初步親身實踐、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因為在見實習期間,學生要擔當學生和教師雙重角色,既要學習優秀教師良好的師德修養和精神風范,先進的教育觀念,成功的教學經驗,又要學會與幼兒、家長交往溝通,展示自身的技能才干,發揮教育機智等。親近、了解幼兒,學生克服了對教育產生的畏懼感和疏遠感,獲取了專業的認識,興趣和責任意識油然而生,從而促進其專業思想的全面發展。
(三)校園文化
1.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
文化是校園的靈魂。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能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還能提升學校師生的綜合素質。
(1)國旗下講話
國旗下講話是每周一或重大節日、重大活動中升國旗儀式后進行的講話。在這種莊嚴肅穆的氛圍中,組織有關學前教育專業思想教育的系列講話,如探討如何端正學習態度、怎樣學好專業技能、一名優秀幼兒教師的思考等內容,能夠發揮教育的及時性、主體性,激發幼師生發自內心的高尚情感,引起他們深度的思考,使之成為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載體。
(2)校園文化藝術節
每年11—12月份學校都舉行校園文化藝術節系列活動,2012年的主題為“倡導主流校園文化,創設和諧文明校園”。結合學校要求,學前教育系以強化學生的專業特長、選拔優秀作品和優秀人才為目標,設置紀念一二·九歌詠比賽、群舞比賽、服裝設計比賽、雙語劇比賽、課本劇比賽、校園之星(歌唱、器樂、繪畫、書法、故事大王)比賽、免費男師范生專業匯報等。這樣在豐富學生大學文化生活的同時,既使校園充滿了生機、活力與無窮的魅力,又為幼師生提供了展示和鍛煉自身專業素質的機會。
(3)寒暑假社會實踐活動
社會實踐活動能給大學生帶來諸多的積極意義。針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幼師生而言,結合專業特色,利用寒暑假進行社會調查研究,了解在當地幼教市場的現狀及發展趨勢,走訪優秀畢業生,或走進各類幼教行業,如幼兒園、親子教育機構等開展實踐考察。這些活動能讓他們走進社會、了解幼教行情,在活動中將理論轉化和拓展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客觀地認識、評價自己,不斷提高個人素養、完善個性品質,以達到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的要求。總之,寒暑假社會實踐活動是鞏固學前教育專業思想的有效途徑。
2.職業道德、學術專業和就業講座
由專任教師或優秀畢業生開展“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職業生涯規劃”等講座,明確學習和職業目標,科學制訂個人發展規劃,調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建立專業熱情及責任感,這是學前教育專業思想教育的成功基礎。
邀請學前教育界知名的專家、教授,通過學術報告、專業座談會、課堂觀摩活動等方式,使學生明確所學專業的特點、方向、優勢;了解當今學前教育領域的先進教育觀念及研究成果等。針對幼師生的學習特點,學校組織了系列講座促進學生專業發展,如南京曉莊學院史愛華教授《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的指導性訓練》、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幼兒教育博士、臺灣臺中國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陳淑琴教授《“期待效應”在教學上的應用》專題報告、“國培”專家王紅裕老師示范課等。在輕松互動的講座活動中,幼師生接受了學術熏陶,提升了文化品位,充實了精神生活,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名師的人格魅力影響、感染和教育引導。
在面臨就業雙選問題時開設系列講座,讓學生了解學前教育專業各有關領域在國內外最新的成就及未來發展的趨勢,了解國家對學前教育專業有關行業的發展規劃、分析當前的就業形勢,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特長,樹立科學正確的擇業觀,進而完成就業的心理、知識、能力和素質準備,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就業競爭力。
不管在教育過程中實施何種教育策略和途徑,只要學前教育專業的幼師生樹立正確的專業思想,夯實專業知識和技能,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就能適應幼教市場的就業形勢,為我國的學前教育事業譜寫新的華章。
注釋:
①鞏汝訓,李維金,李汝中.對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認識與探索[J].當代教育科學,2007(13).
參考文獻:
[1]楊順清.“師范熱”與高師生專業思想教育[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1999(5).
[2]徐浩斌.高師小學教育專業思想建設的對策[J].教育探索,2009(6).
[3]朱艷紅.關于提高大學新生專業思想教育效果的幾點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3).
[4]姚和平.加強高師學生專業思想教育的幾點思考[J].渭南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1).
[5]王正才.職業學校開展專業思想教育的思索[J].當代教育論壇,2010(8).
[6]董素玲.專業思想教育是高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J].高等建筑教育,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