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我國自1999年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持續擴大招生后,高等教育逐步得到普及;越來越多的學生帶著各種心情走進大學課堂,興奮地迎接新生活的到來。然而,不少大學生在剛剛完成第一學年的課程之后,就疲憊不堪,沮喪萬分。面對這種現象,教師們的托辭是:“現在的學生是越來越懶散了,沒有學習的勁頭。”那么,究竟是學生懶惰,還是我們根深蒂固的學習模式把一切都“體制化”--生龍活虎的年輕人在方程式的教學中,逐漸喪失獨立思考意識和主動性呢·筆者以醫學院的學生為例,試圖以“體驗式”教學法整合“PBL”教學模式,在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探索出一條值得開展和廣泛應用的教學新路。
2.體驗式整合教學法
2.1體驗式教學法定義
“體驗式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入、創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促進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從定義我們可以看出,“體驗式教學法”是以“教學需要”為出發點的。在這里,我們可以把“教學需要”理解為“學生需要”--基于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通過多媒體、實物、掛圖、趣味資料、音樂等手段,創造出生動的學習場景,使學生仿若身臨其境,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欲望和參與精神。
2.2把體驗式教學法與PBL實驗教學相結合
在自然世界里,學習作為日常活動的一部分,常常是在游戲玩耍時帶來的快樂體驗中實現的,這一過程還包含不斷探索和反復質疑等心理活動。所以就有人提出,在自然世界里的學習才是最好的學習,因為這種學習模式能夠幫助學生全身心、放松地沉浸于“實物”、“實景”和“實境”當中,同時能夠避開自身或外在環境的干擾。“體驗式”教學法最大的特點是通過營建“萬物皆備于我”這樣一種“物我合一”的輕松愉悅氛圍,加深學生學習的情感體驗,促使他們對死板的教科書產生敏銳的感知。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這種非正規的學習模式很難整合到結構性的教學課程中。比如,醫學生的實驗操作課雖然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但在傳統的實驗教學過程中,學生通常過于依賴實驗手冊上的操作步驟,而導致缺乏深入思考。如此,學生即便興致勃勃而來,也常常空空而歸,所以筆者認為在基礎醫學實驗教學過程中,結合PBL教學法,同時引入生活體驗實例,可以讓學生主動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且養成終生學習的習慣,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2.3應用
2.3.1對象及準備。
可以在醫學院大一或大二新生抽取某個班作為教學對象。根據實驗內容需要分為若干組,把一周的理論課和實驗課進行整合,聯系基礎醫學科研實驗室進行協助。
2.3.2實例分析。
如:“肥胖已成為當下危害人們健康的一個重要問題,它不僅影響美觀,也容易誘發很多疾病。很多肥胖的年輕人常常困惑,想通過運動來達到減肥目的,但又常擔心運動后,食欲更強,更加難以控制飲食,不知道該如何協調好運動和食欲的問題。”
2.3.3問題討論、提出假設,并設計實驗方案。
學生對這種有過體驗經歷并且非常熟悉的問題,一定會憑經驗提出各種假設。我們鼓勵同學根據興趣特點選擇動物實驗或尋找同伴進行人體自我驗證的方法設計實驗方案,驗證自己提出的假設。
2.3.4實驗方案的實施。
因為不同學生會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大量的實驗方案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是難以實現的。所以,我們可以先聽取學生的實驗設計,再經過討論了解他們的思路,然后告訴學生在現有實驗條件下完成實驗設計,最終形成可操作的方案。這讓學生明白科學實驗要面對現實,各小組分工協作,在現有條件下共同完成實驗方案。
2.3.5實驗結果的分析討論和深入挖掘。
對各個組根據自己的實驗結果進行分析,是否支持假設,探討原因;對實驗的邏輯性和嚴密性進行評價,比如對有可能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性別、年齡、體脂率、生活習慣、運動方式、運動強度、運動時間等考慮了多少;能否對實驗結果進行機理上的分析,血糖的變化、瘦素的變化,等等。
2.3.6發放調查問卷進行反饋。
在實驗結束后可以讓每位同學填寫對本次實驗的感受和想法,一年以后再讓每位同學回顧與實驗手冊導向的傳統學習方式相比哪種方法更有利于提高能力。
3.體驗式整合實驗教學法的意義
基礎醫學的教育工作者,站在培養下一代的前沿陣地,有責任給醫學生提供一個堅實的基礎設計和執行科學實驗,這種體驗式的教學模式正好可以實現這一目的。經過整個過程的訓練,學生形成獨立的學習風格,并可以終生受益,這也正是PBL教學體系的實質所在。全社會都寄予醫生更加專業的期望和要求,所以他們必須不斷并及時更新他們擁有的醫學知識。在很多院校,醫學生通常根據教師提供的實驗指導,按步驟地完成實驗,結果和偏差基本上已被描述,學生只需按要求操作即可,很少深入思考實驗目的、理論或技術要點。這種模式常會慣壞一部分學生,他們只需確認預期實驗結果,然后記錄在記錄本即可,所以這種通過實驗手冊導向的實驗課,對部分學生來說是不需要深入思考的。消除這種對待基礎科學的不良態度,在大學就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這正是今天提出的體驗式整合實驗教學法所要做的。
4.結語
我們不期求學生得出多么有價值的結論,但要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體驗與真正的專業研究非常相似的過程。教師可以參與其中進行啟發、引導、答疑等,但要讓學生學會深入思考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另外,學生在親自設計實驗的過程中,通過與同伴的溝通交流,建立起合作意識,從而體驗在傳統課堂中所不能達到的參與感、成就感,并從中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動力。
參考文獻:
[1]Koh GC, Khoo HE, Wong ML, Koh D. The effect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during medical school on physician competency: a systematic review. Can Med Assoc 178:34 -41, 2008.
[2]Nancy E.Oriol, Emily M. Hayden, Julie Joyal-Mowschenson.Using immersive healthcare simulation for physiology education:initial experience in high school,college,and graduate school curricula. Adv Physiol Educ 35:252-259, 2011.
[3]Sucharita S and Sandhya T.Avadhany.“Pioneers in physiology”:a project by frst-year medical graduates.Adv Physiol Educ 35:244-24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