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之間發生矛盾,有時上升到肢體沖突,會讓老師非常頭疼。如果教師能巧用心的感染力和語言藝術則可以化腐朽為神奇。矛盾沖突往往變成一個提升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和自我認識的教機。教師交流溝通時具有主導地位,聲調平和、問題核實、共情接納、問題解決等方法是教師實現有效溝通的重要原則。本文擬以敘述方式詳述教育中的溝通藝術。
一、案例
我和班主任走進教室時,教室里有些紛亂。一張桌子被掀翻在地,小蔣站著,滿臉通紅,一副暴怒的樣子,眼睛里卻含著淚。小李坐著,稍微平靜一些,雖然不敢動手了,但是兩人還互相用眼神攻擊對方。年輕的班主任想盡快平息紛爭,大聲質問:“怎么回事·”兩個人互不示弱,都用手指著對方說對方的不是。班主任把他們伸出來的手指壓下,兩人又伸出,班主任又壓下,每個人都很急。眼看著班主任越管場面越亂,這樣可解決不了矛盾。
“你們倆聲音那么大,那么急,我一句都聽不清啊?!蔽逸p聲說道。小蔣的情緒激動,我首先安撫他的情緒,我輕聲問他:“怎么回事啊·”滿臉通紅的小蔣不說話。接著我轉向較為平靜的小李,蹲下,與坐著的小李目光平視,小李說:“我正在看書,突然,小蔣走過來把頭親下來?!薄笆裁础ふl的頭撳下來·”“小蔣走過來把你的頭撳在書上嗎·”我反復追問,核實真實情況?!安皇牵撬念^親下來”小李的講述加表演終于讓我明白,原來是小蔣在小李看書時,突然過來親了一下小李的書。我問小李:“他親了你的書以后,你是不是覺得很憤怒·”小李說:“不是,就是有點惡心。”“因為覺得惡心,所以你就打了他一拳,對嗎·”小李點頭。
小蔣激動起來了,他大喊:“他先打我,他先打我?!蔽覍π∈Y說:“先停一下,先停一下,你這么快說話我聽不懂的。在解決誰打誰的問題前,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要先解決一下。”小蔣靜下來聽我問話?!罢垎?,你為什么走過去突然在他的書上親一下呢·”全班都在支棱著耳朵聽老師怎么解決問題呢,一聽到這個動機問題,全班都笑了。連剛才暴怒的小蔣自己都忍不住笑起來了。小李也笑了,緊張僵硬的氣氛有了變化,變得有些幽默搞笑。
小蔣笑著,他說不出自己為什么會有這個舉動,但是我知道啊,我說:“你是不是覺得小李坐在這里看書的樣子很專注很認真,感覺不錯,所以情不自禁地表示了一下好感。”
旁邊一個學生插嘴道:“切,孔老師,你覺得他們是同性戀嗎·”我說道:“你這個腦筋啊,難道男人和男人之間沒有友誼嗎·”我向小蔣和小李補充道:“男人和男人之間表達友誼,可以用握手,擁抱,也可以輕輕捶下對方的肩膀,女人和女人之間喜歡牽手,小蔣,你表達好感的方式讓小李不理解呀,別說小李不理解,我們一般人都不理解你這有創意的舉動呢?!毙∈Y又笑了,“你們愿意用其他方法表示好感嗎·”小李說愿意,并主動握了小蔣的手。他們之間的問題就這樣解決了。
二、具體溝通的四個原則
?。ㄒ唬┞曊{平和。教師在處理學生問題時,平和是主基調,平和能以靚勝炅,以暴制暴、以躁制躁,只會加劇矛盾。
?。ǘ﹩栴}核實。在具體處理時,教師要向當事人了解問題的原委,不要提早下判斷,要讓當事人把事情闡述清楚,在上述親書事件中,教師反復核實事實真相:“誰的頭撳下來·”“誰把誰的頭撳在書上嗎·”“是撳還是親·”反復地核實事實時,讓雙方感受到了老師的真誠、公平、執著??瓷先ナ橇私馐录?,對于孩子來說,則是對其本人的關注。這是很多問題學生特別需要的關注。這不同于和事佬馬馬虎虎地要求沖突雙方握手言和88553cdfe723e7eb1624add79c8c1beabef023eae62a6ca217b67d54835926c4的做法。
?。ㄈ┕睬榻蛹{。在核實雙方的行為時,一定要從內心感受中去理解、接納雙方的情緒感受。在本事件中,小李的情緒首先被接納了,教師是這樣問的:“他親了你的書以后,你是不是覺得很憤怒·”小李描述了自己的感受“惡心”,老師接納了他的感受:“因為惡心,所以你打了他一拳對嗎·”他平和地接受了老師的說法。但是如果老師是這樣問的:“他親你的書,所以你就打他,對嗎·”學生則一定會跳出來再為自己尋找理由,這個沖突將再次進入循環狀態,誰都不愿意承認自己的錯誤。小蔣的情緒則更為復雜,他本人并不能完全理解自己的行為出發點,這需要老師有一個非常細膩敏銳的心,小蔣一直是問題學生,承受了很多來自家長、老師的批評指責,缺乏自信,又缺少自律能力,在近階段,他明顯開始比照優秀的榜樣管理自己,但是不自由又像攔路虎一樣攔著他,他需要從優秀的同伴和老師那里獲得認可自己的能量。于是他做了自己都莫名其妙的動作去親近教室里的標桿小李,小李是教室里情緒穩定、自信穩重、老師和同學都認可的優秀學生。當他去接近小李時,卻被小李認為“惡心”,這又一次打擊了他脆弱的心,于是他發起火來。這樣纖柔細膩的潛意識連他自己都并不能完全意識到,只有細膩敏感而又經驗豐富的老師才能感知并解析。所以一些同學又以“同性戀”為話題來削弱小蔣的能量時,老師要主動引導群體進入正向接納狀態,把“同性戀”迅速切換到“男人和男人之間的友誼”,用“男人”這個詞語,讓孩子們覺得自己更強大,更有尊嚴和自我掌控感。這是一個很富有成長引導性的詞語。
(四)問題解決。理解了學生行為的動機后,教師可以給學生,也可以跟學生一起商量遇到問題后怎么解決。同時教師也要關注班級中問題學生形成的萌芽,忽視、批評、指責、暴力是造就問題學生的土壤。教師要營造愛與信任的氣氛來創建班風。
錯誤是成長的節點,孩子通過錯誤來走向成熟,教師通過處理問題來走向教育藝術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