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注重和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F代社會關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傳統的身體健康,還應關注精神及心理的健康。文章探究了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關鍵詞: 中學生 心理問題 心理健康
一
中學時期是心理健康發展的關鍵時期。然而,從學校方面來看,激烈的競爭使學生陷入無休止的緊張、焦慮等不平衡狀態;從家庭方面看,離婚率上升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從社會環境方面看,一些不正之風、多元化觀念,對青少年心理健康也不利,因此,我們應該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為此不能僅僅停留在了解問題、分析問題層面上,還要解決問題,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實際意義。那么,教育工作者如何根據學生的心理狀況有效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呢·這是現階段教育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本文就這些問題進行分析闡述。
中學時期最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常見的中學生心理問題如下。
?。ㄒ唬W習類問題
因學習而產生的心理問題是中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部分,其問題有:(1)學習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并造成很多生理問題。目前一些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采取一些違反心理健康原則的教育方法、教學手段和教育措施。(2)厭學是目前學習中比較突出的問題。不僅是成績差的同學不想學習,一些成績較好的同學還出現厭學情緒。(3)考試焦慮,特別是遇到較為重要的考試時更為嚴重。學生上學基本上是為考大學,而實際升入大學的只是一部分,學生面臨升學難、就業難、出路窄等問題,特別是后進生更是感到升學無望,一種畢業后無出路的憂愁和恐慌感控制著他們。
(二)人際關系問題
人際關系問題是中學生反映較多的問題。
1.與教師的關系問題。中學時期,教師仍然是學生的理想目標、公正代表,他們希望得到教師的關心、理解與愛。如果教師缺乏這些,不能以熱情的態度加以指導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生就會失望,此時學生有一種壓抑感,產生消極情緒,師生關系日趨緊張。
2.與同學的關系問題。中學生除希望得到老師的理解與支持外,也希望在同學中尋求理解與信任。同學關系不融洽,甚至緊張,有的同學就流露出孤獨感,想恢復與同學的關系,又不知怎樣做。
3.與父母的關系問題。民主和睦型家庭能夠給中學生一個溫暖的愛的港灣,專制式的家庭中父母與子女之間不能進行正常的溝通,導致兒童形成孤僻、專橫性格。有研究認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給兒童心理問題上造成的傷害更大,因為他們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際關系的惡劣。影響也是多方面的,“有被拋棄感和憤怒感;并有可能變得抑郁,敵對,富于破壞性,……還常常使得他們對學校和社會生活不感興趣”。他們會認為是自己的父母給自己帶來并制造了痛苦,于是憎恨父母和家庭,覺得家庭是不幸的一切所在。
?。ㄈ┣啻浩谛睦韱栴}
1.青春期閉鎖心理。其主要表現是趨于關閉封鎖的外在表現和日益豐富、復雜的內心活動并存于同一體,封閉心理是青春期心理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標志。中學生在消極情緒下,封閉與外界的任何交流,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征兆。
2.情緒情感激蕩、表露而又內隱。青春發育期的生理劇變,必然引起學生情感上的激蕩。這種情感有時表露有時內隱。一個微笑可以使情緒飛揚,徹夜興奮,然而他們內心激動、高興或苦惱、消沉表面上似乎平靜;他們有話有秘密想與別人傾吐,可碰到父母或老師卻又緘默不言,這種情況得不到理解,便會出現壓抑心理,出現焦慮與抑郁情緒。
3.早戀。中學時代正值青春發育期,受認識能力和個性發展的限制,特別是在教育引導不及時不得力的情況下,中學生的性心理發展表現出相對幼稚性,所以自認為認真的、朦朧狀態下的戀愛出現了,盡管這種戀愛帶有好奇和模仿成分,卻是令人十分關注的問題。
二
可見,重視和加強中學生心理品質教育和指導他們逐步形成良好心理品質和健全人格,是非常必要的。
1.中學生應如何學會鍛煉自己的心理品質,培養健康心理
一是對他人期望不要過高。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何必要求別人迎合自己的要求。
二是對自己不要過于苛求。如果把自己的目標和要求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就易于實現,心情就容易舒暢。
三是幫助別人。幫助別人不但會使自己忘卻煩惱,而且會確定自己存在的價值,更可以獲得珍貴的友誼。
四是要會處理憤怒情緒。發怒時人容易喪失理智,會把能夠辦好的事情搞糟。因此,勃然大怒時要學會控制,待冷靜下來再想方設法解決問題。
五是找人傾訴煩惱。把所有的抑郁都埋藏在心底,只會使自己郁悶沮喪。如果把內心的煩惱告訴知心朋友、師長等,心情就會頓感舒暢。
六是適當安排娛樂。這是消除心理壓力的最好方法,娛樂的方式和內容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心情舒暢。
2.中學生心理調節技術的內容
中學應該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幫助學生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術。主要包含以下內容:(1)學習心理健康教育;(2)情感和意志的心理健康教育;(3)人際關系心理教育;(4)個性心理教育;(5)青春期教育;(6)以心理衛生為中心的教育;(7)以心理治療為中心的教育。
3.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些途徑
?。?)設立心理服務室,進行心理咨詢與治療。要求咨詢老師信任和理解學生,同時遵循聆聽、保密、疏導、交友性原則,建立起一種信任關系。只有在信任基礎上雙方的情感與心理方面得以充分交流,才能達到心理轉化的教學效果。(2)設立悄悄話熱線信箱。熱線信箱十分有利于與中學生進行交談,可省去害羞的憂慮。(3)改變評價方式。我們應學習借鑒英國教育的優點,英國教師對學生評價時從不吝嗇自己的贊美,對學生的贊揚體現在具體細微中,一點點地進步,都會被他們非常鄭重地夸獎一番。我們對待每個學生都應一視同仁,絕對不能挖苦、諷刺。(4)發揮家庭教育功能。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僅僅依靠學校是不夠的,學生的心理問題受家庭影響尤為明顯。良好的心理素質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培養,學校要與家庭緊密配合,教師與學生家長要加強溝通,時刻關注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對家長給予適當的指導,對學生給予及時的疏導。如家長應鼓勵孩子多交友,在擇友上加以指導,培養社交技巧,過多指責、約束孩子反而會使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應正確引導孩子,加強交流,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
參考文獻: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3.
[2]教育文摘周報,2003.
?。?]汪道之.心理咨詢.中國商業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