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軟實力,是社會凝聚力、文化感召力等各種力量的總和,是城市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有力支撐。城市文化軟實力是城市軟實力的重要方面,承載著這個城市的文化理念、文化價值和文化追求。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對文化進步的強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文化建設的堅實基礎和內生動力。寧波要實現由文化大市到文化強市的華麗轉身,必須以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為著力點,切實提升城市軟實力。
一、改善文化民生、提高生活品質,提升文化服務力
文化自覺和自信是知識分子的自覺和自信,是政府執行層面的自覺和自信,但歸根結底還是作為文化建設主體的最廣大人民群眾的自覺和自信。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文化的創造者。文化必須緊貼時代發展,必須與人民群眾緊密結合。[1]文化建設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不斷“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關注民生的終極尺度,是要讓人民群眾生活得幸福和快樂。只有明確了這一點,才能領會文化建設的目的和動力。
寧波十分重視惠及民生的文化建設,目前已經形成了“寧波論壇”、“社科講堂”、“天一講堂”、“市民大講堂”和“天天演”等文化品牌。2012年,寧波榮獲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2011年底,市委十一屆十四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寧波市委關于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加快文化強市建設的決定》,吹響了文化強市建設的進軍號角。文化強市建設目標的提出,既體現了我市在更高起點和更高層次上的文化發展方向,又反映了進一步推動我市文化科學發展的決心和信心。
從某種角度上來講,抓文化就是抓民生、抓發展。我們要按照社會發展的新要求、文化發展的新趨勢以及全市人民的新期待,始終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發揮人民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提升廣大人民群眾對這座城市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努力建設城鄉一體、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讓全市人民廣泛享有免費或優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
二、提煉核心價值、弘揚寧波精神,提升文化凝聚力
城市凝聚力是城市軟實力的重要衡量指標,它主要通過市民對城市的內生性認同和支持來獲得。[2]文化的發展不是自發的,要充分發揮文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作用,需要最廣大人民群眾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與自信。一座城市要發展要進步,需要有自己的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依靠共同的價值觀及對城市各項發展目標的高度認同,形成一種社會向心力,是推進城市文明建設,提升城市軟實力的有效路徑。
“誠信、務實、開放、創新”經過廣泛的討論,已被確定為“寧波精神”,并在實踐中不斷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2011年2月,我市開展了“思進思變思發展、創業創新創一流”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活動的開展,進一步解放了思想,激發了活力。隨著活動的深入開展,“三思三創”已經由活動轉變為一種精神,并成為了寧波城市精神的一種特質。2012年2月全市啟動了“我們的價值觀”大討論活動,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價值觀的提煉和踐行活動,達成了把“誠信務實、明禮向善、感恩擔當”作為核心價值觀的共識,成為指導全體市民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
我們要在多元中強化主導、在多樣中形成共識、在多變中把握方向,必須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把踐行核心價值觀同推動各項中心工作結合起來,同各行各業的本職工作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核心價值觀的凝聚功能。要大力弘揚寧波精神和“三思三創”精神,以思想的不斷解放推動事業持續發展,不斷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為基本建成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提供強大的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
三、體現地域特色、擴大文化交流,提升文化影響力
寧波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是一座有著7000年文明史的書香之城、文化之城。“書藏古今、港通天下”是寧波城市形象的主題口號。她是7000多年前“河姆渡文化”的發祥地,是1100多年前“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陽明學派”和“浙東學派”的創建地。寧波商幫文化,體現出來的開放合作、誠實守信、務實創新等人文精神,成為寧波人寶貴的精神財富。寧波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保持本色、吸納精華,形成了獨具特色、輝煌燦爛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
近年來,寧波市加強和完善文化體制機制,精心打造一批文化精品,創新對外文化交流機制,積極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對外文化交流的范圍和影響不斷擴大,對外宣傳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借助國際友城這一平臺,寧波近三年就分別與德國、英國、波蘭、韓國等7個國家的友好城市開展了12批次的交流活動,民俗風情舞劇《十里紅妝,女兒夢》走出國門。[3]
下一步,寧波市將積極打造“海上絲路”東方始發港和中國大運河最南端出海口兩大獨有文化品牌,努力弘揚浙東學術文化、海洋文化、藏書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使適應人民群眾需要的文化產品更加豐富,進一步促進文化元素和城市形象的有機結合,不斷擴大我市的區域文化影響力。同時,要在順應網絡化、信息化的潮流趨勢中,把握寧波文化發展之未來。
只有增強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才會有勇于擔責的氣魄,才會有直面矛盾的勇氣,才會有開拓創新的活力。我們要進一步強化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努力走出一條具有寧波特點的文化建設新路子,不斷增強城市軟實力。
參考文獻:
[1]萬安倫.文化的自覺與自信[J].前線,2011(11) .
[2]韓慧.培育公民意識:提升城市軟實力的基本路徑[J].濟南大學學報,2012(5).
[3]周健.建設文化強市的動力源泉: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J].寧波通訊,2012(1).
(作者簡介:廖東華,女,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講師;寧凌志,男,中共寧波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