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詞的繁榮是宋代文學的重要成果。詞發展到南宋,有了較大的突破,婉約詞在這個時期尤為突出。南宋后期的姜夔,筆者認為可以算是南宋婉約詞派的代表,他在以前婉約詞人的基礎上,擺脫了詞的世俗化、市民味,走上了雅化的路子。文章試從姜夔的詞中探討其作品獨特的藝術風格。
關鍵詞:姜夔詞;藝術風格;詞境;寫作手法;音律
作為南宋時期婉約詞的代表,姜夔的詞總的來說,反映社會內容比較狹窄、單薄,所寫大多是山水游記、節序詠懷,男女戀情和詠物等。但從藝術表現手法來看,姜詞無論在遣詞用句或音韻方面,都達到了較高的藝術水平。清人朱尊彝說:“詞至南宋使及其工,姜堯章氏最為杰出。”(《詞綜發凡》)強調了姜夔詞在南宋文學上的重要地位。他的詞在以前婉約詞人的基礎上,擺脫了詞的世俗化、市民化,追求詞的格調醇雅,格律精嚴的藝術效果。
一、清空騷雅的獨特藝術特色,“如霧里看花,終隔一層”的朦朧美感
清空騷雅是姜夔詞的首要特點。張炎在其《詞源》中說到:“詞要清空,不要質實。清空則古雅峭拔,質實則凝澀悔昧,姜白石如野云孤飛,去留無跡”,“白石詞如《疏影》、《暗香》、《揚州慢》、《一萼紅》、《琵琶仙》、《探春》、《八歸》、《淡黃柳》等曲,不為清空,又且騷雅,讀之使人神觀飛躍”。何為“清空騷雅”?創作時不依據事物的實體,而攝取其神態來表現中心,達到格調醇雅的藝術風格,便是清空的寫作要旨之所在。王國維先生稱這種寫作手法“如霧里看花,終隔一層”。
《暗香》是姜夔的一篇重要作品,也是極具清空騷雅特點的一篇佳作。這篇作品雖寫梅花,卻沒有從正面詳實描寫梅花,通過多種藝術手法,連通心境與景物,營造了朦朧的美感。
此首詞中,姜夔描述自己倚著梅樹在月色中吹奏笛子,并在一陣陣梅花香中神游的感受?!芭f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這三句拉開了一個廣袤的時空環境,勾勒了一個詩意的境界,接著寫“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用“玉人”摘梅花的情景,使梅花的秀美形象與美人的動人姿態聯系在了一起。詞的下闕寫道:“翠樽易泣,紅萼無言哽相憶”,從舊時月下賞梅寫到佳人采梅,從這景象中,在梅花的陣陣香氣間抒發自己的相思之情。“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此句巧用梅花的花瓣片片凋落來暗喻相思的綿綿不絕,筆者認為有幾分李后主“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韻味。由此看來,詞中句句寫梅,而又句句無梅。梅花的形象并不是在作者的筆下直接呈現,而是通過種種意象,由讀者發揮聯想勾勒出,這是一種“霧里看花,終隔一層”的朦朧美感。這便是姜夔清空的寫作特點的高明之處了。
姜夔詞具有清空騷雅的特點,筆者認為跟其詞的序的形式也有一定的關系。關于姜夔詞的序與正文的關系,有兩種情況,一類是序言與詞的內容相互配合,敘述他作詞的緣起;另一類是他在序言中所寫的事,乍看與詞的內容完全不相干,但實質也有聯系。這一類詞筆者認為正體現出姜夔詞清空騷雅的特點。舉《浣溪沙》(著酒行行滿袂風)為例說明。
這首詞序文敘述作者與外甥在丙午年秋天出去游玩的情景,感覺非??鞓?,因而寫了這首詞。詞的正文描述詞人在飲酒行吟的快樂氛圍中又透露著“銷魂”與“夢尋千驛意難通”的惆悵,所寫的內容與詞序乍看完全不相干,筆者認為這正與姜夔“如霧里看花,終隔一層”寫作風格的體現。詞人寫愁,但卻道愁。他在序中干脆用很快樂的氣氛來襯托內心的惆悵之情。這種以樂景寫悲情,使姜夔清空騷雅的藝術特色更為突出。
再如《慶宮春》(雙漿莼波)一首。這首詞以一大段關于作者創作背景的描寫為序,序中賦有一首在第一次經過垂虹時所寫的詩:“笠澤茫茫雁影微,玉峰重疊護云衣。長橋寂寞春寒夜,只有詩人一舸歸?!痹娕c序文中描寫了冬天的景象,與詞中所表達的淡淡的愁思和懷舊感在表面上沒有明顯的關系,讀者只能在詞的下闕中隱約看出詞中寫的是他與友人一同旅行。但是全詞卻籠罩著一種淡淡的憂愁。詞人有意把詞安排在一種背景中,當詞人第二次經過垂虹這個地方時,所見所感已經與第一次所見到的有所不同,往日的所感所聞給他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因此當他再經過時,這一切便融入他當下的感受之中。由此看來,序與正文是緊密聯系在一起,共同表達詞人的情感。詞人運用這種清空騷雅的藝術手法達到常人所不能及的境界。
二、含義豐富的詞境,饒有余味的閱讀快感
姜白石的詞能給讀者一種“如霧里看花,終隔一層”的感覺,一個原因是由于長調詞缺少了詩歌的那種平平仄仄的音韻感,如果平鋪直敘的話,就顯得不雅致,沒有韻味。姜詞擺脫了通俗詞的寫法,獨辟蹊徑,在含義豐富的詞境中,使其詞顯得饒有余味。以《小重山令》(人繞湘皋月墜時)為例,這首詞詞境含義豐富,使人讀后產生遐想聯翩的韻味。
《小重山令》(人繞湘皋月墜時)是姜夔在湖南長沙寓居時寫的一首詠梅詞,全篇未出現“梅”字,但處處均貼近紅梅下筆。第一句寫觀梅地點、時間,用兩組意象“人繞湘皋”和“月墜時”與詞人綿長憂郁的感情與一個緬懷往事的癡情者相吻合。接著用“橫斜”與“小”正面描寫梅花小巧玲瓏的姿態。一個“愁”字點出詞的感情基調,開篇三句展現出一個有人、月、梅花、樹所組成的世界,并且賦予梅花感情色彩,使由這四種事物所組成的整體浸透在憂傷的詞境中。讀到這里,讀者被帶到詞人預先設置的感情氛圍中?!皷|風冷,香遠茜裙歸”這句的意象也設置的很巧妙,把梅花想像為女性的形象,“香”和“紅”是梅花的特征,也是女子這個意象的特征。詞人讓梅花的形象與女子的形象互相滲透在憂傷的感情基調中,以離懷別愁寫梅,梅花也浸染上別恨離愁,在詞人筆下,是梅是人,物我交匯,撲朔迷離,使人感覺余味深遠。
像這樣的寫法,在姜夔的詞中經常可以找到。在姜夔看來,詞是一種“委曲盡情”的表達方式,他重在表達內在的感受,使其筆下的事物詩意化,并做到盡善盡美。這種獨特的寫作手法,讓讀者似懂非懂,在含義豐富的詞境當中領略到更多的弦外之音,韻外之致。
三、巧用思力的寫作手法,耐人尋味的作品內涵
姜夔在論寫作時說到:“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難言,我易言之,自不俗”。 “學有余而約以用之,意有余二約以盡之?!痹趯嶋H運用中,姜夔也做到了這兩點。姜夔的詞,雖然大部分描寫愛情,但表達情感把握得當,巧用歷史典故、詩詞名句,使讀者運用思力,領會詞的深層含義。例如《疏影》與《揚州慢》這兩首有名的詞。
《疏影》這首詞不寫梅花的形象或詞人對梅花的感受,他用了與梅花有關的一些事情來旁敲側擊。“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智商同宿?!币痪湟昧伺f題柳宗元撰的《龍城錄》里趙師雄醉酒夢見梅花化身仙子,書上的翠鳥化身為青衣小童的典故。“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則出自唐代王建的《塞上詠梅》中昭君出塞與梅花的典故?!跋肱瀛h、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把昭君出塞的故事與孤獨幽靜的梅花聯系在了一起。后半首中“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里,飛近蛾綠”也引用了《雜五行書》關于壽陽公主額留梅花的典故?!澳拼猴L,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則引用了《漢武故事》中“金屋藏嬌”的典故。引用大量的典故,既婉轉表達了詞人的思想情感,又使詞本身的內涵豐富化。
《揚州慢》是姜夔早期一首感慨故國的名篇。這首詞結合杜牧的詩句,透露著對親眼見到的揚州破敗的景象今非昔比而產生惋惜之情。用“名都”、“佳處”“盡薺麥青青”與下文的“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清角吹寒”等作對比,化用杜牧的詩句“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足”“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等詩句,把杜牧對繁華時期的揚州與而今破敗的揚州作對比,使更深刻地表現揚州蕭條的景象與詞人內心的惋惜之情。
姜夔就是這樣一位詞人,他不善于直抒胸臆,而是用思力遣詞,因此,讀者也要用思力去思索,去欣賞,才能領略詞的深遠內涵及詞人的用意。
四、如歌的音律,精嚴靈動的格律
姜夔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音樂家,王易《詞曲史》中說到:“若夫深通音律辨析體制,足以垂范于世者,首推姜夔”。他精通音律,善制新調,善于自度曲子。在姜夔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發現許多他的自度曲,如《暗香》《疏影》《揚州慢》《長亭怨慢》《惜紅衣》等,自制曲有《秋宵吟》《凄涼犯》《翠樓吟》等。
姜夔詞序中常涉及音律,《凄涼犯》序中就涉及到音律的問題。詞里所講的犯調,就是音樂中所說的C調、D調、E調、F調等,從這篇序中關于音樂的探討,揭示了他創作這兩支曲調的意圖,有關曲調和譜曲的審美信息,成為詞的外在參考因素,我們從中也可以看出姜夔對詞曲的精通程度有多少了。
另外,在這首自制曲中,用“綠柳巷陌秋風起,邊城一片離索”這樣的長句開頭,接著又連用短句“馬嘶漸遠,人歸甚處,戍樓吹角”。下闕開頭換用整齊的短句“追念西湖上,小舫攜歌,晚花行樂。舊游在否?”詞的最后,也就是思想感情將滿未溢時,詞人用較為悠緩的兩句來結束這首詞“想如今、翠凋紅落。慢寫羊群,等新雁來時系著。怕匆匆、不肯寄與誤后約。”這樣安排句子,顯得抑揚頓挫,如配曲進行表演,則會更加鏗鏘跌宕。
《憶王孫》這首詞筆者認為格律也比較有特點,這首詞格律像極了七言絕句,只有在第三句后添加了一個三字句,加入了這個三字詞了之后,增強了節奏的靈活性。而《鬲溪梅令》這首詞則打破了詞的格律要求,這首詞是作者的自度曲,詞人用長短不一的詞句來安排成章,而不用規整的節奏來表達思想,用這樣長短不一的節奏單元,組成委婉鏗鏘的音節變換,與作者的情感相得益彰。
綜上所述,姜夔詞雖沒有辛派詞人的氣勢磅礴,情緒激越,也不及花間詞人那香而軟的溫柔細膩,但姜詞以獨特的寫作風格開創了南宋詞壇的新風尚,獨辟蹊徑的藝術風格成為南宋詞壇的一大閃光點。
參考文獻:
[1]曹礎基主編.《中國古代文學》第三冊[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葉嘉瑩著.南宋名家詞講錄[M].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
[3]林順夫著,張宏生譯.中國抒情與傳統的轉變——姜夔與南宋詞(美)[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4]王易著.詞曲史[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周 萍(1985.05-),女,廣東揭陽人,學士,助理講師,廣東省海洋工程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