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運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多元智能理論,通過研究構建了高職院校體育立體化教學模式。而這種新模式的具體體現,就是將課程體系設置的立體化、宏觀化,課程資源體系的多元化、評價體系的科學化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適合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現代化教學體系。
關鍵詞:高職院校;體育;立體化;教學模式
一、前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體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入,體育教學質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現行的體育教學模式仍然存在著不足,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這也給體育教學帶來了許多新的挑戰。面對新的挑戰,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應該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模式以適應時代的發展。本研究借鑒了現有教學模式的有關成果,并加以整合、創新,最后在實踐中形成一種既順應時代要求,又適合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和學生長遠發展的體育立體化教學模式。為全面提高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水平進行積極探索并積累經驗。
二、高職院校體育立體化教學模式的基本理念
高職院校體育立體化教學模式是依據現代教育理論,通過多種途徑,集成各種教學資源,以及更豐富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將教師和學生,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教學與考核緊密結合起來,作為整體進行縱向和橫向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改革和創新,注重長遠的、整體的大教育觀;注重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培養學生體育能力和終身體育意識,提高學生素質為宗旨構建的體育立體化教學體系。本模式具有立體化、多元性、可操作性、針對性和時代性的特點。
這種教學模式以多元智能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本著“以人為本 健康第一”的理念,立足終身體育,著眼廣義體育,有效地與全民健身相結合,優化體育教育結構,建構體育立體化教學體系。更加有利于激發運動興趣,提高體育能力,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更有利于實現新課標基本理念和課程價值,從而形成科學的評價體系;更有利于課程資源(人力資源、體育設施資源、課程內容資源、課外校外體育資源、自然地理課程資源和體育信息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促進多媒體技術有效應用于體育教學;有利于營造校園人文體育活動立體化氛圍。
三、高職院校體育立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
高職院校體育立體化教學模式所強調的是一個全方位、多層次以人為本的立足終身體育,著眼廣義體育的健康新概念。它主要有多元化課程資源體系、立體化宏觀課程設置和科學化評價體系三個方面構成。
1.多元化課程資源體系
所謂多元化課程資源體系,就是立足于現代教育理念和技術平臺,以學科課程為中心,以多媒介、多形態、多用途、多層次的人力資源、體育設施資源、課程內容資源、課外校外體育資源、自然地理課程資源和體育信息資源等教學資源的內涵與外延有效整合后的總體。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立體化教學包、教學資源庫、學科網站。其建構過程也是多元化體育課程資源的完善、整合、拓展的過程。
2.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立體化教學包
立體化教學包的架構及其構成組建包括四個方面: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工具和教學手段。旨在向師生提供全套的教學解決方案。四大方面相互聯系,相輔相成。建設高職院校立體化教學包以高校體育課程的教學大綱內容為主,重點開發教學所需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培養的主教材、教師用書、學習指導書和課外鍛煉指導書、試題庫等。以及開發用于教師授課和學生復習的PPt教案、CAI課件等。進行一體化教學設計,形成一個教學資源的整體解決方案,來提高教學水平。
3.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立體教學資源庫
以網絡、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為依托,打破過去紙質教材、書本教材的單一性,轉變傳統的授課方式,采用更加靈活教學手段,利用體育設施資源、自然環境、課外校外體育資源等,使體育理論知識形成文字、圖形、圖像、音頻、視頻、動畫等各種教育資源,為體育實踐教學提供依托和幫助,以便于學生學習各種運動技能。另外通過立體化資源庫,建立起一個以網絡為紐帶、以數據庫為基礎、以網站為門戶的體系,及時反饋各種信息,使“教”與“學”真正互動起來,充分體現靈活性、開放性、動態性、立體化的特征,有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
4.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立體教學網站
高職院校體育網站要以學生為主體,以網站為門戶進行建設與實踐。
建設的內容應包括教學網站、課外輔導網站、體育知識網站等幾個部分。使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在信息化環境下,將數字化學習資源、虛擬化空間與傳統的課程資源及教學活動有機結合,師生之間利用學校、課堂、網絡、通訊、生活實踐等活動方式將體育運動的知識學習、經驗建構和社會體驗聯結在一體,形成高質量的教學過程。
5.立體化宏觀課程設置
體育課程是實現學校體育目標的主要途徑,教學內容的改革是課程建設的重要方面。在宏觀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選擇方面,應考慮教學內容的普及性、文化性、時代性、實用性和可行性。大學生的體育需求是不同的,而且需求的層次也不盡相同,為了滿足他們這種多需求,我們從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在校期間與畢業后的角度出發,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把健身和娛樂性游戲、生存訓練等內容改造成體育項目,并結合常規項目和一些具有健身性、地域性、時代性強、娛樂性高、競爭性大的項目有機的結合起來。從而形成運動項目與技術多樣化的新格局。促進學生終身體育習慣的形成和體育能力的提高。
6.科學化評價體系
高校體育課程目標的確定、課程結構的設置、課程的內容與教學方法的選擇,都要以客觀的科學評價為依據。對學生考核成績的評定,不能僅憑考試成績來確定,而應根據科學的評價方法在取得這一結果的過程上,對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學習內容的水平,個體的體育意識、體育態度、合作精神等情感和社會發展這類非體力因素綜合考量。使學生由被動受試者變為主動參與者將有助于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進行溝通,有利于將評價變成了主動參與、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發展過程;在評價的標準上,提出要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關注學生的運動參與、身心健康、適應社會、創新精神和體育能力,以及積極的情緒情感體驗和心理素質的培養,注重對個體發展獨特性的認可,尊重學生自身的獨特價值,量化評價與質性評價結合。所以,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就是使評價目標與教育目標一致,并以此為依據來設計體育教育評價的指標體系,并力求評價指標科學化,評價辦法具有可操作性,發揮評價體系的正確導向作用。
四、在高職院校實施體育立體化教學模式的保證措施
要在高職院校實施體育立體化教學模式,還需要很多方面的保證措施。如:教師、學生、教學設施、體育器材等。
實施體育立體化的教學模式,體育設施和體育器材的保障是基礎和前提,如果缺少這些媒介我們的體育立體化課程會事倍功半。同樣教師作為實施者作用不言自明,但面對這種新模式對教師自身的素質提出了新的挑戰,它需要教師既要擁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又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因此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綜合考慮教師隊伍的學歷、職稱、年齡、專業、來源等各方面因素,搭建合理的教學團隊并建立鼓勵教師參加社會實踐的激勵機制才能保證在高職院校實施好體育立體化教學模式。
五、結束語
體育立體化教學模式是在現代教育思想指導下,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構建的新型教學模式,它是以課程為單元,以能力培養為軸心,以教學資源為平臺,動用所有教學要素,以學校體育教學為基礎,以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習慣提高體育能力為目標,關注創新教育的教學體系。在高職院校實施體育立體化教學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基金項目:(此論文為2011年度河北省教育廳課題《高職院校體育立體化教學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為:SZ2011381)。
(作者簡介:李 智(1979-),男,河北石家莊人,河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講師,教育學學士;李楷鵬(1977-),男,河北保定人,邯鄲市峰峰春暉中學,中學一級教師,教育學學士;武增義(1979-),男,河北邯鄲人,邯鄲市鋼苑中學,中學一級教師,教育學學士;謝永廣(1978-),男,河北邯鄲人,邯鄲職業技術學院,講師,教育學碩士;張含珠(1980-)女,河北石家莊人,河北大學人民武裝學院,教師,管理學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