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期,我黨提出要用科學發展觀指導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思想政治教育要落實科學發展觀,最根木的就是要為人的終身發展、全而發展、自身發展、協調發展提供終極的關懷和服務。因而我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轉向全面關懷學生,全過程關懷學生,特別是要關懷學生的需要,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學生的個性、學生的價值、學生的道德和學生的精神。文章就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何進行人文關懷提供了幾個途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人文關懷
一、課堂教學
這是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主渠道。思想政治教育旨在系統地向學生傳授馬克思主義的基木原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旨在加強對學生日常行為和品德修養的指導,使其養成良好的品德和規范的行為舉止;旨在加強對學生的政治教育,使學生能正確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增強其貫徹執行的自覺性,把自己的個人理想與國家的前途、命運相結合,做一個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旨在加強對學生的職業指導和職業道德教育,使學生正確選擇職業,服務于社會服務于人民。
上課是學生學習的基木形式。我們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充分利用這一載體培養人才,發揮其育人的功效。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一直以來抱有偏見不太重視,再加上課程本身是抽象的理論,空洞的大道理學生不感興趣。所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在這方面多下工夫,使抽象的理論通俗化,使大道理樸實化,使政治教育趣味化,使課堂藝術化、活潑化,增強其感染力,讓學生愿意上思想政治理論課,喜歡上思想政治理論課。
教師是學校里最主要的師表,是直觀的最有教育意義的模范,是學校最活生生的榜樣。教師在他所從事的教學和科研活動中無時不在以其自身的素質感染和影響學生的思想、心理和行為,這種影響力是自然的、非強制性的,而作用卻是巨大的、長遠的,它能夠深入人的心靈深處潛移默化地發生作用。因此政治理論課的教師一定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使自己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得到凈化,使其人格得到完善,成為學生最直接、最可信的榜樣。
二、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教育者依據社會的要求,按照既定教育目的和學校目標創設出來的,在教育者自覺控制下優化的、形象的典型環境,是一所學校的性質、個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體現。具休說來,校園文化主要指全體學生與教職員工直接參與和創造的精神財富,主要指全體師生在教育、生活與勞動中以自娛自樂為主要目的而進行的各種文化活動。歸納起來說有三方面的內容:一是黨、團組織和班級社團活動。黨組織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組織,我們應該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對學生進行引導、示范、使之向善。共青團是黨領導下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我們要切實抓好團組織建設,健全團的組織生活,使之經常化,制度化,引導團員通過自我教育達到自我提高;同時積極向黨組織推薦優秀團員作為發展對象,為黨組織輸送新鮮血液,并激勵廣大團員奮發向上。班級也是學生的基本組織形式,是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主要載體,要主要加強班級集體建設,開展內容豐富的主題班會等活動,發揮團結學生,教育學生的職能。此外,還應充分發揮學生自己的業余組織——學生社團的作用。如學生會、團委、文學社、攝影與書法協會、藝術社、青年志愿者協會等等,這些社團都是學生自己出于興趣愛好相同而走到一起結成的組織,我們的教師也應將教育活動延伸、滲透到這些社團的活動中去,充分發揮其育人的功效。二是校園的學術和文化活動。高職院校要重視校園的文化建設,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校園文化活動,強化科研氛圍,充分發揮它的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功能。如通過舉辦學術周、文化藝術節、開展演講、辯論賽、攝影、公關禮儀、網頁制作設計等活動,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組織能力、獨立思考能力,高揚其個性和特長,促進學生的全面自由發展;通過舉辦高質量的人文講座、高水平的報告會也能使學生從多方面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三是校園的硬件建設。校園的建筑物、花草樹木、雕塑、道路和湖泊等是校園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校園凝固的影像,它對學生的形響和作用是巨大的,往往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高職院校要發動學生參與植樹種花種草,綠化校園,布置美化教室、寢室,整頓食宿秩序、培養衛生習慣等等,使學生獲得美的享受和審美教育,在美好的環境熏陶下形成良好的品德與高尚的情操。
三、校外社會實踐活動
社會實踐是連接書本與現實,連接學校和社會的橋梁和紐帶,是保證學生健康成長的必經之路,是進行人文教育的重要陣地。因為外部的教育影響和書本的理論知識只有通過人們自己在社會實踐中的親身經歷,才能為人們所理解、吸收與消化從而轉化為人們內在的政治思想、道德觀念和品德行為。例如:參觀革命圣地井岡山、延安等;組織愛心社幫助孤寡老人、殘廢兒童、貧困學子等……通過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深受教育,發揮書本知識無法替代的教育功能,激發了學生的政治熱愛和愛國主義思想,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了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耀燦,陳萬柏主編.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沈壯海著.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視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李一偉(1984.5-),男, 學士,助教,四川城市職業學院,研究方向: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