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鄉鎮政府是最基層的政權組織,如何促進其職能轉變,文章認為一是要解決鄉鎮財政困難問題,二是要積極穩妥轉變鄉鎮政府職能。
關鍵詞:鄉鎮政府;職能轉變;鄉鎮財政;稅費改革
鄉鎮政府是國家的最基層政府,承擔著諸多的管理事務,稅費改革推動著鄉鎮政府改革,改革的重點在于轉變政府職能。
一、解決鄉鎮財政困難問題
農村稅費改革以來,中央財政加大了對鄉鎮政府轉移支付的規模,對鄉鎮的投入逐年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基層財政減收的壓力。現實要求是,進一步加快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的進程,以解決鄉鎮政府公共開支嚴重不足的問題。中央政府提出了統籌城鄉發展,以工哺農、以城支鄉的發展戰略。傳統鄉鎮制度都是圍繞從農村汲取資源構造的,這是由農業財政時代所決定的。因此要改革和完善鄉鎮財稅體制。鄉鎮財稅體制改革既是“鄉政”改革的一部分,又是農村稅費改革的一項主要內容;鄉鎮財稅體制改革將直接關系到“鄉政”能否良性轉型和農村稅費改革能否成功。具體措施上,新時期強化鄉鎮財政職能,應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從合理劃分鄉鎮事權入手,理順縣鄉財政體制,明確鄉鎮財權,充分調動鄉鎮政府發展經濟、增收節支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全面加強農村財源建設,促進農村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健全鄉鎮政府職能,規范農村分配秩序,理順農村分配關系,促進鄉鎮財政工作穩步推進。努力把鄉鎮財政真正建設成機構健全、制度配套、管理科學、體制規范、職能強化的一級財政。加強鄉鎮財政管理是搞好鄉鎮財政工作的基礎,也是強化鄉鎮財政職能的內在要求。在目前鄉鎮財政面臨的諸多困難和矛盾面前,顯得尤其重要。對此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調整完善鄉鎮財政體制。按照規范化管理和讓利于鄉鎮的原則,調整和完善縣對鄉鎮的財政管理體制,改善鄉鎮財政現有的狀況,調動鄉鎮理財和發展經濟的積極性;二是加強收支管理。要不斷強化征管手段、完善措施、加強征管、堵塞漏洞,嚴格減免政策,打擊偷逃欠稅,確保應收盡收;三是加強制度建設。要建立健全監督考核機制。完善對鄉鎮黨政領導考核監督機制,把控制供養人口和化解鄉鎮債務納入鄉鎮黨政領導業績指標體系。要建立健全鄉鎮財政運行監控和績效評價體系,實行嚴格的干部經濟責任追究制度和領導干部離任審計制度。
二、積極穩妥轉變鄉鎮政府職能
稅費改革后,鄉鎮政府要加快職能轉變,以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就目前來說,轉換鄉鎮職能,要本著積極穩妥的原則,走好三條路子。一是走規范化的路子。要堅持黨的領導,主要是堅持政治、思想和組織領導的原則,充分發揮鄉鎮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根據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鄉鎮政府要把工作重點轉移到加強行政管理、提供公共服務和發展公益事業上來,加強管理和協調工作,強化為農業、農村和農民服務的功能,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要加強農村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依法行政,規范管理,進一步規范鄉鎮政府和村級組織的工作職能與事權范圍,注重發揮村民委員會作為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的作用。通過規范政府職能,打造法治政府、公信政府、廉潔政府、高效政府;二是走社會化的路子。對于扶貧幫困、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鄉村建設工程等需要政府出面組織指導協調,需要借助社會團體和民眾力量共同承擔的工作,應該弱化政府角色職能,彰顯社會角色職能。作為政府,應該有意識地引導社會力量承擔起社會職能,從而提高政府行使職能的效能;三是走市場化的路子。要在政企分開的基礎上,加快政事分開步伐,進一步將技術性和服務性的事務交給市場,以減輕鄉鎮政府負擔。要積極培育和發展社會中介組織與政府主管部門的脫鉤工作,同時,要依法加強對中介組織的監管,規范其行為。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勞動力轉移、農業技術推廣等一些政府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要全部、徹底地轉變為市場職能。
轉變政府職能是機構改革的重點,也是關鍵所在。以往的改革實踐表明,如果政府的管理內容和管理方法不做調整,各方面關系就難以理順,機構和人員就減不下來,行政效率就無法提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難以真正建立和完善。機構改革要取得實效,就要在轉變政府職能方面邁出實質性步伐。
從現在的情況看,各鄉鎮自身的管理職能和服務職能交叉,有許多應該推向市場、推向社會的事情,政府大包大攬,做了許多費力不討好、事與愿違的事情。今后,鄉鎮黨委政府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合理進行職能定位,由行政管理向服務轉變,把該管的事情管好、管到位。在取消農業稅的背景下開展鄉鎮工作,要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務和加強社會管理,打造服務型、法制型鄉鎮政府,必須在“政策上要有新思路,方法上要有新舉措”的方針指導下,充分發揮鄉鎮政府的主導性和積極性,履行好基本的職能。對于類似我們吉林省西部地區這樣一個農業縣份為主的鄉鎮來說,其工作的重點應當側重于以下三點。一是鄉鎮工作的基本職能是執行政策法規。將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落實到農村的最基層,惠及農民群眾,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把新農村建設的各項政策貫徹落實好;二是鄉鎮工作的重要職責是推動經濟發展。目前鄉鎮工作面臨著諸多困難,都要靠發展來解決。因此要借鑒專業鄉鎮等經濟強鄉鎮的發展經驗,因地制宜地推動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三是目前鄉鎮工作的最大使命是維護和諧穩定。今后一個時期,社會處于“矛盾凸顯期”,發達地區與落后地區的巨大落差,發展經濟過程中群眾利益的維護等,都可能成為不穩定的因素,因此,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壓力將日益增大。
(作者簡介:吳海鵬(1980-),男,漢族,吉林通榆人,現任職于吉林省通榆縣委黨校,研究方向為黨史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