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通過對高職學生考試作弊現狀的分析,探究其成因,并提出了解決的對策。
關鍵詞:高職;學業誠信;考試作弊
考試作弊是高職學生誠信缺失的最為突出的表現,作弊手段與時俱進,使用高科技手段作弊的比例逐年升高。我們要發現問題,分析緣由,歸納總結,提出建議、策略,解決這個主要的誠信危機。
一、高職學生考試作弊現狀
1.考試作弊手段多樣化
現在的作弊手段多樣化,有夾帶資料或在課桌上、手上寫資料,偷看抄襲他人試題答案、利用高科技手段作弊、替考等。
在高職學生作弊行為中,位居首位的是夾帶作弊,通常把資料制作成“小抄”,帶入考場,或是提前在課桌上、手上寫上相關內容考試時伺機抄襲。偷看抄襲他人試題答案,主要是通過傳遞紙條、透明膠來獲得答案。利用高科技手段作弊,主要是通過手機、無線耳機等通訊設備來獲得試題答案。替考是雇傭“槍手”替自己參加考試,或者自身作為“槍手”替他人參加考試。
2.考試作弊主體多元化、職業化
有一些考試作弊不僅是考生個人的行為,而是有他人協助,有計劃的作弊行為。這體現了作弊主體多元化。同時,一些替考的廣告滿天飛,致使一些學生不思進取,投機取巧。替考作弊行為越來越有組織性、計劃性,甚至出現了替考的中介職業,這體現了作弊行為的職業化。
二、高職學生考試作弊的成因分析
1.心理因素分析
針對當前高職學生的考試作弊行為,分析其心理狀態,可以從兩大方面著手:個體心理因素和社會心理因素。
個體心理因素有很多種,比如僥幸心理,學生們都知道考試作弊是學校嚴令禁止的行為,一旦發現就要嚴肅處理。但是有些學生抱著僥幸心理,認為自己考試作弊不一定會被發現。比如焦慮心理,許多學生都會在考前有不同程度的焦慮心理,他們擔心不能考出較好成績。有部分學生焦慮過度,就會采用考試作弊這種過激的方式。比如及格心理,有些學生平時不學習但是想考試及格,于是通過作弊的方式來達到目的。
社會心理因素也有很多種,比如功利心理,在學校里考試成績關系到獎學金、優秀學生、優秀干部的評選以及入黨等,成績成為評價一個學生是否具備某種能力或享受某種榮譽的關鍵因素。而社會上“唯分數、唯學歷”的社會評價體系也變相地助長了考試作弊的風氣。在這種功利機制的綜合作用下,考試作弊不是為了及格,而是為了獲得更高的名次與榮譽、為了找更好的工作,為了有機會繼續深造。在這些功利的驅使下,一些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一些學生干部加入考試作弊的行列。比如從眾心理,在大學校園里,很多學生開始并不想作弊,但是他們發現自己努力學習,成績卻不如那些不學習考試作弊的學生時,心理就開始失衡了,于是開始效仿。比如金錢心理,有些學生家庭經濟條件很差,學費要通過助學貸款,生活費要靠助學金、獎學金和平時打工才能獲得,這類學習成績往往很好,但為了獲得經濟利益會充當替考者。
2.社會環境因素分析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社會上也出現了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這也會影響到了學生的求學心態,部分學生就形成了不思進取、投機取巧的心理,作弊的想法也就自然而然的產生了;再加上在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下,片面追求考試分數,也導致學生過分看重分數,作弊也屢禁不止。還有些用人單位在招聘時對考試的分數或者一些資格證有特殊的要求,從而使部分學生急功近利,不惜作弊。每個學校對作弊都有明文規定,應該嚴肅處理;但是執行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有的學校規定,考試作弊一次,作留校查看處分,兩次開除學籍;但是學校往往考慮到學生的前途,過一年變現良好就可以撤銷處分。如果有學生達到兩次作弊,學校通常會先撤銷第一次作弊記錄,這樣學生就不會被開除學籍,這使得作弊率屢降不下。
三、高職學生學業誠信缺失的對策
1.進行心理輔導,加強學業誠信教育
結合高職學生自身的心理特點,進行心理輔導,首先對有作弊行為或有作弊傾向的學生進行教育輔導,使其認識到作弊行為是錯誤的、可恥的,要堅決杜絕這種行為。對于作弊的協助者,要教育他們懂得如何拒絕別人無理要求,幫人作弊是害人害己。除了個體的輔導以外,還必須要進行團體的輔導,讓學生對作弊行為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讓學生知道作弊行為是自欺欺人的偷竊行為。通過心理輔導要教育學生誠信要從平時的點滴做起并開設道德教育課程。除了課堂上的誠信教育,還需要帶領學生參與各種社會活動,開展誠信為主題的演講比賽、辯論會、座談會、主題晚會等等。
2.綜合治理考風,嚴肅處理違紀
高職的考風要好轉,教師起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嚴謹治學,從嚴治教,為學生樹立表率,以自己優良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影響學生,以端正教風帶動學風建設。教師在監考時,要盡心盡責,加強巡查,維護考場秩序,要把學生的作弊行為扼殺在搖籃里;一旦發現作弊,決不姑息。學校也要按照校紀校規對考試作弊進行嚴懲。
3.加強學風建設,創建誠信檔案
學校要大力加強學風建設,營造一種濃郁的學術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校要為學生建立一份 “誠信檔案”, 以學習誠信評價為主要內容,記錄學生參加各種學習、考試活動的誠信評價,除此之外,也可以記錄其它各方面的誠信評價,并建立誠信等級,作為學生各種獎項評選、入黨、推薦工作的依據。
參考文獻:
[1]付振書,張瑞霞,戰琨友,張庚靈. 從考試作弊談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缺失與重建[J]. 科技創新導報,2012(16).
(作者單位:無錫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