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秋季,廣東、山東、海南、寧夏四省區作為基礎教育高中新課程改革實驗省區,首批進入高中新課程改革實驗階段,2012年又有四個省區(河北、湖北、云南、內蒙古)加入新課改之中。
一
高考新課標卷到底新在哪里?我們通過研讀考試大綱,特別是把大綱版和課標版兩個版本的考試大綱進行對比分析,可以了解課標版的最新理念。兩者有著明顯的不同。
(一)原來的考試內容分五大板塊:“語言知識和語言表達”、“文學常識和名句名篇”、“古代詩文閱讀”、“現代文閱讀”、“寫作”。新課標高考卷分為六大部分:(1)現代文閱讀(9分);(2)古代詩文閱讀(36分);(3)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4)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5)語言文字運用(20分);(6)寫作(60分)。從考題的設置及分數的分布來看,新課標更注重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加大了對古代詩文識記理解能力的考查力度。
(二)現代文閱讀由原來的“能閱讀一般社會科學類、自然科學類文章和文學作品”變成必考題的“閱讀一般論述類文章”和選考題——文學類(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等)、實用類(傳記、新聞、報告、科普文章)文本閱讀。
(三)刪掉了考查“文學常識”一項。
(四)把原來的考查“名句名篇”放在了第二部分“古代詩文閱讀”中,這無形中告訴考生要考查“古代詩文的背誦”,刪掉了現當代詩文默寫的考查,且不再是二選一,2007、2008年是四個題選做三個,近三年都是必做題,而且選句涉及初中、高中教材及傳統文化經典,例如2011年考到了《論語·述而》(子曰:“三人行, 。擇其善者而從之, 。” )。
(五)從五年來的新課標考卷看,必考題是自然或社會科學文,考查能力沒有變化,仍然是“理解”和“分析綜合”能力。選做題的“文學類文本閱讀”一直在考查“小說”體裁的文章,選做題的“實用類文本閱讀”一直在考查“人物傳記”類文章。預計2012年高考語文卷也應該以此為模版,不會發生什么變化。
(六)選考題現代文閱讀考查的能力變成“分析綜合”、“鑒賞評價”、“探究”,增加了對“探究”能力的考查。文學類文本閱讀的“探究”能力要求:(1)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討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寫作意圖;(3)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實用類文本閱讀的“探究”能力要求:(1)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2)探討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寫作意圖;(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這是一個信號,要求考生有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某一問題,能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在考查考生答題方法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同時,還考查考生的內涵、人文修養和潛在的價值取向。
(七)語言文字運用中的“修辭”除原來高考考綱明確要求的八種(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外,還增加了“反復”。成語、病句、銜接、仿寫四個題型五年來很穩定,占十五分。2012年高考在題型上變化不會很大,只是在成語的考查上更關注熟語和俗語,在仿寫修辭上更注重比喻、排比、擬人、夸張等的運用,在仿寫內容上更注重學生對人文精神的理解。一部分題型和考試內容不斷變化并呈現出開放的趨勢。“語言文字運用”有一道題是不斷變化的。五年考了五種題型,命題靈活:2007年是用贊揚的語言概括保潔員董勁松的事跡(壓縮語段類),將推薦材料補充完整(表達得體類);2008年是將幾個虛詞插入文中適當的地方(連貫得體類);2009年是指出并改正一則文稿在表達上的五處不妥當之處(病句修改及得體類);2010年是為“感恩教育”評論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補寫內容(情景表達類);2011年是長句變短句(句式變換類)。2012年可能考到其中一個題型,也可能考到短句變長句、漫畫圖表類或新聞消息類等題型。
(八)作文在材料的選用上,時代性更強,甚至選用一則時事讓學生談自己的見解。關注社會生活,關注世道人心,關注勵志成長,這是高考作文立足現實的體現,也是高考指引當代年輕人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體現。如:2007年的作文,通過別涅迪克博士獲得法國科學界突出貢獻獎的事例,讓學生思考“創造需要什么樣的精神”;2008年的作文,通過放生小鳥的故事,促使考生和整個社會思考“人與自然的和諧”;2009年的作文,通過幾個高中生在街頭探討的一幕,引發“誠信與行善”的思索;2010年的作文,涉及人才成長的問題;2011年的作文希望考生就“中國變化”談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所以,我們要鼓勵學生寫真心作文,不套作、不虛假,要能夠記錄自己生活中的真情實感并有所感悟,對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問題能提出建設性的意見。結構上,鼓勵采用靈活自然的作文形式。語言方面,要求質樸、真實,不一定要做到雕章琢句、鋪排華麗。堆砌帶有濃厚人文氣息卻與中心無關的名人事例,都存在套作嫌疑。
(九)個別題分值有變化。古詩鑒賞(11分)較原來分值增加了3分;名篇名句默寫(6分)較原來的分值增加了1分,文本閱讀(選做題)共25分,分值增加了3分。
二
針對考綱的變化,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一)夯實基礎,強化識記,聯系課本,構建知識網絡,融會貫通。
(二)全面備考,重點訓練必考、常考題型,掌握答題技巧,強化解題步驟,規范答題思維。
(三)激活思維,體察內心,關注社會,關心國家,做社會人,敢于肩負新時代的責任。
只有研究高考方向,有正確的備戰策略,我們才能在2012年高考中知己知彼,百戰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