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通過對大學英語三級考試(湖北省英語水平應用能力測試)負面反撥作用的分析,發現只要合理改革該考試的模式,輔以大學英語老師的科學指引,則這類考試對于大學英語教學不無裨益。
關鍵詞: 英語教學 大學英語三級考試 負面反撥作用
1.引言
提起大學英語各類級別考試,廣大教師和學生深有感觸,作為目前唯一全國性的標準化考試,它無疑客觀地檢驗了語言教學的階段性效果,同時對教與學都產生了正面或者負面的反撥作用。大學英語三級考試(PRETCO)是由教育部批準成立的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委員會設計,供藝術類院校或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參加的標準化考試。根據《高職高專英語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以下簡稱《基本要求》),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普通高等專科教育的教學目標是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其英語教學應貫徹“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方針;《基本要求》同時也指出高職高專院校應把高等學校應用能力考試A級(Practical English Test for Colleges- Level A簡稱PRETCO)作為學生可達到的最終標準。我院是以傳媒藝術為主的高等普通本科院校,絕大部分學生都要參加大學英語三級考試,因此我嘗試探討克服大學英語三級考試對英語教學的負面反撥作用的措施。
教育界把測試對教學的影響稱為反撥作用。眾多的反撥效應理論中, Hughes(1989)認為反撥作用是指語言測試對教學過程所產生的正面或者負面作用,如果測試科學合理,則會推動教學與學習,否則就只會阻礙教學相長的進程。Alderson和Wall(1993) 指出,大型語言測試會影響教師的各類教學安排與態度,同時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進程和興趣,甚至會對學校管理者對于教學評估產生深遠影響。
2.大學英語三級考試對教學的負面反撥作用分析
我對2011年12月剛剛參加過大學英語三級考試的播音主持專業的69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合文獻綜述的分析,對該考試的負面反撥作用總結如下。
2.1對這種考試極度漠視。盡管69名學生都是藝術本科類的,通過大學英語三級考試是他們順利拿到畢業文憑的標準要求,可是有10多人(14.5%)居然缺考,雖然不排除這些學生自由散漫慣了,但根據我的了解,他們對自己的專業類別考試還是非常重視的。另外有10名學生表示對這類考試根本就是無所謂,也沒有復習,過不過就那樣,“裸考”通過了則是僥幸獲勝。難以相信有將近20%的學生根本就無視這樣的國家級英語考試的存在。
2.2考試設計不科學,實用性不大,與現實社會需求脫節。有20名(28.9%)學生表示大學英語三級考試根本就對他們將來的職業生涯沒什么促進作用。他們反映,一般情況下,日后他們用到英語的可能性不大,可是這類考試卻跟學位掛鉤。部分學生表示英語確實越來越重要,可是社會真正需要的是能聽懂、會用英語交流的人才,而三級考試根本就沒有多大的說服力。還有少數學生認為這就是應試教育卷土重來,課堂完全就是講解試卷,強化應試技巧,跟英語應用能力脫節。另外,學生還反映考試過程很僵化機械,試卷加鉛筆的模式容易讓那些不法分子趁機販賣答案,同時也讓很多學生產生了作弊的強烈動機,這讓那些認真備考的學生倍感委屈,無法體現客觀和公平。
2.3考試讓英語學習者更加迷茫。有11名(15.9%)學生表示大學英語三級考試非但沒有什么積極作用,反而讓自己對英語學習感到更加恐懼和迷茫。他們中學時代面對繁重的課業,整天埋頭學習,鉆研語法、詞匯等備考戰術,上大學了,仍然是老一套,本來對英語就很抵觸,社會對他們英語語言能力的要求卻是聽說交流技巧,他們也不知道究竟應該怎樣進行有效的英語學習,目的又應該是什么。
2.4考試讓老師們何去何從。我不想在此高談闊論關于英語學習讓國人耗費大量財力物力卻收效甚微云云,但是作為一名在一線講臺奮戰了十來年的大學英語老師,有時候真的覺得無比彷徨。偌大的教室,百余名學生歡聚一堂,他們為未來而來,可是他們中的很大一部分卻非常反感英語。我經常看到的是漫不經心的眼神和被逼無奈的表情。每年大學英語過級考試的前夕,課堂的各類安排不得不中斷,因為學生有這樣的備考需求,其他教學安排學生沒有興趣,語言課堂如果沒有學生的參與,則堪比老師的地獄。可是枯燥的考前復習又最終讓學生對英語課堂倍加怨恨,于是形成惡性循環,讓人無奈。
3.如何克服負面反撥作用
首先,對于即將畢業踏入社會的大學生,國家應該合理安排他們的課程體系,如果說英語只是部分用人單位考慮因素的話,就沒有必要全民學英語,而且是強制的。當然我們也需要全面科學地看待這個問題。胡學文等(2011)通過對各個層次的用人單位的社會調查,發現超過70%的用人單位要求畢業生有外語能力,但是他們最需要的是流利運用英語的交流能力,在目前別無選擇的情況下,大學英語三四六級考試仍然是他們參照的標尺。我以前的工作單位發生過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該校在廣大師生“英語學了沒用”的呼聲日漸增高的情況下,于2011年秋季下達了對于普通專科和藝術本科來年各類學生取消必修英語而改為徹底自愿選修的決定,結果超過92%的該類學生選了大學英語課,跟必修課沒什么差別。因此,取消大學英語課不太現實,可是學生卻實際上沒有多大興趣,另外,對他們將來工作的用處也不明顯。我認為,這應該是為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成為中國英語教學界的一塊心病卻遲遲沒有良藥的真正原因所在。可是問題總是需要解決的。胡學文等(2011)指出了除了要改革大學英語教學體系和模式外,更重要的是要有科學的測試評估體系。試想,如果大學英語三級考試(原本就叫大學英語水平能力測試)真正跟社會需求掛鉤,強調測試日常英語交流能力,附帶要求簡單的閱讀電文和撰寫英語郵件的能力,那么有了這把全中國的英語能力測試標尺,大學英語課堂體系和模式應該能夠走向合理化。
其次,我認為廣大奮戰在一線的大學英語教學工作者應該努力嘗試改革教學法,盡量讓大學英語三四六級考試揚長避短,對英語教學過程產生積極影響。比如在我的問卷調查中有5名學生提到通過該類考試能夠提高繼續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其實,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老師的引導作用至關重要,比如這樣的考試至少可以階段性地測試學生的英語水平,包括聽力和讀寫;更重要的是考試通過確實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自信心,如果后期的課堂上穿插英語聽說訓練,就會有“四兩撥千斤”的功效。總之,對于全國性大學英語級別考試,廣大老師們責無旁貸,需要消除學生的消極漠視態度,拿出十二分的熱情和責任,變換考試復習的方式,點燃學生為通過考試而努力學習英語的熱情,考試前期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有效指引,從人文教育的層面引導學生做公正客觀的考試人,教育他們考試舞弊的道德譴責效應,這同時也是大學英語教學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考試之后,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堂疏導,讓那些自信心高漲的學生進一步訓練和提高英語的多方面技能,讓那些在考試中失利的學生更加發奮學習。只有在廣大一線大學英語老師的不懈努力下,大學英語級別考試(包括三級考試)才能發揮它應有的積極作用,從而有效避免其負面反撥作用。
參考文獻:
[1]Hughes,A. 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 [M]. Cambridge: CUP,1989.
[2]Alderson,C.,Wall,D.. Does Washback Exist?[J]. Applied Linguistics. 1993,14,(2):115-129.
[3]胡學文,吳凌云,莊紅. 大學英語社會需求調查分析報告[J].中國外語,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