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教學要體現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掌握最基本的化學知識和技能,了解化學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作為一名初中化學老師,我就此給出一些建議。
1.激發學習動機,使學生的學習具有持久的動力。
動機是一切學習的原動力,它是推動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主觀因素,是學生學會學習的前提。老師應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其求知的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在教學中,老師可以通過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
1.1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眲撛O教學情境就是為了滿足學生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創設情境,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學習動機,讓學生主動參與,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獲取知識,實現自主探索性學習。
情境可以是一個魔術,如“燒不壞的手帕”蘸有酒精的手帕點燃后卻沒有燒壞,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增加學生大腦皮層的興奮度,使學生帶著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情境還可以是一個問題,如在學習物質的量時,我提出問題:“一瓶水中有多少個水分子呢?”讓學生感受到一種“有目的但不知如何達到”的心理困境,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愿望,也就順利完成了物質的量的教學。
1.2開闊學生視野,QQP0Y3HjQ3emC0duyLOFxg==培養化學學習興趣。
化學是一門至初三才開設的學科,旨在使學生掌握一些初級的化學知識,培養對學習化學的興趣。所以,在初中化學授課時,適宜用啟發式教育,通過讓學生自己查找一些相關的資料,解釋一些自然界中的現象。比如,關于“溫室效應”和“臭氧層空洞”現象的知識,教師就可以利用這種科普小知識,要求學生查閱一些課外資料,解答“為什么二氧化碳會造成溫室效應?”“地球大氣的臭氧層空洞是怎樣形成的?”等一系列有意義的問題。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還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良好動機,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
1.3建立發展性評價,培育學生的成就感。
興趣帶來成功,興趣促成成功。但還有更重要的一面是:成功培育興趣,成功促進興趣。因此,在教學中要通過讓學生經常獲得成功來喚起他們學習的熱情和興趣。而發展性評價,尊重和體現個體的差異,注重對個體發展獨特性的認可和積極評價,幫助每個個體認識自我,悅納自己,挖掘潛能,發展特長,最大可能地實現其自身價值。在這種評價體系中,學生一次次被肯定,成功的體驗不斷被強化,也就逐漸樹立了追求成功的信念。這樣,遇上難事就成了他們挑戰自己的機會,碰上失敗就會當成是需要作出更大努力的鞭策。
2.突出化學學科特征,更好地發揮實驗的教育功能。
要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我覺得利用學?,F有的實驗條件開展探究性實驗教學尤為重要,以實驗為基礎是化學學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學實驗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瘜W實驗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和技能,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訓練學生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價值觀。
實驗教學要求培養學生發展性學力,兼顧創造性學力的培養,并促使學生喜歡化學、贊賞化學。所以,可利用新教材中的學生實驗和研究性課題,多開展一些有趣的小實驗。化學實驗的教學和活動形式必須更多樣和多元化,化學實驗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
除上述之外,我覺得還可以發揮活動課和化學史教育的作用。開展課外化學實驗和家庭化學實驗活動,都有助于全面培養學生的化學實驗能力。
3.通過環境教學,培養學生珍惜資源、愛護環境、合理使用化學物質的觀念。
當今世界上最關注的問題是:人口問題,環境保護問題,能源問題。化學老師有責任教育學生形成珍惜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在初中化學教材中,有很多地方涉及環境污染、環境保護,在教學過程中,我緊緊抓住了這一有利的教材,對學生進行珍惜資源,保護環境、合理使用化學物質的教育。如初中化學教材中,有關空氣的教學中,涉及了空氣的污染和防治的教學,在關于水資源的利用和保護,在金屬的腐蝕等內容的教學中,我舉出大量實例,對學生進行環境教學,如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將會產生“溫室效應”,根據科學家研究:二氧化碳加倍以后將使全球地面平均溫度增加2—3℃,極地海冰融化,全球海面大幅上升,降水過程也將增加,而且分布并不均勻,隨之而來的全球生態系統也將產生巨大的改變。而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主要與人口增多、工業生產排放、地球綠色植被減少有關。如果當今社會存在的這一系列問題不解決,就會給人類帶來極大的危害。從而讓學生懂得了控制人口增長、處理工業廢氣排放、進行環境綠化的重要性。
4.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培養學生愛科學、用科學的精神。
理論來源于實踐,理論又必須服務于實踐。所以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原則,讓學生學以致用、學有所用,從而培養學生愛科學、用科學的精神?;瘜W來源于實踐又必須服務于實踐。
化學是一門實用科學,如何讓學生學以致用是教師在教學中應特別關注的環節。如:在氧氣的制取、性質和用途的教學中,我不僅讓學生學會了氧氣的實驗室和工業制法,懂得了氧氣的性質,更讓學生明白了氧氣的用途。通過播放教學錄像,讓學生在觀看錄像中,一一領會了氧氣的作用,氧氣的作用無處不在。又如在學習甲烷這一課時,涉及了沼氣的運用,我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學習了相關的知識后,專門舉行了一次參觀本地一個文明村的沼氣池建設及沼氣的運用實況,讓學生通過參觀學習,進一步感受了沼氣的運用的好處,從而產生了努力學習化學,今后服務于生產生活的志向。
5.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師要為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創造一個適宜的環境,在教學工作中竭力提倡創新,善于接受學生新的合理化的建議,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和能力,養成創新習慣,形成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