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現今社會教給學生們的知識越來越多,學生的時間是有限的,怎樣切實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效率,為學生增效減負?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學案一體化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手段。但新事物的產生必定利弊兼備,需要教師清楚認識到教學案一體化的利與弊的兩面性,揚長避短,合理使用教學案,實現教學案的一體化。
關鍵詞: 教學案一體化 設計和使用 利與弊 對策
教學過程的實質是交往,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1]。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們在不斷地轉變教學觀念,探索教與學的方式,摒棄傳統的“滿堂灌”,還課堂于學生,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合作。2009年江蘇省提出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規定“嚴禁中小學組織任何年級學生在節假日集體上課”,蘇州市補充規定“嚴禁延遲放假,嚴禁以任何形式補課,嚴禁提前開學”。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大為減少,教師授課時數較之前受到嚴重壓縮,迫使教師們探索有效的教學方式來適應新形勢。尤其是高中數學課時數的減少,給廣大高中數學教師出了一道難題,我身為高中數學大軍中的一員,深感時間的緊迫性。如何讓教學質量不受影響?如何實現教與學的有效結合?如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仍需在教與學的方式上做文章。在數學教學從粗放型向精細型轉化的趨勢下,教學案一體化應運而生。
1.一體化的教學案的設計與使用
何為教學案一體化?我認為:教學案一體化就是把教師的教案與學生的學案有機結合,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共同使用一體化的教學案的過程。教學案一體化既方便教師的教又方便學生的學。
如何設計一體化的教學案?教學案的制定需要集體的智慧。教學案的制定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設計原則,依據《數學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生源,集體研究,確定教學方向。由備課組長負責,分工合作,定任務,定計劃,安排章節授課課時,提前布置,精心準備。將備課組分成若干小組,分別負責每一章節的教學案設計,并且落實到個人編寫,再由骨干教師負責把關,逐個落實教學例題,練習,課后鞏固練習,整體控制教學方向。教學案在word中設計,以試卷的形式出現,便于學生使用。新授課、習題課、試卷講評課等教學模式的多樣性使得教學案的編制具有一定的靈活性。
如何使用教學案,實現教學案一體化?教學案一體化需要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結合。教學案只是對教與學的基本框架的構建,教師仍需根據本班的學生進行第二次備課,合理利用教學案的內容實施教學,有效引導學生完成教學案設置的問題或練習;學生則根據教學案的內容進行問題思考、習題演練,有效地完成教學案。課后教師對使用的教學案進行適當的批閱,檢查學生的完成情況。
2.教學案一體化的利與弊
新事物的產生需要在不斷摸索中逐漸成長,最終趨于成熟。我從事教學案的編寫與使用教學案進行教學已有多年,在使用的過程中,感受到教學案一體化較傳統教學的優勢,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對學生的“減負增效”,但教學案一體化還沒有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仍有不少負面影響。因此,我們仍需要不斷研究、改善。
2.1教學案一體化的優勢
與傳統單一化的教學設計或學生學案相比,高中數學課堂實現教學案一體化具有明顯的優勢,這種優勢突出體現在教與學的方式的轉變,提高了課堂的效率,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加強了備課組成員間的交流。
2.1.1教學案一體化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滿堂灌”現象比較普遍,學生都是被動地聽,被動地學,最終只是學會了老師所講的數學。《數學課程標準》提到: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應只限于接受、記憶、模仿和練習,應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學習數學的方式,這些方式有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教師引導下的“再創造”過程[2]。在教學案一體化的設計過程中,“學生活動”要求學生能主動發現知識;“例題講解”要求學生經過老師點撥后掌握一定的解題方法,促進解題的規范化;“變式訓練”要求學生主動動手實踐,對課堂所學知識及時鞏固;“問題提出”讓學生積極思考,拓展思維;“空白留出”讓學生總結規律等。
如在《三角函數的圖像與性質》的第一節課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認識正弦函數與余弦函數的圖像,進而掌握它們的性質。教學難點是如何借助正弦線畫出正弦函數在[0,2p]上的圖像。
正弦曲線對學生來說是完全陌生的。對于這個“難點”,需要老師花大量的時間去引導,并且鼓勵學生作出完整的圖像。只要學生掌握了正弦函數的圖像,其性質就迎刃而解了。如果教師僅僅借助于多媒體展示一下圖形(即使是相當完美的動態效果),學生對曲線的認識不深刻,作出的圖像就會千奇百怪。
于是教學案設計為學生畫好標準的平面直角坐標系和單位圓,學生在教學案上畫,老師在黑板上畫,師生共同體驗作圖過程。讓學生親自動手,讓學生感受正弦曲線的走勢,從而有效掌握正弦函數的性質。
教學案一體化真正使教師的地位發生了轉變,由單一的傳授者轉變為組織者、引導者,并要求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成為學習的主體,變“學會”為“會學”。師生之間地位平等,學生從老師那學到一定的數學解題方法,同時,通過思考,結合自己所學的知識,實現創新,構建出新的解題方法,從而給老師一定的啟示。
2.1.2教學案一體化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為學生減負增效。
高中數學課堂容量大、節奏快,除了課本的內容,老師經常會做一些補充,還需要學生進行當堂訓練,以加強鞏固。因此,學生一方面要接收新知識,另一方面又需要抄寫大量例題,以便課后復習,就無暇思考。經常一堂課的內容既不能消化,又不能及時鞏固,導致所學的知識半生不熟。長此以往,導致惡性循環,數學越學越難,甚至心生恐懼。老師也難以從課堂上發現學生的問題,無法有效地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數學學習需要一定的實戰經驗,我們不講“題海戰術”,只研究有效練習。學生只有得到一定的訓練才能有效掌握知識。
如在高三復習課《直線與圓錐曲線的位置關系》上有這樣一題:
設橢圓C:+=1(a>b>0)的左焦點為F,過點F的直線與橢圓C相交于A,B兩點,直線l的傾斜角為60°,=2,求橢圓C的離心率.
解: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