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現代英語教學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提出了高要求,而網絡環境為閱讀教學提供了豐富方便的資源。本文分析了網絡環境下閱讀教學的優越性,網絡閱讀資源庫的構建措施,以及網絡環境下閱讀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 英語教學 網絡環境 閱讀教學
為提高綜合閱讀能力,英語教材的編撰已在話題、語篇、詞匯等多方面進行了嘗試與改革,已具有相當高的科學性。然而文章和閱讀材料更新慢,閱讀量不足,題材拓展面相對狹窄,制約了學生英語應用水平的提高。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結合教材主題,尋找增加富有時代氣息的真實性材料、符合中學生認知規律、難易度適中的語篇,進行閱讀教學豐富和拓展英語教學就尤為重要、迫切。傳統的媒體,如書、報、雜志等,固然能提供不少適當的材料,但遠不及運用現代化的網絡技術那么方便快捷。
一、在優越的網絡環境下進行閱讀教學
當代信息社會明顯的標志是信息采集得全面與快捷。由于網絡資源較多是建在英語語言平臺上的,在網絡環境下的英語泛讀教學可謂得天獨厚。歸納來看,它有以下三個優越性。
1.廣泛性:類型多樣,內容全面。網上資源內容上有文化、體育、保健、娛樂、歷史、地理、生物、科技、環保等多方面知識;在形式上則有新聞報道、報紙雜志、原版讀物、圖片圖表、分析推理等。它幾乎涵蓋了教材涉及或學生關心的所有話題,且可從多種角度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共享性:檢索快捷,方便整合。大中型網站一般都有快捷的搜索引擎系統,速度快捷的搜索引擎極大地方便了選材的學習。只要確立主題或材料類別便可迅速找到所需資料,經過整合后,就可實現區域性的資源共享。
3.即時性:材料新穎,更新方便。教材中的閱讀材料往往過時,而網絡上不斷更新的動態數據可以為學生提供最新的相關資料,這會使學生領會到通過閱讀了解熱點問題的樂趣。
二、建立網絡泛讀資源庫
網絡化的泛讀教學要先期建立適合中學生需要的網絡閱讀資源庫。網絡閱讀資源庫所需的物質準備是由能連上Internet的教師用機及與校園網相連的一定量的學生機。教師通過搜索選擇、下載網頁、制作鏈接后可在短時間內做一個簡易的雙層網站。過程可分以下三步。
1.確定主題。閱讀教學的選材應當緊緊扣住教材。人教版中學教材的主題基本覆蓋學生的知識結構,如文化體育、風俗傳統、人物傳記、歷史資料、科學發現、名勝古跡、環境保護,等等,缺乏的是不能多角度多層次多時機地提供素材。這就需要教師根據進度結合所學的內容確立泛讀的主題。
2.搜索下載。較窄的主題可以采用大型搜索引擎,但一個相對寬泛的主題則應選擇分類的網站進行查詢,這可避免在數千個甚至數萬個結果中進行二次選擇,節省大量的時間及精力。
3.材料整組。網絡內容的難度未必適合中學生閱讀,所以下載后,教師應進行篩選,本著科學性、多樣性、趣味性的原則選出合適的網頁或文章,然后根據意圖進行加工(如注解、替換部分生詞、設計閱讀任務等)。我們還要根據所選材料的個體特征確定其篇幅、位置與鏈接次序,常用的材料排序是按照pre-reading(閱讀前)、while-reading(閱讀中)與post-reading(閱讀后)進行的。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教材的理解、補充文化知識,又可以通過調動閱讀的自主性逐步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和水平。
三、如何進行在網絡環境下的閱讀教學
網絡環境下的閱讀教學應當提倡任務驅動下的多層次、多維度的教學策略,突出思維的參與度,培養學生主動尋找信息、綜合分析材料的能力,因為閱讀教學就是突出語言的工具性,通過閱讀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的。
1.實施任務性的策略。根據任務型學習理論,語言的習得應當是有目的的交際活動。任務驅動策略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學生通過思考、合作、競爭,在完成任務中體驗成功的愉悅,可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任務應是多時機、多層次的階梯式的,由易到難、由淺表性理解到綜合性領會。教師可通過設計任務交代每次閱讀的目標,然后給時間讓學生閱讀、思考乃至討論合作,做出解決任務的構想,最后由學生做出匯報。
2.訓練閱讀技巧。閱讀是一個積極主動地理解與接受信息的過程,也是一種復雜的智力活動。我們可從下列幾方面著手訓練閱讀技巧。
(1)學會搜尋信息。給學生一些關于細節性的問題,鼓勵學生通過略讀或跳讀迅速搜尋答案。
(2)學會猜測詞義。閱讀中的生詞是影響讀速的重要因素,在重組材料時應有意設計生詞障礙,使他們既可從上下文或是構詞法得知詞的意思,又可以僅猜到詞義的類別。
(3)學會識讀圖表。圖表是一種承載信息量較大的常用語言形式,全讀是沒意義的。可以設計分類統計或是數據分析的任務,要求學生迅速定位查詢,說出結果。
(4)培養語篇分析能力。語篇分析能力的培養是閱讀教學重要的目標之一。教師可從四個方面設計閱讀任務、引發討論,從而培養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給出(或選出)材料的主題或標題;說出作者的寫作意圖與情感傾向或態度;根據材料中的相關事實的結果做出符合邏輯的推斷;結合個人的生活體驗對材料中涉及的事實進行適當的評價。
四、教師該如何應對網絡環境教學
教師是進行網絡環境泛讀教學的組織者,教學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策劃能力。除了業務能力、理論水平、人格魅力、情感態度等這些傳統意義上評價教師的標準外,網絡環境下的閱讀教學對英語教師也有更高的要求。
1.具有開拓創新的工作熱情。網絡環境教學仍然是一個全新的課題,沒有什么現成的模式可供借鑒,它需要付出比傳統教學多得多的精力與耐心。技術的掌握、理論的鉆研更需要大量辛勤的工作,沒有努力開拓創新的工作熱情是不可能嘗到成功的滋味的。
2.擁有網絡教學的理論基礎。在網絡環境中,教師是網絡資源的設計者,是學習目標的引導者,也是學習群體的協作者。師生之間是平等民主的合作伙伴關系,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應當在“任務型”學習理論的指導下創設豐富的閱讀情境,設計合理的激勵性閱讀任務,給出積極的學習評價。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提高學生獲取信息、分析問題和評判思想的能力。
3.網絡開發水平是創建與利用網絡資源的基礎。掌握一定的網絡開發水平是十分重要的,如:掌握計算機基本操作系統的使用;掌握網頁下載、設計與制作的基本技術;具備網絡系統安裝、運行與維護的基本能力;掌握ASP/CGI動態網頁后臺發布系統的操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