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混合式教學是將傳統教學模式與數字化或網絡化教學相結合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它結合多種教學法的優勢,整合教學資源、教學內容及教學策略,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優化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鍵詞: Blending Learning 小學英語 課堂教學
1.引言
自2001年開始興起于教育技術界和培訓界的混合式教學倡導各種教學法的有機結合,將傳統的教學法和信息技術相結合,既緊跟時代,又重新詮釋了教育活動的各個構成要素。
2.混合式教學簡介
Blengding Learning“強調的是在恰當的時間應用合適的學習技術達到最好的學習目標”[1]。何克抗指出,所謂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e-learning的優勢結合起來。也就是說,既要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3.運用混合式教學需考慮的因素
在將傳統課堂教學(c-learning)與數字化教學(e-learning)相結合的過程中,我們尤其要考慮以下因素。
3.1學習內容的選擇。由于混合式教學重視體現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因此教學內容既要緊扣課程知識點,又要結合學習者的學習水平,同時考慮網絡因素,合理而恰當地設計問題,以使學生利用互聯網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或提出假設。
3.2教學方法的選取。無論是采取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還是運用同步學習和異步學習的模式進行教學,或是多種媒體的混合,教學都旨在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多種教學方法的恰當運用和合理整合,要求教師具有豐厚的教學法知識,同時具備先進教育技術知識和對媒體的使用知識。
3.3學習者因素。小學生處于9—12歲的少年時期,是獨立性與依存性交錯的時期(南國農,1995)。混合式學習模式的應用順應了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多媒體課件的應用正好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圖像、聲音等視頻和音頻資料,有利于調動他們視、聽等感官的參與,有利于他們的學習和探究。在線學習還可以縮短與教師的距離,增加與教師交流的機會,從中體會到教師作為朋友的樂趣。
3.4教學環境的因素。由于混合式教學充分整合各種教學資源,如,運用視聽媒體(幻燈投影、錄音錄像)、計算機輔助教學(CAI、IP、網絡課程資源等),因此,教師可以選用課堂輔助設備。再者,作業的布置要結合現有的教學設備和媒體設計,既結合混合式教學的原則和要求,又顧及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
4. 課堂教學過程
以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為指導的混合式教與學,提出了在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教學結構。課堂教學是將混合式教學的理念運用于實際教學的關鍵環節,對整個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根據對相關文獻資料的整理,將blending learning應用于小學英語課堂中,我們需要著重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4.1學習動機的激發和維持。教師課堂講授與多媒體投影儀的結合,配合相關視頻、音頻、圖片等,以調動學生多方面感官參與課程的學習。任務型學習與體驗式學習的配合使用,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體現。學生不再是知識的接受者,而是課堂的主角、知識的探索者。
4.2課堂內容的重點與難點。借助PowerPoint,將重、難點的內容以動態的形式呈現給學生,教師輔之以詳細而明了的講述,確保大部分學生理解后,組織鞏固活動,著重訓練這方面的內容。而對于接受能力較慢的學生,可做進一步的說明,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準確把握和正確運用。
4.3課堂討論、交流、答疑(協作學習與自主學習結合)。這是在課堂中應用混合式教學的中心環節。協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了討論和交流的平臺。借助網絡資源設計活動,激勵學生使用重、難點內容進行討論、答疑。教師的參與和對課堂的調控可促進學生對問題的深度思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有利于促進新知識的生成。
4.4課堂小組協作研究成果匯報。小組成員討論、交流后,將討論結果進行匯集,并派出代表向全班進行總結。這可以提高其語言表達的流利度,也鍛煉他們對語言的使用能力。在成果匯報時,小組成員可以進行補充和說明,其他學生也可以適時提出疑問。通過這種課堂活動的開展,可以促進學生知識的建構和遷移。
4.5課堂評價。這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一環,是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關鍵一步。在總結整個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一起回顧本堂課的優點與成功之處,反思課堂中出現的問題,并找出應對策略。在這里教師可適當多加點評學生的活動與表現,維持其學習興趣,并鼓勵學生在課后繼續進行資料的整理和再整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協作學習的能力。
5.結語
在課程整合理論和任務驅動教學思想的指導下,將混合式教學具體運用于小學英語教學中,旨在信息化的教學環境中探索新型的教學模式與學習方法,讓教者和學者充分感受信息技術在促進知識的構建和遷移方面帶給我們的強大影響。然而,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我們仍然需要不斷反思以下問題:①良好的問題情境的創設;②教師在問題解決過程中角色的轉變;③教師對學生問題解決完成情況的適時、適當評價;④多媒體教學設備在課堂中的合理使用。
參考文獻:
[1]Harvi Singh and Chiris Read, Centra Software A White Paper. Achieving Success with Blended Learing, http://www.centra.com[DB/OL],2005-7-9.
[2]何克杭.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展[J].電化教育研究,2004,(3).
[3]黎加厚.http://www.jeast.net/jiahou/archives/000618.html [EB/OL].
[4]南國農,李運林.教育傳播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5]易維.混合式學習系統的設計、開發和應用[J].開放教育研究: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