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課的根本任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增強體質,同時使學生掌握鍛煉身體的知識和方法,培養從事體育活動的興趣,并結合體育教學進行共產主義道德品質和作風的教育。這一任務的完成,主要是通過學習各專項體育項目的技術動作實現的。而各類運動項目中的任何一個技術動作,都有它的結構特點、運動規律和特定的“規范”要求,這些特點、規律和“規范”要求是由人體結構及機體活動的客觀規律和運動力學的原理所決定的。那么,學習和正確掌握體育技術動作對青少年來說顯得格外重要。因為青少年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富于想象,求知欲高,對新鮮事物敏感,興趣廣泛,愛活動;生理上表現為神經系統興奮性高,模仿能力強,掌握動作快,容易形成動力定型。在課中加強技術動作“規范”教學,不僅能促進學生身體形態的正常發育,增強體質,而且有利于建立正確動力定型,為提高運動技術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礎。
加強技術動作的“規范”教學,要抓好以下四個環節。
一、講“規范”
講“規范”,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的最初階段,把每個動作的“規范”向學生講清楚,使學生在理解和掌握動作的過程中有科學的依據。因此,講“規范”是誘導學生掌握正確“規范”動作的向導。為此,教師必須從理論上吃透教材,真正弄懂動作的原理,掌握動作的實質和規格,從實際出發,注意學生的接受能力,簡明扼要,深入淺出,形象生動,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思維能力的提高。
二、做“規范”
就是要求教師的示范動作做到“規范”化。如果說講解動作“規范”是誘導學生對動作具有抽象的概念的話,那么“規范”化的示范動作則是使學生由抽象的概念深化為直觀的感受。從生理學的觀點說,即使學生各種感受器官在講解所形成的感性基礎上進一步相互作用,以接通大腦皮質的相應中樞,進而指揮肌肉協調活動,更好地建立形象概念和完成實際操作。所以說“規范”的示范動作具有深刻的感染力,有利于學生直觀地模仿。這也是在體育教學實踐中對體育教師的特殊要求,教師應在動作“規范”上下工夫,扎實掌握正確的動作“規范”。體育教師應該像一位優秀的影劇導演,有豐富的生理知識和逼真的表演技巧,才能誘導演員進入角色,讓他們逼真地仿效,從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教“規范”
就是要求教師根據動作的結構,從實際出發,分步驟教學,選擇恰當的教學手段,并貫徹到組織教學的全過程中。當然,任何一個教學步驟與手段的選擇與確定,都必須注意學生的實際情況。只有做到每一個環節的教學都符合學生實際,才有助于學生掌握“規范”的完整動作。做到這一點的前提,首先是教師掌握正確動作的結構原理,在此基礎上加強教學研究,提高對每個規范動作的教法水平。只有教法合理,教學手段符合動作“規范”和學生實際,才能縮短學生掌握動作的時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練“規范”
正確“規范”動作定型的形成是多次重復強化而建立的一種條件反射。為此,在教學全過程中,要保障有足夠的時間嚴格地按“規范”要求練。其中“嚴”是練的關鍵?!皣缼煶龈咄健保笆炷苌伞?,只有嚴格要求,反復多練,才能做到動作“規范”化的定型。
在“規范”化的教學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些錯誤動作,防止與糾正錯誤動作的關鍵在于掌握學生情況(如性別、年齡和心理特征、身體條件、身體素質、原有的基礎和當前的精神狀態,以及所處的掌握動作的具體階段)。教師只有確實地掌握學生的情況,才能選擇正確教法,才有助于分析和掌握產生錯誤的原因,并給予糾正??刹扇∫韵路椒?。
?。ㄒ唬┲貜椭v解示范法。即重復講解與示范“規范”化的動作,使學生重新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正確的動作規范是衡量動作正確與否的客觀標準,教師只有在理論上和實踐上真正掌握了正確的動作規范,才能分辨出正確與錯誤的動作。
?。ǘ娀_動作法。即重復練習正確動作。隨著正確動作重復次數的增多和時間的延長,“消退抑制”加強,正確的動力定型逐步建立,錯誤動作便可逐步糾正。
?。ㄈ└淖兙毩晽l件法。當學生因在正規條件下練習產生緊張情緒而出現錯誤時,可以改變練習條件進行教學。
(四)采取輔助器材糾正法。如:籃球投籃出手后弧度低,可以在高空掛線或吊物,使球通過物體以增加出手角度,達到提高拋物線的目的。
(五)信號提示法。即采取語言或其他信號提示學生。如:當學生做籃球交叉步持球突破動作側身不夠時,可以增加防守隊員,并有意用手打球,迫使突破隊員側身護球。當發現學生突破后蹬地力量不夠而影響速度時,教師可以用手推拍其臀部,給予外力助速等。
(六)對比法。把學生的錯誤動作與“規范”動作進行對比,以此啟發學生思維分析,增強鑒別錯誤與正確動作的能力,從而誘導學生開動腦筋,主動自覺改正錯誤動作。
總之,在中學體育課籃球教學中,預防與糾正錯誤動作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一旦發現錯誤,就要及早抓住并分析情況,采取合理糾正手段,就能收到顯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