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現代教育技術在高中化學課堂中的運用既能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又能有效提示化學反應過程和化學規律。通過現代教育技術教學,學生不僅不斷拓寬了知識視野,而且激發了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 現代教育技術 高中化學教學 學習興趣 教學效率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日趨廣泛?;瘜W是一門基礎自然科學,它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手段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很大的助益。
一、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強化課前研究
課前研究是講課教學的準備,只有課前研究進行充分,才能上出高質量的課,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例如,我備(氨氣》這一節課時,從網上下載了氨氣溶于水的噴泉實驗模擬動畫、氨氣分子結構模擬動畫、氨氣與酸反應的實驗模擬動畫。然后把這些組件插到我的課件中,充實了我的課件,使我的課件既有內容又生動。最主要的是大大縮短了備課的時間,充分發揮了資源共享的作用。所以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收集整理化學教學內容和信息,從中選擇或借鑒對教學有用的東西來充實化學課堂,提高課前研究的質量。
二、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教學過程
新課教學是教學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許多化學現象、化學概念、化學反應、化學規律都要求學生在學習新課時有一個正確的第一印象,這樣可以避免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造成認識上理解上的模糊或錯誤。在講授新課時,利用計算機現代教育技術技術,運用文字、聲音、圖像來刺激學生和調動學生多種感官,以多種方式,不同的表現手法對新授課的內容進行加工,生動、有趣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充分認識化學現象、化學反應及規律。同時,計算機現代教育技術技術還可以加大傳輸的信息量,提高信息傳輸的質量,實現課堂的優化組合。
三、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學習總結
復習是教學中十分重要的環節之一。復習課一般應將該章知識的內在關系、外在異同和與其他章節的聯系、差別展示給學生,讓學生知道這些聯系及差別。傳統的復習課是老師一邊講一邊將這些聯系板書在黑板上,這樣往往耽誤了許多寶貴的課堂時間,而且會打斷學生的思路,不能達到預期的復習效果。利用計算機現代教育技術技術可將知識結構事先用軟件輸入計算機,復習時一邊講,一邊逐步把知識結構顯示出來。及時幫助學生歸納和總結所學知識,在頭腦中形成知識框架,網絡結構,使知識系統化、結構化。
四、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深化反饋檢測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速率快、交互性能好的特點,對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和檢測,可對學生的思維過程、方式,結果的正確與否給予立即判斷,以矯正思維過程。調用計算機題庫中的試題,學生可以直接在計算機上練習或考試。練習或考試完后,學生可以調出參考答案,及時找出問題所在,達到老師面批的效果。教師也可以利用計算機來編擬試卷,可隨時修改,隨意排序,控制題目的難易程度。教師還可以利用計算機數據庫軟件,幫助分析試卷、分析成績。通過各種成績數據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采取措施彌補不足,強化優勢。
五、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情境
化學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不斷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必須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精心創設情境,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提出的問題可以是學生在預習過程中產生,也可以是在作業過程中出現的,將這些問題及時拿出來和全班同學一起思考分析。
六、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注意事項
?。ㄒ唬├矛F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手段不能排斥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是經過長期的實踐和研究所總結出來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當前的教學模式仍不可能脫離傳統的教學手段,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手段只能作為“輔助”的作用,而不能完全替代傳統教學模式。
?。ǘ├矛F代教育技術必須具有科學性??茖W性是自然科學首先必須具備而且是最重要的性質,離開了科學性,也就失去了自然科學立足的根本。因此我們要設計課件時一定要注意不能犯科學性錯誤,否則不但不能達到輔助教學的目的,反而會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
?。ㄈ├矛F代教育技術課件不能刻意追求動畫?,F代教育技術課堂輔助教學只能為實現課堂教學的目的而服務,不能刻意追求三維動畫的演示。當前有一種相當普遍的認識,認為一個現代教育技術教學課件必須有動畫,若課件中沒有動畫的演示,則此課件的檔次就不高,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因為現代教育技術課件只是為課堂教學服務的,應以完成課堂教學的任務為第一要素,如刻意追求三維動畫的演示未免有些舍本逐末,況且三維動畫不能替代真實的模型。
通過學生們動手、動腦,改進和創新的實驗裝置,既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在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又使學生真正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切身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高中課堂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是新課程提高教學的必然途徑,是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有效手段。當然,任何事物都有其所長,亦有其所短,揚長避短,只有合理運用教學手段,才能達到教學目的。只有這樣,才不會違背教學的初衷,最大限度地使學生全面發展,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要。
參考文獻:
?。?]中學數理化教學.中國和平出版社,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