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文化是伴隨城市化建設進程而涌現的新生事物,是都市文化建設的基石,是社區建設的靈魂。要建設現代化新興城市,基礎在社區,要營造社區現代文明,社區文化建設首當其沖。社區文化建設如何加強,怎樣推進,就成了我們當前必然研究的課題。
現今,我們菏澤市社區建設剛剛起步,社區文化相對薄弱,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思想觀念上,對社區文化的概念、地位和作用的認識還未真正到位;二是在資源利用上,對社區擁有的館、站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機關文化、家庭文化等資源未能得到有效整合;三是在組織管理上,對社區文化建設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相對不足;四是在參與層面上,社區文化因活動缺乏針對性、吸引力和影響力,使廣大居民對社區文化關心和參與還沒有成為自覺需要。
針對上述情況,筆者認為,社區文化建設既需要理念創新,也需要內涵創新和模式創新。通過創新發展,發揮社區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從而夯實都市文化的基石,營造現代文明新氛圍,使之成為推進城市化建設和經濟社區跨越式發展的新動力。
一、理念創新
社區文化建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城市化進程中最基層的綜合性文化新組合,是社會發展到今天所面臨的新實踐。要搞好社區文化,就不應為過去的許多思想框框所限制。
社區文化在屬性上有別于群眾文化,在功能上并非單一的居民文化生活,在形式上也不盡是組織開展一些文化活動,在內涵上更非單一的娛樂、健身、休閑的狹義文化。它應該是以社區為依托,以社會多向交流為對象,以文化活動為載體,以宣傳黨和政府的路線、方針、政策為宗旨,以提高市民文明素質達到社會各階層和諧共處為目標,以社區個性為特色的綜合性基層文化的新型組合。它應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是“現代先進、凝聚人心、服務居民、促進穩定”;其運作方式是“政府推進、社區主辦、各方參與、市民自助”。特別是要創造一些網絡化的組織結構,讓社區互相陌生的人們盡快熟悉起來,增加親和力,加快親民、利民、悅民步伐,這方面社區文化有著其他形式和手段無法替代的作用。經濟發展是形,文化繁榮是神。社區文化就像一只無形的手,緊緊地凝聚著人心。由此而產生的效應,正是推動城市化建設和經濟社區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力量。
二、內涵創新
社區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和終極目標是提高人的生活質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特別是發展中的新興中小城市,隨著人口規模的膨大,新社區一個又一個誕生,新社區兼新市民,大家都來自五湖四海,若沒有社區文化的內涵創新,新鮮活潑的社區文化就建立不起來,弄不好這個社區就會成為社區文化的“死角”或“沙漠”。社區文化凝聚人心的作用也將大打折扣。
社區文化內涵創新的關鍵,在于讓廣大市民成為文化的創造主體,激發和調動社區人的自主意識、鼓勵自我策劃、自我組織、自我開展活動,推出一系列貼近市民、貼近生活、寓教于樂的文化活動。應當把“文化進社區與社區辦文化”結合起來,把“建設社區文化與培育社區精神”結合起來,從當前我市社區文化建設的實際看,除繼續開展原有一些活動外,還需從以下三方面去拓展。
首先,要注重知識型和信息型的文化建設,積極創辦集閱覽、休閑、人際交流、信息檢索于一體的社區圖書室,使之成為居民身邊的“學校”、“閱覽超市”和“社區信息港”。積極為社區人群創造學習科技、文化、法制等方面知識的良好環境。
其次,要發揮市藝術館、文化館、街道文化站的主渠道作用,幫助和指導開展富有新意、群眾歡迎的社區、小區、樓道、家庭文化活動,比如“文化家庭”評選、“社區一日”攝影、“社區之歌”創造演唱、社區廣場演出、社區格言征集、特色樓群創建、社區精神討論、“社區文化建設大家談”、演唱會、各類文體比賽、社區之間文化交流等。特別是要注意增加社區內的重要經濟活動(如展銷會、廟會等)的文化內涵和社區特色,最好是“社區文化搭臺,地方經濟唱戲”。
再次,讓社區內所有的人和諧共處、歡樂融洽是社區文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在組織社區文化活動時,要盡可能地、有意識地融入不同的人群,千萬不要忘記外地來的打工的人們和落戶的企業,讓他們在各種社區活動中體會到特別的溫暖、安全和融洽,增強主區居民之間的認同感和外來人員的歸屬感。要樹立這樣的意識:只要是生活、工作在本社區的人,不論居留時間長短,大家都應親如一家。只要充分發揮社區文化在建立良好人際關系方面的積極作用,就可達到這一目的;只要這樣做了,就能使招商引資的軟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
三、模式創新
社區文化建設要走“縱向聯動、橫向聯手、共建共享、互相互動”之路。
社區文化建設政府包攬不得,政府只須負責規劃、指導、評估、推廣和獎勵方面的事宜,要讓社區內的單位和個人作為社區文化建設的主體,要積極探索其社會化運作機制。具體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去實踐。
(一)抓好網絡建設,完善社區文化管理機制。在這方面首先要政府加強領導,做好指導、協調、規劃、組織社區各成員單位共同參與社區文化建設、管理工作,盡快完善運行機制。其次是發揮社區自治機制,加強居委會與社區成員單位的“共建”工作,鼓勵社區成員單位的文化設施向社區免費或低檔開放,實現資源共享。再次是精心設計活動載體,以增強社區文化的活力,提升社區文化的檔次,深化社區文化的主題。
(二)加強隊伍建設,注重社區人才培養。在這方面,首先是政府要解決社區文化干部的編制問題,抓好處街道文化站的建設,招聘年輕有為、熱愛文化事業、具有社區文化組織和活動能力又有文藝專長的優秀人才,作為社區文化建設的骨干。其次要充分發揮生活在本社區的文藝界人士的作用,組建社區文化指導員隊伍,培養一批具有奉獻精神的文化熱心人和青年文化志愿者,作為社區文化的主力。再次要把社區文化活動與培訓社區文化人才結合起來,在活動中發現和培訓文化人才,使社區文化隊伍逐漸壯大。
(三)打造文化亮點,推進社區文化主題品牌。在這方面,首先要考慮的是特色品牌,要把富有傳統的文化做活做大,形成氛圍。其次要開展具有社區個性特點的“一區一品”創建活動,在充分挖掘和利用本社區文化資源的基礎上,通過篩選、提煉、培育、升華,創建富有地域特色的社區主題文化,成為社區的亮點和品牌。再次要根據社區群眾的文化需求,著眼于增強主區凝聚力的需要,不斷創新、豐富、調整社區文化活動,特別要注重大眾參與性特別強的廣場文化、娛樂和體育活動的開展,從而為倡導現代文明生活,提高市民綜合素質做出積極的貢獻。
(四)整合社區資源,促進社區文化繁榮發展。在這方面,首先是社區居委會在配合政府做好社區文化體育的硬件設施規劃建設的同時,積極運用市場機制,探索社會投資辦社區文化的新路子,按“共建共享”和“互惠互利”的原則,以保障投資者的利益回報。值得一提的是,社區文化建設也可以通過招商引資的途徑,吸引外資投入,以推動社區文化的發展。其次是根據社區文化的多元性,在社區文化建設中,以居民需要為導向,采取單純服務型、有償服務型、服務經營型和純經營型等多種形式齊頭并進,以維持社區文化的繁榮和可持續發展。再次是政府和有關部門應制訂出臺一個社區文化建設優惠政策,以扶持和促進社區文化走向繁榮。
(作者單位:山東省菏澤市人口與計劃生育委員會)